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成全《长生秘诀》养生法

2018-01-28赵德贵

养生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脾胃饮食

◎赵德贵

石成全是我国清代颇具影响的养生学家,又名天基,号醒菴愚人,世居江苏扬州,生活于康熙时代,他幼年和少年时期羸弱多病,几乎殒命,成年后终身不仕,毕生在民间潜心于养生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石氏撰著颇丰,其主要著作除了《长生秘诀》之外,尚有《长寿谱》《救命针》《食鉴本草》《食愈方》《延寿丹方》。

精神列首位

在养生保健诸要素中,石成全首先重视的是思想情志因素,在他的代表著作《长生秘诀》里,就强调摄生当以心思为第一,故将“心思部”列在首位。在《长寿谱》中,亦首列心思部。在《救命针》里,他明确指出:“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令其心不乱求,心不妄念,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先无病矣。”这样,即使患了病,也容易治疗,重病可以转轻,轻病可以很快痊愈。

石成全认为,一个人必须有善心,不应有邪念。也就是说,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不能干损人利己的缺德之事。这样才有利于养生。他说:“举一念,出一言,行一事,先有心。”还说:“此念可利益于人乎?此言此事可无损于人乎?有利于人者,即毅然措之实际;尚无益而损于人者,念即勿起,言即勿说,事即勿行。时刻存心,反躬刻责,惟恐有不善,行善始力。大抵只要本念无恶,即横来直去,总归于善。人邪我正,人恶我良,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为人,赤心白意……善之一字,真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譬如意宝珠,何求不得?非独祈寿一事而已。”石氏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思想品德修养,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健康长寿,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一个心存善良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给人以有益帮助,那么从他人那里反馈来的自然也都是投桃报李的有益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自己就能时时处处均可得到精神安慰,能够得到那些损人利己的人所根本不可能得到的许多快乐。

石成全指出:“心思之切忌者,莫若忧愁恼怒,伤人最烈。”因为忧愁恼怒有三害:“伤肝则气昏胁痛而成胀满,伤肺则气逆吐血而成虚损,伤脾则气结减食而成鼓膈。”他要求人们善于自处,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凡遇急暴事,以安静心应之;遭拂逆事,以谦虚意受之”,既往勿究。总之要沉着冷静、处变勿惊,更不能自寻烦恼。

知足可常乐

石成全很赞赏“知足之人常乐”的观点,他说:“人若知足,虽贫如乞丐,贱似舆隶,亦安然自在而有许多乐处。人若不知足,虽富可敌国,贵为天子,他心中偏有图谋争占,忧虑不了,得陇望蜀,有东想西,以有限之精神,逐天涯之嗜欲,境虽极乐,自己反寻出许多苦恼来。”由此可知,多欲和贪心,常常是产生许多无谓烦恼的根源。因此要想保持乐观情绪,就必须抑制嗜欲和除去贪心。

石氏在《救命针》有载:清代康熙年间,扬州有一位老寿星,名叫李应麟,享年144岁。当李氏满百岁时,须发皓白,而精神健康如50岁人。石成全专程拜访了这位同乡老寿星,并向他请教养生之术,李应麟回答说:“我法极是简易。曾于壮年只依家叔李九成词内三句,遂得利益到今,未尝一日暂离。三句谓何?‘一生快乐且随缘,穷也欣然,通也欣然。’此十五字,实仅快乐随缘四字:要知随缘,则知穷通得失诸事俱有定数,既不过忧,又不强求,日日皆得自在快乐矣。”也就是说,一切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淡泊相待,不为得喜、不为失忧,始终保持坦然乐观情绪。

饮食有节制

《长生秘诀》中,又有“饮食部”,是专门讨论日常饮食的,石氏指出:“人赖饮食以养身,饮食调和,则脾土安泰。脾为诸脏之母。生血生气,周身之津津荣卫,皆本于此。善养生者,饮食俱有法诀存焉。如先饥而食,食不过饱,若过饱则损气而脾劳。先渴而饮,饮不过多,若过多则损血而胃胀。早饭宜早,午饭宜饱,晚饭宜少。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此调和之大旨也。”

