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教学渠道,优化中职语文小说教学

2018-01-28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1期
关键词:祥林嫂人物形象细节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景 波

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它以塑造多姿多彩的人物见长,又以跌宕起伏、悬念迭出的情节取胜。然而在中职语文小说教学中,学生对小学的兴趣并不高,阅读欣赏时参与度也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未能真正在小说文本和学生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只是以无休无止的肢解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阅读欲望和需求。因此,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传统观念,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小说阅读鉴赏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望真正得到提高。

一、体会人物形象,抓住小说的魅力点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最具典型形象的,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以人物分析体会引导学生快还进行课文情境,对于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化的人物,学生自然会去主动关注,更多的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而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例如《红楼梦》一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走近人物形象,我假设现在要重拍这部电影,请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者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中,认为谁适合扮演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为什么适合?她们和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有什么共同的特质?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既能让学生分析并感受小说人物形象,也能大大活跃课堂氛围。另外,教师还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比较情境,比如电影、电视剧片段,有些作品会对原著进行一定的改编,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之与课本原文进行对比性阅读,借鉴音像素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独特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人物形象,诠释文本主题。

在小说类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人物分析为理解的突破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诠释文本与作品,这样的教学更易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实现阅读教学既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捕捉文本细节,感受小说的关键点

正所谓“于细微见见真章”,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往往是小说的精髓,可抵“千言万语”。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在人物、景物、场面等内容描写中的细节,细细品味,仔细斟酌,从而理解作品内涵,感悟文本情感。

例如,鲁迅的《祝福》一文中抓住了祥林嫂的眼神这一细节,生动体现了祥林嫂性格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分析祥林嫂的各时段不同的眼神:第一次,祥林嫂出现在鲁镇时,她“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虽然夫死悲切,但尚年轻,尽管有初当佣工的胆怯,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第二次,祥林嫂也还是“顺着眼”,但“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祥林嫂“眼光也分外有神”“脸上瘦削不堪……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通过这三次眼神的描写,鲜明地刻画了祥林嫂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体现着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圈点的方式找出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技巧和用意,从而更好的体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文本主题。

三、指导体悟方法,语文素养的增长点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心灵之火的点燃者,激发着学生自学的热情。教师应抓住时机,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排除学习障碍,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空间驰骋。

例如,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一课,作者独具匠心地以幽默的手法暗讽了十九世纪的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和鉴赏,是本文的重难点所在。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创设情景、联想思维、拓展训练三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和创新,通过问题抛砖引玉,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去思考:追求“警察”(监狱),警察不理他;追求“赞美诗”(自新),被捕入狱,去破译这个怪圈现象,以自主探究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俗话说:“人穷志短”,穷困潦倒的苏比被逼到了如此地步,六次犯罪的经历,可作者却没用“人穷志短”去解释苏比的行为,那么,你认为苏比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然而,当苏比受到赞美诗而深受感化,想要从新开始时,却又莫名其妙的被捕,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一种艺术的成功还是留有遗憾呢?引 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给小说阅读教学贴上“个性化行为”的标签,促使学生对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对文本重难点形成深层理解。

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充分思考的时间,营造了和谐的对话空间,学生兴趣浓厚,自由地思考和实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理解人物性格时,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解读都会形成自己的创造性思考,各有所获。

总之,小说是最富生命力的一种文体,阅读一本小说,会有“观古今于须臾,笼天地于形内”之感。小学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离不开对小说人物的解读、对文本细节的品读,以及对阅读方法的体悟指导,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消化而探究而创新,借助小说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

【1】崔恒山.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2(9)

【2】沈玲玲.捕捉细节,深度探究小说文本【J】.语文知识,2017(11)

猜你喜欢

祥林嫂人物形象细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细节取胜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