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衔接的探讨

2018-01-28赵筛喜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差传动课程内容

赵筛喜,陈 静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我院与泰州高港中等业职技术学校联合开展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培养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中、高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相互贯通的课程标准,中职和高职为了体现人才培养成果,课程标准制定都存在随意拔高人才培养层次的现象;由于中、高课程标准是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制定的,造成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不清,相互交叉。中、高课程内容重复现象较多,比如中、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都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拆装”、“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课程,在选择教材时有的基本相同;同样的专业,同样的课程名称,所讲授的内容基本相同,重复比例高。中、高职教材内容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容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较难学会所教内容[1]。因此,对中、高职课程进行改革,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本文对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基础课“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衔接进行了探讨。

1 课程教学要求的确定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群的定位确定中、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1.1 中职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以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为导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和零件的原理及结构,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机械装置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1.1 知识要求 (1)掌握互换性、标准化、尺寸公差与配合、常用量具和测量方法的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性能特性,以及汽车使用材料的种类、规格、使用特性。(3)理解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如四连杆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凸轮传动、螺纹连接、键连接等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4)掌握各种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

1.1.2 能力要求 (1)能阅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中的尺寸公差标注意义。(2)能正确理解汽车不同部位材料的性能。(3)能在汽车上正确识别四连杆机构、螺纹连接、键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凸轮等传动,并熟悉这些机构的安装方法。

1.2 高职

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以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和知识为导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原理、结构、选用及维护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具备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2]:

1.2.1 知识要求 (1)掌握金属与合金、非金属材料性能特点及指标,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机理。(2)掌握几何公差表示方法及其测量方法。(3)掌握零件和机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4)掌握零件和机构失效的判定方法。(5)掌握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6)掌握通用机械零件和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维护方面的知识。

1.2.2 能力要求 (1)能在机械零件图、装配图上标注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2)具有初步选用机械工程材料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热处理方法,能运用相关知识提出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案。(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和仪表,具有一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检测能力。(4)能根据所学习的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和机械联接的工作原理进行安装、调试、维护。(5)能够正确查阅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具有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6)能运用静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零件的基本理论,进行简单机械传动机构设计。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要求侧重于基本知识和维护运用机械的能力,着重培养操作技能;而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在强调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重点强调技术应用,这体现了高职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

2 课程知识点的衔接

中、高职“汽车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主干专业理论课,课程内容可分为8个领域:汽车常用材料、互换性技术、静力学、材料力学、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机械联接。现把中、高职课程具体知识点衔接论述如下[3,4]:

2.1 汽车常用材料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汽车常用金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及其应用。高职阶段主要介绍常用工程材料选用、金属热处理机理和热处理选用方法。

2.2 互换性技术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尺寸公差,简单介绍几何公差的作用和意义。高职阶段主要介绍几何公差标注方法及应用。

2.3 平面机构结构分析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识读、平面四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其应用、凸轮机构应用及基本尺寸的确定、齿轮系应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棘轮机构和螺旋机构原理、基本参数、尺寸计算和应用。高职阶段主要介绍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正确运动分析、机械运动简图绘制、平面四连杆机构运动特征、平面连杆机构设计、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混合轮系的结构和传动比计算。

2.4 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选用

2.4.1 带传动和链传动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带传动和链传动应用、普通V型带和滚子链结构、参数与标准,带轮和链轮的材料、结构,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维护。高职阶段主要介绍带传动工况分析、计算准则、普通V带传动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链传动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链传动失效分析与设计。

2.4.2 齿轮传动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齿轮传动应用、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和性质、连续啮合条件、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特点、基本参数计算及其正确啮合条件、齿轮传动的润滑与维护、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基本参数及其正确啮合条件。高职阶段主要介绍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和分度圆弦厚计算与测量、齿轮失效形式与齿轮材料选择、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和精度等级确定、斜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圆锥齿轮齿廓齿面形成和特点。

2.4.3 蜗杆传动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蜗杆传动的应用、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尺寸计算、蜗杆传动散热和润滑方法。高职阶段主要介绍渐开线蜗杆传动失效形式、蜗杆传动强度计算、蜗杆传动速度、效率计算,蜗杆蜗轮材料选择。

2.4.4 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滚动轴承结构、分类、特点和基本代号,滚动轴承润滑、密封与应用。高职阶段主要介绍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滑动轴承的材料和轴瓦结构、润滑剂分类、选用原则。

2.4.5 轴及轴系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轴的作用、分类,估算轴径方法、轴上零件的布置、定位、固定及工艺性、轴系维护。高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轴的结构设计、承载能力校核、轴的刚度计算、轴常用材料。

2.4.6 联接 中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连接的分类、作用、基本参数及选用,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高职阶段课程主要介绍平键联接强度校核、螺纹强度校核、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3 教学衔接实施的建议

3.1 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

按照中职培养一般技能人才、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中职教学着重以基础、基本知识、常用知识为主;高职重点讲授基本理论的运用、机械结构、参数计算和选择、机械设计,向学生拓展新技术、新设备。

中、高职院校应该组织相关老师认真研究“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商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特别是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模式院校更应如此。通过这种方式对课程内容衔接上进行统筹规划,符合逻辑地安排中高职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

3.2 编写校本教材,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课程内容重复一直是中高职课程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要准确定位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从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入手,确定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差异性,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第二,根据中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岗位目标的要求,认真分类、细化、定位各自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第三,据此编写出中高职校本教材。在此过程中,要激励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整合[5]。

3.3 做好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衔接创新

姜大源先生所倡导的课程工作化与工作课程化的双向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典型化,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内容按难易程度、复杂程度、综合程度不同编排为若干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设计为3~4个情境,各情境之间相互关联,由易到难,分层递进。一般情况下,中职学生只要完成前二个情境学习,高职学生要完成后面较为复杂、综合的项目学习。

4 结论

综上所述,“汽车机械基础”是中、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衔接的核心课程之一。要按照中、高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并将相关知识点分配到中高职教学内容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对中高职教材进行整合,形成各自的校本教材;在教内容实施过程中,按照学习过程工作化的要求,把课程内容任务化、项目化、情境化。

总之,通过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让中高职学生所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以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公差传动课程内容
ABB传动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种应用等效平面的公差分析方法
ABB传动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CeramicSpeed DrivEn全新传动体系
齿轮传动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论文中数值的范围和公差的表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