石氏还具体提出了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等原则,有很好的实际参考价值。

“食宜早些”是指早餐或晚餐的时间应当提早,认为清晨食白粥最能“畅胃气、生津液、和五脏,大补于人”;晚餐太晚,食后不久即睡,则脾胃不甚运动,饮食自然停滞于胃脘间,使脾胃大伤,拟“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须防滞胸膈”。

“食宜少些”。每餐不要吃的太饱,脾胃消化食物应留有余地,用膳宜少食多餐,绝不可少餐多食,这是预防肥胖病的有效方法,粘硬难消之物宜少食,荤腥油腻之物宜少食,厚味香燥炙煿之物宜少食,避免损伤脾胃,酒少饮则陶性情,和血脉,颇为有益。

“食宜淡些”。淡食最能滋补人体。五味各有所伤。如咸多则伤心,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甘多则伤肾。其中咸味能凝血滞气,伤人更甚,所以食盐过多,常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甘味不能过多,如吃糖太多不仅伤骨坏齿,而且很容易患糖尿病、肥胖症,故言甘多伤肾。总之,饮食清淡,不嗜厚味,自然疾病少生。

“食宜暖些”“食宜软些”,因脾胃喜暖而恶寒,故生冷瓜果宜少食,恐伤脾胃而成腹痛呕吐,泄痢诸疾,饮食温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老年人脾胃虚弱者,极易生病,就连米饭也不能煮得太硬。石氏认为早晚均以食干粥(比较浓稠稀饭)为好,最能滋补脏腑,即使饱食,脾胃也不会损伤。石氏从小患疳积病,脾胃素来虚弱,后因长期坚持食粥而康复。

起居须调摄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也,精生气,气生神,神自灵也。故精绝而气绝,气绝而神绝,而命绝矣。善养生之人,少色欲所以养精也,少语言所以养气也,少思虑所以养神也,此调养三宝之大旨也。”

平常重视怡养,调和身体,节制嗜欲,最为切要。不可极目远视以养肝,不可倾耳极听以养肾,不可过于饥饱或多食冷以养脾,此出自五脏之戒。不要久行,以免伤筋;不要久立,以免伤骨;不要久坐,以免伤肉;不要久卧,以免伤血,这叫四仪之戒。至于时令之寒暑,也不可大意,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总之冷暖要适度。

房室之养生

色欲一事,世人未有不好者,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见古人已然,不独今人而已。

人之疾病,由房事而起者居半,石氏自立简便禁忌一法,只八字曰“寒、暑、雷、雨、恼、怒、醉、饱”而已,前四字乃天时所忌,后四字乃人体所戒,其衰老疾病,原须禁绝,能依此行足可保延寿命。他提出了人到花甲时,勉强行房,日减其寿,人染病或病愈之后,此时血气虚弱,切须戒绝房事。文中言:“譬如一堵土墙,根基为水浸透,倘再加人力推摇,鲜不倾颓矣!人至暮年,气血已衰,凡事皆宜省节,何况色欲?就如看书眼花,走路脚软,俱非少年比也。尝见年老之人,不惜精神,勉强房事,乘兴快意,更有娶妾宿娼者,皆是速死之道,良可叹也。”

养生歌诀选

石氏的养生歌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寓意深刻,行之对养生大有裨益,所著《却病歌》等八首歌诀,俱收录在《养生镜》一书中。兹录一首如下。

却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此歌强调心情不愉快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要想防治疾病,就必须保持乐观的情绪。“心一乐,病都却”“心不快活空服药”。可见作者特别重视思想情志因素,因而把“快活”二字当作长生不老药,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猜你喜欢

脾胃饮食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老年人养护消化系统从改善饮食开始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