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昌祺生平考辨二题

2018-01-28闵永军许建中

天中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渊阁翰林院永乐

闵永军,许建中



李昌祺生平考辨二题

闵永军1,许建中2

(1.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2.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关于李昌祺生平行迹的研究,乔光辉所著《李昌祺年谱》一文有较详考述,相关研究对此也有所论及,然对李昌祺庶吉士身份和其出任广西左布政使时间问题存在混淆和偏差。根据相关文集及子史杂著材料对此二种问题加以考辨、澄清,确认李昌祺于永乐二年四月甲申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但并非“二十八宿”庶吉士;于永乐十六年四月升为广西左布政使。

李昌祺;庶吉士;广西左布政使;考辨

李昌祺(1376―1452年),名祯,字昌祺,以字行世,江西庐陵人,官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位列二品,“为人耿介廉洁,自始仕至归老,始终一致”[1],清声雅望,为人所尊,存世作品有文言小说集《剪灯余话》、诗词集《运甓漫稿》7卷以及散曲数首。《剪灯余话》在中国小说史上据有一席之地,李昌祺诗作被朱彝尊评为“务谢朝华、力启夕秀”,在明代文学发展演进过程中亦有重要影响。学界对于李昌祺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然其生平研究却很薄弱。乔光辉所著《李昌祺年谱》(下文简称《年谱》)一文①,对李昌祺生平行迹做了较为详尽的考述,此后,学界对此并没有专门研究成果。在《年谱》及李昌祺相关的研究中,对李昌祺生平中两个重要的问题,即李昌祺庶吉士身份及其出任广西左布政使时间的讨论上,存在偏差和谬误。特别是李昌祺的庶吉士身份,牵涉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科的翰林庶吉士馆选,许多研究者对此语焉不详。因此,有必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李昌祺翰林庶吉士身份的相关问题作一澄清。本文以明人文集及文史杂著材料为依据,对此二题加以辨正,并以年谱形式对李昌祺生平做出一些史实的补充,以求对李昌祺及明初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一、关于李昌祺翰林院庶吉士身份问题

(一)李昌祺永乐二年(1404年)入选翰林院庶吉士

前辈学者多认为李昌祺于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第,并于当年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然李华在《从〈运甓漫稿〉探寻李昌祺晚年思想与诗风的转变》中认为李昌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二甲二十九名,次年选授庶吉士”[2]。李华的这个说法显然不确,永乐二年(1404年)李昌祺入选庶吉士,见于多处记载。如《明史》本传:“李昌祺,名祯,以字行,庐陵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3]4375钱习礼《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公墓碑铭》:“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统,首下明诏,搜扬侧陋,思得天下材智之士,以共新治道,而尤向用儒术……公少负材器,志于用世,繇郡学生以明经取进士第,简入翰林为庶吉士。”[4]612明朝选进士为庶吉士入翰林院,自此科始。“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3]1788

(二)李昌祺并非“二十八宿”

永乐三年(1405年)正月,成祖皇帝命解缙等选才思明敏进士28人,称“二十八宿”(实选二十九人),读书文渊阁②。《年谱》把李昌祺列为“二十八宿”之一,并称“二十八宿”的人名已不可考[5],不确。《明太宗实录》卷三十八:

永乐三年正月壬子。先是,上命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于新进士中选质英敏者,俾就文渊阁进其学。至是缙等选修撰曾棨,编修周述、周孟简,庶吉士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王直、余鼎、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章朴、余学夔、罗汝敬、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倪维哲、袁天禄、吾绅、杨勉二十八人入见。……时进士周忱自陈年少愿进学,上喜曰:“有志之士也。”命增忱为二十九人。[6]642–642

这里记载清晰,其中并没有李昌祺。

明人子史杂著对此次“二十八宿”之选也津津乐道,记载甚多。黄佐《翰林记》卷四“文渊阁进学”,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十“文渊”,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一岁两考庶吉士”,黄瑜《双槐岁抄》卷三“甲申科庶吉士”,周应宾《旧京词林志》卷一,等等,都有对“二十八宿”的记载,人名及顺序或略有差异,但不出《明太宗实录》范围,且其中都没有李昌祺。《翰林记》卷四、《殿阁词林记》卷十还明确记述了李昌祺不与选的情况:

