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少年宫浸入式科研培训

2018-01-28任蕴梅戴成林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少年宫课题培训

任蕴梅,戴成林

科研能力是教师一项重要的专业素质,是其能够作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秘密武器”。在单位内结合教学业务接受在职在岗科研培训,加强教师对科研活动的认知和参与,能够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教师个体创造力,激发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平青少年宫作为专业性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在“科研兴宫”理念指导下,一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科研活动。近年通过课题带动,实施了两轮科研培训计划,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参与科研的人数逐年增多,由科研产生成果的获奖面不断扩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青少年宫继续采取大课题带动小课题的策略,并借鉴加拿大语言教学中浸入式模式加强科研培训,进一步探讨人人参与科研的形式、作用和成效,力图使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获得发展性学力,成长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教师。

一、浸入式科研培训模式研究

目前,教师培训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传统讲授式培训和校本浸入式培训方式。大规模的传统培训模式其特点是以培训者为主,参训教师为辅,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针对性不强,与教学工作实践相脱节,参培单位不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缺乏热情和动力。这种被动、枯燥、重复的培训课程很容易让教师失去学习动力而产生惰性,是一种低效的培训形式,成为培训中的存在已久且难以克服的问题。[1]

为了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将教师的科研培训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教师所在机构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教师所在机构的组织功能;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这成为教师培训校本化的重要方向。[2]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是,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灵活性和目标的实践性,强调培训重心的基层化、对象的全员化和时间的全程化。[3]校本培训弥补了大规模教师集体培训的不足,具有个体性、小规模、渐进性、融合性等特点。从形式特征上看,这些与浸入式英语教学方法有不谋而合之处。从理论上来说,借鉴和改进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有望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供内生力。

现有的有关浸入式方法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英语教学、企业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浸入式方法起源于语言教学,并引起了最为广泛的关注和影响,随后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培训。浸入式(Immersion)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法语教学的浸入式方法,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4]即儿童在校(园)的全部或一段时间内,被浸泡包围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与学生进行教学和交流。不但用第二语言教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教授部分学科课程。在浸入式教学模式中,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加拿大和世界各国的“浸入式”教学法实践,实现了学科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5]

浸入式教学法在其他行业的技能培训中得到移植和拓展,它具有融合性、习得性。研究者认为,浸入式企业培训不仅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参训者思维能力、分析判断力均有作用,因而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借鉴浸入式教学法作为青少年宫科研培训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二、青少年宫教师需要浸入式科研培训的支持

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前进的动力,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除了教师本人的科研自觉意识和参与活动外,进行规模化和针对性的科研培训必不可少,而利用申报课题、亲自做课题等形式在真实的科研环境中参与科研、熟悉科研,利用科研带动教学,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和特色发展,是浸入式科研培训的最终目的。

(一)青少年宫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科研支持

教育科研是探索未知、在理论或实践上有所创新发明的认识活动。对于教师个人而言,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转变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化。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也是教师全面成长、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进入专业成长中后期阶段的熟练型教师,要越过发展“高原期”,没有持续的科研兴趣支持,是难以有所作为的。除此之外,青少年宫的卓越发展也需要一支高度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科研兴教、科研兴宫,是当代社会对校外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青少年宫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法宝。锻造一支与青少年宫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既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青少年宫当前的重要任务。浸入式科研培训提供了教师发展新动力,成为促进教师真研、乐研的新形式。

(二)青少年宫教师特色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浪潮冲击着校外教育系统本身,社会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也对青少年宫形成冲击,校外教育要想在新的形势下迅速发展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只有把科研定位为立身之本,打造一支特色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持续进步的学科、社团,才能推动校外教育向前发展,否则将更加落后于基础教育研究,也不能满足校外教育发展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习内容和形式的需求。青少年宫的特殊性在于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是在学校教育之外促进学生文、体、艺术等多方面个性化发展,所以要求配备相应的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特长方面也一定具有高度的专门化和独特性,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进和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科研活动不断维持和扩大自己的特色。浸入式科研培训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定制式专家和团队,为教师特色发展提供新机制。

(三)浸入式科研培训适应青少年宫教师专业发展和特色发展

改变科研培训与管理方式,是提升培训效率和快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浸入式科研培训,就是教师以直接接入真实的有意义的科研活动为手段,以形成科研意识和问题探究意识、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科研着眼点,利用研究推动学科与专业发展,将研究与学科建设、社团建设等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路径,教即为研,在研中促教,非为科研而科研,非为科研而进行科研方法培训。

