APP下载

区域性《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手册》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8-01-28董凤桂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手册评语素质

董凤桂

新课程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根据课程改革对评价的总体要求,2005年天津市河北区对学生评价进行了全面改革,统一使用《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河北区各小学对《手册》使用的适切度、学生对《手册》的认可度,发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充分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拓展《手册》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一、《手册》的基本内容

河北区的《手册》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文化科学素质、师生与家长的总结。共包含思想品德素质评价项目、文化科学素质评价项目(语文、数学、外语)、身体健康素质等级评价、品德与社会、科学素质、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模块的测评,以及教师寄语、学生的话、家长的话三部分开放性问题。

《手册》既包括形成性评价,也包括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分为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评价方式既包括成绩或等级的量化评定,也包括教师寄语、学生自述、家长评语等质性评定,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测评。[1]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问卷内容构成

我们根据《手册》的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形式包括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类型,其中25道选择题为封闭式问题,2道简答题为开放式问题。问卷围绕五个方面进行设计:(1)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情况,包括6个题目;(2)文化科学素质评价情况,包括3个题目;(3)身体与健康、品德与社会、科学素质、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情况,包括11个题目;(4)教师、学生、家长的定性评价,包括3个题目和学生对评价的印象和希望,包括2个题目;(5)作为对封闭式问题的补充,问卷在选择题结束后,增设两个简答题,从学生的角度,分别就现有评价和预期评价开展更深一步的调查,充分了解学生《手册》使用的效度。

(二)问卷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12月,调查对象为河北区4所小学各2个班的五年级学生,学生来自8个自然班,共发放问卷264份,收回有效问卷264份,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调查问卷采用Execl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统计。

三、《手册》使用调查现状的分析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

《手册》中思想品德素质评价项目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由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共同构成形成性评价,体现了学生品德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具有行为指导意义,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化。[2]

99.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期末寄语“写出了自己的优、缺点,知道了努力方向”,说明教师能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能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作用。在自评中,91.7%的学生能根据实际确定等级,说明学生的自评也是较为客观的。同伴互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而且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真正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许多孩子往往在教师面前一个样,在家长面前一个样。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家长参与评价也至关重要。家校共同沟通、共同参与教育、共同参与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言行自律与示范性。此外,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中, 73.5%的同伴、75.8%的教师、71.2%的家长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等级;20.5%的同伴、21.6%的教师、26.1%的家长在提出批评建议后,都写优秀;在日常评价中,32.6%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42%的学生偶尔得到表扬,44.5%的学生能接受老师的批评。这说明教师在日常评价中能够看到学生的优点,及时指正缺点,使之注意改正。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

文化科学素质(语文、数学、英语)中,主要以知识能力、学习行为表现、期末等级总评、期末寄语四个方面为评价内容,由优秀、优良、合格、再努力四项等级共同构成的形成性评价进行评定。

学生在“文化科学素质评价项目”中对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内容最关注什么,使我们了解了学生关注的板块。54.1%的学生最关注每项“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说明大部分学生更关注知识能力、学习行为表现。这可能是这部分内容与以往考试分数不同,评价孩子某一学科是把该学科要素尽量细分,如语文学科,评价项目就分解成听、说、读、写等若干能力,又从学习愿望和能力、学习态度与习惯、交流与合作、情感与态度等项描述学生的行为表现,这样能够详细地了解孩子在某门学科中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帮助。31.4%的学生最关注“期末等级总评”,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但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状况。30.3%的学生最关注“期末寄语”,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学生评语,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另有1.1%的学生表示写什么都无所谓。

学生如何对待教师对文化科学素质的反馈表明了学生对评价的态度,调查表明,学生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内容单项评价中如果没得“优秀”,87.1%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不好,寻求老师和家长帮助;13.6%的学生不用别人帮助,自己弥补。这就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三科的反馈,通过寻求帮助或自己努力等多种方式改进文化科学素质的学习,体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

对于老师所写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内容“期末寄语”,79.2%的学生认为教师写出了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知道了努力方向,25%的学生表示教师写了一句格言,学科教师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行为,客观地评价学生,以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身体与健康、品德与社会、科学素质、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关于学生“身体与健康”素质等级评价,95.8%的教师能够把体检的每一项结果、体育课的测试成绩都登记全;97.4%的学生认为“身体与健康”素质等级评价能够激励自己更好地锻炼身体。

73.8%的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期末寄语能真实反映本人的水平。教师对学生艺术(音乐、美术)的期末寄语,76.9%的学生认为教师写出了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知道了努力方向, 20.1%的学生表示教师写了一句格言;71.9%的学生认为“艺术(音乐美术)”项目的评价能够真实反映他们的发展情况。92.5%的学生认为掌握艺术特长,能让自己更棒,个人非常喜欢;94.3%的学生很喜欢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 77.3%的学生假期去看美术展览、听音乐会,16.7%的学生没有去过,很想去,1.9%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用。

90.9%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反映课题研究(或主题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64.4%的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上喜欢并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学做拉花、编艺术绳结、做便笺盒、做果盘、做彩球等,有30.3%的学生喜欢但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84.5%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和小伙伴一起探究,17.4%的学生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进行研究。