永乐三年正月壬子,先是太宗命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新进士中,选材质美敏者,俾就文渊阁进学。……云盖是时,庶吉士隶本院者尚多,如孙子良、洽顺、李昌祺、萧省身、江铁、张宗琏、田忠等无虑数十人,皆不得与,其与者皆被选者也。[7]890–891

永乐三年正月壬子,成祖命学士解缙等于新进士中,选其英俊者,俾就文渊阁进学。……盖是时,庶吉士隶本院者尚多,如孙子良、涂顺、李昌祺、萧省身、江铁、张宗琏、田忠等无虑数十人,皆不得与选。[8]

由此可知,李昌祺并不在永乐三年正月的“二十八宿”庶吉士之选。

对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进士,据学者统计,当年至少进行了四次翰林庶吉士馆选③,分别为三月己酉,选杨相等61人“俾内府读书习字”;不久又“特命户部办事进士杨勉为本院庶吉士俾同习字”;四月甲申,以进士沈升、孙子良、李昌祺等20人“俱为本院庶吉士,内府修书”;五月辛丑朔,改诸司办事能书进士曾慎等29人,“俱于内府修书”。此四次所选共为111人,再加上其他几次馆选,本科庶吉士选人至少123人④。

永乐三年的“二十八宿”之选,乃于这至少四次馆选的庶吉士中又进行的优选。成祖皇帝对“二十八宿”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亲自勉励读书治学,以备国家朝廷之用。《明太宗实录》卷三十八:

上谕勉之曰:“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能建功成事者。汝等简拔于千百人中为进士,又简拔于进士中至此,固皆今之英俊,然当立心远大,不可安于小成,为学必造道德之微,必具体用之全,为文必并驱班、马、韩、欧之间,如此立心,日进不已,未有不成者。古人文学之至,岂皆天成,亦积功所致也,汝等勉之。朕不任尔以事,文渊阁古今载籍所萃,尔各食其禄,日就阁中恣尔玩索,务实得于已,庶国家将来皆得尔用,不可自怠,以孤朕期待之意。”[6]643

《翰林记》《殿阁词林记》对此所记与实录略同。太宗皇帝时去文渊阁与庶吉士讲论诗文,评论高下,以示激劝。《翰林记》卷十六“车驾幸馆阁”:

太宗皇帝初定内难,四方之事方殷,内阁七人者旦夕承顾问,受旨退治职务,且兼稽古纂述,殆不虚寸晷。上时步至阁中,亲阅其劳,且视其所治,无弗称旨者乃喜,必有厚赉。或时至阁阅诸学士暨庶吉士应制诗文,诘问评论以为乐。[7]1029

翰林庶吉士和“二十八宿”的学习地点不同。太宗皇帝特命所选“二十八宿”读书翰林院之文渊阁,而翰林院庶吉士正常的教学活动在翰林院之东阁。张廷玉《词林典故》卷三《职掌》“明学士掌教习庶吉士”记之甚详:

凡庶吉士,以学士二员教习。……至正统戊辰乃为定制。先是,庶吉士俱于东阁进学,至是令于本院外公署教习。[9]

杨士奇所作《送李昌明诗序》中有:“今年先生之子昌祺举进士,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10]450但其《送李昌祺》诗则云:“盛年读书擢科第,共睹词华艳云绮。翰林高步逐英贤,东阁潜心效文史。”[10]443序文与诗所记李昌祺读书进学地点有所出入,乃因序文作于永乐二年,当时还没有太宗皇帝命选“二十八宿”进学文渊阁之说,故此处文渊阁当泛指翰林院。永乐初,文渊阁官员兼掌翰林院事,《明史 · 职官二》载:“其年(永乐元年)九月,特简讲、读、编、检等官参预机务,简用无定员,谓之内阁。然解缙、胡广等既直文渊阁,犹相继署院事。”[3]1787参预机务内阁大臣的办事地点在文渊阁,而且还兼掌翰林院事务,以文渊阁代指翰林院,只是不严谨的习惯说法。永乐三年特选二十八人(实为二十九人)入文渊阁读书,此时“二十八宿”的身份已不同于一般的翰林院庶吉士,更有着朝廷重用、国家倚重的荣誉意义。