因为青少年宫学员多数是为发展兴趣、发扬特长而来,学员的个体差异性是其最大特点。兴趣点不同,发展潜质不同,就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把每个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每个专业特长教学作为研究内容,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学科特色。这就需要每位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即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等。而通过浸入式科研培训,让教师直接进入课题研究中,熟悉流程,提升能力,并以老带新,以研促教,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新方法。

三、浸入式科研培训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

教师参与或主持的课题与青少年宫的发展结合起来,与教师本人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实行全务统筹,针对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以及教师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要求和科研培训,实行全职规划,并将科研管理落实到教师日常研究各节点,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且,以专业部门为单位进行分学科研究,要求全员参与,等等,这些措施体现了青少年宫浸入式培训的鲜明特点。

(一)课题研究将青少年宫发展与教师教学相结合,实行全务统筹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育组织和教师个人共同发展的一个结合点。在“十三五”科研课题立项上,我们让立项课题与青少年宫的五年发展规划相结合,与部门的工作紧密结合,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让科研引领青少年宫整体发展,实行制度创新,采取科研引领策略。同时,将科研工作纳入部门及教师岗位职责中,作为学期工作任务指标,形成了科研与工作紧密结合的良好机制。让教育科研在各专业部门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由此为各专业部门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呈现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展示平台。

“十三五”时期,和平青少年宫确立了“网络少年宫建设行动研究”总课题研究,并获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该课题是在“十二五”完成的课题“校外教育品牌公益化推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宫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在总课题下,根据各专业部门学科特点设立子课题,骨干教师主持,专业教师参与,形成人人科研、教研并行的良好局面,使得科研与每位教师发展息息相关,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课题研究进一步激发了全宫教师的科研热情,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宫教学变革,为扩大青少年宫的优质资源传播,打造校外教育的立体教育模式,实现新时代青少年宫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二)按照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分段分期展开科研培训,实行全职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历几个阶段组成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教师从入职作为新手到称职、逐渐熟练直至成为学科专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教师入职之时,科研培训工作就应该作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做好制度安排,为教师发展的持续性提供制度保障。

具体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新手阶段,入职0—1年,主要是入职适岗,进入科研团队跟师熟悉科研业务流程,锻炼科研技能,并进行年度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奠定科研基础。第二阶段是称职阶段,入职1—3年,主要通过参与子课题或“小课题”研究,使其在科研上能够担负起任务内工作,能够独立研究一个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发表和交流科研和教学观点。第三阶段是熟练阶段,入职3—10年,通过主持子课题或者市区级课题,能够独立申请和承担科研业务主要任务,在科研团队中起到主持和主力作用,并为青年教师新手提供科研指导。第四阶段是成为专家阶段,入职10年之后,对本专业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系统化见解,促进所在学科的特色形成,能够引领学科科研发展方向,并创造多种科研机会,形成梯队衔接的科研团队,促进每位教师的特色发展。

教师发展这四个阶段是大致而言,在某些阶段之间区别不甚明显,而且,针对不同学科有不同浸入要求。青少年宫的科技、艺术、美术等学科,针对所有教师在第一阶段要求全部浸入。而在其他学科,根据情况可以部分浸入。通过各种程度的浸入式科研培训,增强教师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敏感性,形成对科研的积极认识和态度,增强校外教育经验交流,扩大青少年宫品牌建设和影响力。

(三)将科研要求分散在日常研究各节点,进行全程管理

将科研培训和管理分散在日常科研过程中,发现教师科研难题,通过专题讲座或个别诊断等形式,及时提供咨询和培训指导,并在各重要节点上进行及时汇报和准确评估,并且通过健全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及奖惩制度,成立教科研部,加强与市区教科研部门的互动交流,形成规范、有序、有效的科研运行机制,是青少年宫进行浸入式培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多年来,青少年宫一直鼓励各科教师申报各种课题,及时准确地把握课题研究和管理的各环节。在年初及时转发教育学会的年度课题申报信息。在课题申报过程中,聘请专家为所有教师讲解申报流程、选题论证、填表规范、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年度报告、中期评估以及结题结项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和要求。在选题论证中,注重整体与局部、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发挥专家团队作用,提升课题论证质量。开题汇报过程中,组织不同学科专家人员提意见,完善课题实施方案,为高质量课题研究提供基础性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每学科都聘请专家指导,解决教师研究中的困惑和难题,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在课题开始立项阶段,教科研部帮助课题组规划好每个课题研究的阶段性任务和内容;在每个学期初,都要认真研究各部门承担课题的研究进度和课题成员的任务安排;在每个学期终、每个年度和课题进行中期阶段,都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课题总结和反思,总结成绩,并查缺补漏,保证下一阶段课题研究质量;在课题结束之前,按照课题结题管理规定,查验和评估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帮助每个课题小组按照要求进入结题阶段,指导填写报表、准备佐证材料等一系列事项。每个研究小组内部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人人得到锻炼,人人得到成长,目的就在于使得每位教师要从认知科研到实战科研,从懵懂科研到知晓科研,从模仿科研到学会科研,最终成为各学科的专家。

