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暗示效应”,优化班级管理
2018-01-28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蔡 艳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间接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暗示策略,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效应,避免直接批评的消极作用和师生对抗的结果,通过暗示传递自己对班级、对学生的期望,使班级教育活动更有效果。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暗示效应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心理较为敏感的中高年级学生,暗示效应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行为暗示,潜移默化
在恰当的环境下,行为暗示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育手段,寓教育于周围环境中,不但学生容易接受,也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导向、驱动、调控的作用,达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例如,有一段时间,班上的几个男生迷上了足球,他们总是想办法挤时间去踢足球,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往操场上冲,经常搞的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回教室,还经常是迟到,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几个任课老师都颇反感。我沉下心来仔细思考,既要保护学生热爱足球、热爱运动的激情,又要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为此,我运用了行为暗示的策略。我开始比上课铃声早五分钟到教室,到教室后提前把黑板擦干净,把平台、教具准备好,在教室内巡视一圈,发现地上有纸屑的就弯腰捡起,提醒学生准备好下节课的学具等,然后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进教室。一段时间下来,很多学生都意识到了什么,一听到预备铃声就会回教室,其中也包括了那一群迷上足球的男生,不仅上课不再迟到了,教室内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这无声的举动于无形中感染和教育了全班学生,暗示着学生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其中的教育道理显而易见,同时对学生不产生心理压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评价暗示,反躬自责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渐渐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总是找学生的缺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甚微。为此,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主题班会,运用评价暗示策略帮助学生反躬自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比如,在我们学校有早晨打扫校园的习惯,我们班实行分4人组包干责任制,大部分小组的成员能分工合作,轻松完成任务,可是就有两个组轮到他们打扫时不但没有完成任务,给小组扣了分,他们的组长还老是到我这投诉,不是哪个同学迟到,没有参与,就是哪个同学偷懒。于是在班会课上,我沉住气,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不批评,而是大张旗鼓地表扬了做得好的小组,并请他们介绍管理和分工的经验,让其来暗示其他小组怎样组织分工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招果然好使,接下来的环境卫生的打扫没有让我再操过心。
此外,班主任可以针对班级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开展“说说你的缺点和优点”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互相寻找闪光点,再分析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进行自我反省,也能在同学间互相鼓励,互相进步,这种别开生面的班会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语言暗示,重拾信心
语言暗示就是教师凭借语言的轻重缓急、轻慢节奏及“弦外之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让听者去体悟,这样的教育方式将情感因素倾注其中,使教育过程成为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
班上的小陆同学是个很不起眼的小男生,慢性子的他是动作、说话比别人慢一拍,与他相处,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所以能跟他相处做朋友的不多。有一次做单元练习卷,别的同学都用两节课不到的时间就做完了,只有小陆同学直到快放学时才把试卷交给我。我怒了,大声地对他吼道:“你难道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吗?”话音刚落,我就深深自责,可是说出去的话已经收不回了。让我意外的是,小陆同学声音低低的却又很肯定地答道:“是的。”我接着说道:“谁告诉你的?今天老师很认真地告诉你,其实你行,你能行!”他猛地一抬头,很诧异地看着我。我继续说道:“老师知道,你习惯了批评。其实,你自己低估了自己,你不比别人差,只要你肯用心,肯努力,你也可以很优秀。”这时,我拿出卷子让他再认真的检查一遍,自行订正,结果他做得非常棒,分数远超班级平均分。
可见,语言营造了一种情感暗示,给予了后进生一种亲切和激励,在这样的“磁场效应”中,使学生重拾信心,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和班级活动中去,大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暗示法遵循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不产生心理压力,使学生在无批评的形式中接受批评、反思和进步,这对班级管理的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暗示法不止上述所说的几种,还有很多的心理效应和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
【1】高晓红.班级管理中的暗示效应【J】.江苏教育,2016(55)
【2】赵剑武.暗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