(四)开放性的评价

这一部分主要反映了评价手册中教师、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寄语,学生对评价手册总体的感受以及评价手册的留存情况。95.4%的学生能从“教师寄语”中感受到鼓励。说明教师能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多表扬、鼓励,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还要善于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促使学生发扬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

对于评价手册中“家长的话”,91.3%的学生认为家长能认真地和自己盘点收获与不足,认真写好对孩子的评价。通过家长评价,促进了家长与学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使家长不断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观念。教师既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也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新的评价方法促进了家长参与,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地教育学生,使孩子健康、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当放假拿到《手册》时,50.8%的学生会选择先看教师的评语,20.5%的学生先看思想品德评价项目,26.9%的学生先看语数外各科的评价,18.6%的学生先看体育、品德、艺术、综合实践等内容的评价,可见学生更加关注教师对自己的评语。评价手册中“学生的话”,95.5%的学生自己会翻开成长记录袋,回忆这学期的收获再写。自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比较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各个阶段自身的优劣。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在自评中有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小学毕业后准备收藏自己评价手册的学生占84.1%,选择家长保存占12.9%,丢掉占0.8%,没想过的2.2%。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手册》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五)主观题的情况

我们设计了两道主观题就教师评价中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和学生最希望教师有什么样的评语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2.3%的学生对名言警句、俗语、押韵短语印象最深,35.5%的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表扬、肯定印象最深。学生最希望教师有什么样的评语,82.2%的学生希望看到教师指出自己优点和缺点,18.9%的学生希望教师写“加油”“你真棒”的鼓励短语。这两道主观题是调查学生对教师评语的记忆与反馈。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行为表现的书面肯定,也是一面“镜子”,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言行及综合表现,让学生看后心悦诚服,记在心里,对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让家长看后觉得评价恰如其分,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家长的培养指明方向。[3]

四、进一步发挥《手册》评价功能的思考与建议

《手册》是对学生一学期全面素质的总结,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特长、情感、知识、技能、创造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改革了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多种评价指标、多个评价主体和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还是身体与健康、品德与社会、科学素质、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家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能比较准确、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发展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评价的实效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很难具有个性化,千篇一律的情况还是较普遍的;(2)学生、家长对评价的认识程度不高,在评价过程中,图省事、评价的过程走形式;(3)大部分班主任教师感到期末填写素质报告单工作量过大,难以保证高质量;(4)教师在操作中仍存在人情分、不认真、不按实际情况据实填写的现象,部分科任教师对学生关注度不够,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建议。为了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使用《手册》,充分发挥《手册》的评价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我们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提出建议。[4]

(一)教师方面

从《手册》使用来看,教师要提高《手册》评价对学生发展积极作用的认识,创造性和富有特色地使用好《手册》,发挥好《手册》积极的导向作用。

1.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好孩子”的欲望,教育就是让学生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便是一个成功的教师。

2.评价语言要动真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充满真情实感,洋溢着对学生的爱护、欣赏、帮助,切忌居高临下、指责呵斥。做到尊重客观事实、评价内容真实,有根有据,防止语言苍白无力、千篇一律,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3.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性评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防止对学生要求“一刀切”。

4.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影响最大、家长也最为关注的是教师评语。教师在使用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选择含义深刻、语句简练的名言警句,它会使学生易记,印象深刻。(2)评语要具有激励性,激励性评语是学生最喜欢的,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学生的发展作用不可小觑。(3)评语要有指向性,评语对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要明确,站在学生的视角,说学生能够听懂的话,告诉他某方面应该怎么做,指向性明确,学生易懂好操作。(4)评语要有个性化,学生是有差异的,评价的着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千人一面。

(二)家长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和基础。家庭教育方式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家长的客观评价,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经历自己的成长道路。

1.家长必须学会鼓励孩子。世上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只有不愿意鼓励和不善鼓励的家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随便什么事,你要小孩儿怎样做,做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事,求什么样的知识,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你要有一个法宝——鼓励,孩子需要成人的爱护和评价,需要成功的喜悦。”当一个身心疲惫的孩子受到鼓舞,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相反孩子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体力也会迅速减退。所以家长鼓励孩子要及时,鼓励孩子要适度。

2.家长要把孩子当孩子。把孩子犯错误当成孩子的天性,别让心中理想化的“完人”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逐步改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3.家长要正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不能一味表扬激励;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家长应该采取客观、公正、包容的态度,启发孩子进行自我评价,正视问题所在,父母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分析问题中提高孩子认识问题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4.提高家长对孩子评价重要性的认知。家长通常以工作忙为由,不认真对待评价。我们要为家长普及评价的知识、方法和作用,介绍身边的优秀案例,简化操作的程序。

(三)学生方面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既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评价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改正错误和缺点,能很好地消除由不当评价引发的负面影响。

1.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可能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及时正确地引导,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交还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有利于学生将各种评价目标与标准内化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检查和调整,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思维模式。

2.学生要学会生生互评。教师让学生评价同学,学生往往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刺儿”和“指责”,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还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不再是敷衍,或者是找缺点,而是学会欣赏别人,从而取长补短。在互评活动中,只要教师恰当引导,学生就能学会正视自己,欣赏他人,同时也能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如果学生学会了评价,他们也就收获了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光霞.中小学生评价技巧集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树霖.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理论与实践,2015(02).

[3]薛庆安,田福深.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4]曲睿.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

猜你喜欢

手册评语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教师评语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