(四)课题研究以学科、部门为单位,要求全员参与

青少年宫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团队,只有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的职能,对教师的要求也只有教学任务而没有科研任务。这种状况就使科研与工作相结合失去体制上的保证。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必须创新现行管理体制,推动“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发展。目前,以学科为中心的各部门必须承担相应内容的科研任务,部门既是教学管理单位,也是科研二级指导单位,集教研于一体的青少年宫二级部门。

同时,加强各学科专业之间的教研交流和分享。近年来,青少年宫将原有集体教研细化为舞蹈、声乐、器乐、美术、科技及其他不同专业的教研活动,在每周四上午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及教学方法合作研究。教师们积极性很高,边训练,边研究,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成果的积累总结,形成了一些好的合作成果。每年定期在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中进行成果展示。声乐类、舞蹈类、器乐类、美术类还组成了教师专业团队,活跃在宫内及全区艺术节等专业舞台上。教师教科研过程中形成或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课题研究主题的来源,比如“校外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校外教育科研兴宫策略的研究实践”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使教师们在真实的科研中发现和总结研究主题,对于研究校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五)聘请学科专家对各专业部门进行结对辅导,实行全科配备

针对校外教育主要集中于专业性强、操作性高的科技、文艺领域特点,青少年宫利用和平区周边丰富的艺术类高校资源、科技馆专家、特级教师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校外教育专家,对小白鸽合唱团、舞蹈团、环境教育社团等社团以及舞蹈、声乐、器乐、美术、科技等学科配备相关专业导师,组建六大指导中心,对青少年宫各项业务进行针对性指导。科研培训中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方法培训与课题研究勾连起来,结合社团特点、专业性质以及中青年教师发展状况,进行多类型多角度不同方式培训,让科研培训入课入题,入理入法,让指导落细落小,落地落实。比如,青少年宫多年坚持“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教学汇报”教师展示活动,让专家进入考核、评选过程,全程参与点评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只要教师在岗一天,科研培训就没有间歇期和休止符。

在具体培训方法上,为了克服科研培训中“只讲不练”弊病,青少年宫把培训专家请到课题组中,就每个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研讨,甚至示范性操作,将科研培训嵌入教师本人的真实课题研究活动中,嵌入课题研究过程的各节点上,进行“真枪实弹”的训练和体验。只有让培训落实到教师承担的课题上,落细到课题研究某个环节上,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巩固科研培训效果。并且,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适时开展“教育科研常用方法”“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方法”“行动研究方法论”“在不断学习和探究中做研究型教师”“艺术教育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校外教育教学活动项目的创新与发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在大格局中推进校外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变更”“关于和平青少年宫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 “结题报告的撰写”等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教师科研中的困惑和难题。通过点面结合的专家浸入式科研培训,带领一线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四、小结

浸入式科研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三五”期间,青少年宫申请立项的6项区级科研课题、2项天津市教育学会课题都是由各专业部门承担。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部门工作的内容。教师的科研心得、经验和成果形成的科研创新论文在全国校外教育征文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学生发展成绩喜人,在全国、国际性各项比赛中也取得诸多进步。可以说,浸入式科研培训的有效开展,青少年宫、教师、学生都取得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这里学习的各位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浸入式科研培训的研究还未完成,在管理流程和管理策略上还有待深入探索和完善,这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张二庆, 王秀红. 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2, 11(4):36-39.

[2]宋发陈. 把科研方法培训嵌入课题研究中[J]. 教育科学研究,2013(03):1.

[3]刘要悟, 程天君. 校本教师培训的合理性追究[J]. 教育研究, 2004(6):77-83.

[4]强海燕, Linda, Siegel. 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 比较教育研究, 2004, 25(7):1-7.

[5]王国惠,李春茂. 论“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及其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301-302.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宫课题培训
本期话题 从“青少年宫”到“少先队员宫”谱写新时代青少年宫少先队工作新篇章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成都市青少年宫作品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青少年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