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活,促自能作文

2018-01-28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范新瑞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1期
关键词:煎蛋春游刘老师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 范新瑞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作文难,怕作文,其根源就在于脱离了熟知的生活。因此,教师应从关注生活入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引导学生走进习作的生活田园,感悟生活,点燃学生习作思路、捕捉生活素材,锤炼学生主动、自觉、快乐地进行生活习作。

一 、依托生活 引入话题

审题,就是通过分析研究题目的意思、明确命题者对习作的要求与范围。因此审题要注意:明确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明确写作范围;明确写作重点。审题时,师生先共同讨论,再让学生完成。如刘老师在指导《_____的春游》这篇习作的审题时,她先将题目板书于黑板上,用红“△”标在“春游”二字下;接着问道:“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在学生思考甄别后,又问:“你觉得可以写一件什么样的事?”学生就知道了这件事是有关春游的,而填在横线上的词便是这次作文的写作重点;紧接着,刘老师借助媒体课件播放了上周五学生到高明寺春游的画面:同学们排着队伍从学校出发,路上情形;到目的地时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爬山活动,各种游戏活动以及集体野餐。有形有声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场景,学生认真观察后,不时喜形于色回味着当时情境,接着刘老师问:“同学们,看到自己春游时的活动,开心吗?说说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呀?请你对照作文题目,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又有什么新的建议呢?”学生便开始积极思考,展开比对,相互倾诉,相互讨论,兴趣盎然。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依托学生生活,诱导学生审题,循循善诱,启发思考,学生的思路就清晰、开阔、活跃。有了这样的审题过程,那么这篇习作就已成功一半了。

二、还原生活 摄取重点

所谓重点即是文章的中心,它是统领全文、贯穿全文的纲,从选材到材料的组织,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服从文章的重点。文章重点的确立要做到正确、健康,颂扬好思想、好品德,教师就应还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素材中截取习作的重点。因此,在写作前,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在生活素材中进行分析、思考,来确定重点,围绕重点写作。但要注意:同一题目,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样,认知水平的迥异,情感意识也就不完成同,所确定的重点也就不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搜集材料、组织材料、运用材料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地扣住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如刘老师指导《______的春游》习作课,在学生审题清楚,打开话题后,刘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回忆上周五到高明寺山春游的情境。并列出了整个春游活动的过程:老师布置春游活动→学生分组、分工→晚上到商店购买必需品→第二天到校同学们激动→学校领导强调注意的安全事宜→同学们出发→路上见闻→到达目的地→怎样活动→活动结束;接着引导:如何写好这次春游活动呢?在学生的回答中,逐步让其明确:这次作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反映春游活动中的那些难忘、快乐、有趣、开心……的镜头;紧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实际进行选择;再引导学生围绕自己选好的写作镜头进行细致地回忆(如在这次春游活动中我和我的同学或小组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场面呢?等等);然后再次让学生观看媒体课件:爬山活动、游戏剪影、野餐的情景。指导学生对在春游活动中,能突出“有趣”这一重点,所涉及人物的外貌、个性、现场的表现以及怎么说、怎么做等等情境,作仔细观察感悟。这样,学生的习作不仅做到选出的材料真实、典型、新鲜,而且做到了突出中心,紧扣重点。

三、再现生活 体验情感

情感投入是一篇好习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于笔墨中,习作中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事物才会有声有色。但是,有些学生为“完成任务”,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事根本不作回忆,对老师布置的习作练习往往是一抄了之,没有丝毫感情成分。如何消除学生习作这方面的短板呢?再现生活,在生活中激情。如我在指导《我学会了______》的习作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周末自己学习煎蛋,并拍下一些精彩镜头,把自己的作品发在班级的微信群,看看谁最有创意。周五傍晚,王欣第一个把煎蛋的作品发在微信,她的作品是圆形的煎蛋。我在微信中点评:挺好的,不过只是平常的煎蛋哟。这下不得了啦!第二天,整个群都在晒煎蛋的杰作:有半月、椭圆、四方……各种各样的形状;有把煎好的蛋用不同的食材镶上各种不同色彩的花边,嵌入形态各异的图案;有的给作品命了名;有的还对作品的创意作了解释……精彩纷呈。在习作指导时,我先让学生讲讲创作过程的故事,谈谈创意的思考,叙叙自己的感受……最后,我以“我学会了花样煎蛋”为题,让学生试写。学生积极性高,笔墨淌真情。这样,学生习作流露出的情感显得真实、亲切、不生硬,感染人。又如邓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我的妈妈》时,先让学生独自回忆自己妈妈的外貌、个性、爱好;再讲讲妈妈在自己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平常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的,从中选一两件自己最受感动、印象最深的讲给大家听。当学生讲起妈妈在自己生病时如何彻夜照顾,如何为自己雨中送伞,如何为自己寒夜盖被……体会到母亲的情与爱,情感高涨、感情真切。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让学生亲自再现生活、体验生活,习作的情感之花油然而生。

四、鉴赏生活 修改提升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的批改主动权应属于学生本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自己熟悉的生活场面,诱导学生做到:1.浏览习作要求及文章,检查文章的内容来源是否是自己生活画面的再现,是否符合习作要求;2.精读重点段落,复查所选材料能否体现自己生活的精彩瞬间,能否准确凸显生活中的重点画面;3.逐句逐段地朗读全文,在欣赏自己的生活所得的同时,修改不通顺、不连贯的句子,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等。如在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我的妈妈》时,先引导学生读题再次明确要求;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再引导读自己的习作,想一想符合要求吗?有哪些句子写得不好,有哪些词语写错啦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改。当然,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教师不能一刀切,要依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修改要求。

总之,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从生活入手,持之以恒地有序引导,就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自觉、尽情地投入到习作中来,真正实现自能作文。

猜你喜欢

煎蛋春游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春游
春游曲(其一)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平底锅上的煎蛋艺术
厨房“神器”
手工煎蛋
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