(三)李昌祺翰林院庶吉士生涯

据记载,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甲申,即四月十三日,李昌祺被选为庶吉士,于“内府修书”,可见李昌祺入翰林院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修书。其时正值《永乐大典》修纂时期,李昌祺为这部大书的编纂确实付出了不少心血,钱习礼《河南左布政使李公墓碑铭》曰:“会修《永乐大典》,礼部奉诏选中外文学之士以备纂修,公在选中。例凡经传子史下及稗官小说悉在收录。与同事者僻书疑事,有所未通,质之于公,多以实归,推其该博。精力倍人,辰入酉出,编摩不少懈,退复以其余力发为诗文,应人之所求者,皆典赡,非苟作,隐然声闻馆阁。间书进,被宴赉,擢为礼部主客司郎中。”[4]612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大典》编纂完成,李昌祺翰林庶吉士生涯结束,被授职礼部主客司郎中。在三年庶吉士期间,李昌祺亦读书翰林院东阁,“东阁潜心效文史”,修习文史。

综上,在永乐二年(1404年)三月甲申科中,李昌祺中进士;四月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进学、修书,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学识为人信服,但并未入“二十八宿”之选。后在仁宗监国时期,李昌祺才识得到认可,被举荐为一方要员;仁宗即位后,李昌祺再次受到称誉并重用,仁宗“言于朝曰:‘此佳士,良不易得。’在列竦听,退而相与嘉叹不已”[4]612,李昌祺即日被授予左布政使,旬宣河南。

二、关于李昌祺出任广西左布政使时间问题

李昌祺首次外任广西左布政使的具体时间在何时,学界的看法不一致。乔光辉《年谱》述为永乐十五年(1417年),但无材料证实[5]。陈文新、李华沿袭《年谱》说法,他们在《从“首届”翰林院庶吉士到河南左布政使——〈运甓漫稿〉所见李昌祺的人生轨迹与诗风变迁》一文中曰:“永乐十五年,李昌祺升为广西左布政使。”[11]李华亦在《从〈运甓漫稿〉探寻李昌祺晚年思想与诗风的转变》中曰:“永乐十五年(1417年)至十七年(1419年)任广西左布政使。”[2]持不同观点的有张德信,其在《明代职官年表》中将李昌祺首次外任广西左布政使的具体时间记为永乐十六年(1418年)[12],胡世强在《明代十五世纪文学研究》中亦有此说[13]。

那么李昌祺到底何时出任此官,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澄清。《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九“永乐十六年四月”:

丁未,礼部郎中李昌祺为广西左布政使。[6]2078

俞汝楫编《礼部志稿》卷四十一“国初礼部郎中”条:

李昌祺,江西庐陵人。永乐甲申进士,十六年仕主客司郎中,升广西左布政使。[14]

据此可知,永乐十六年(1418年)四月,李昌祺由礼部郎中擢为广西左布政使。

从李昌祺本人诗作亦可考知这次就任时间。永乐十六年(1418年)二月,昌祺还在礼部郎中任上,有诗《二月二十六日钦颁天花祥云瑞光图至自北京,并秦中所献玄兔,余忝署礼部事,陪百官致辞称贺,退而有作》:

柳暗花明禁御春,宝图颁瑞示廷臣。云霞烨煜天光近,河汉昭回御墨新。秦甸已看来异兔,周郊又见出祥麟。太平嘉应多如雨,献颂何人笔有神。[15]493

此诗为朝中所献玄兔瑞应而写。考察《明太宗实录》永乐十五年十一月,“戊寅,陕西进玄兔”[6]2045。《陕西通志》卷四十七“祥异二”:

十六年正月丙寅,以玄兔图并群臣所上表及诗文赐皇太子,且赐书谕曰:“比陕西耀州民献玄兔,群臣以为瑞,且谓朕德所致,上表称贺,又有献诗颂美者,朕心惕然愧之。夫贤君能敬天恤民,致勤于理,则有以感召和气,屡致丰年,海宇清明,生民乐业,此国家之瑞也。彼一物之异,常理有之,且吾岂不自知?今虽边鄙无事,而郡县水旱往往有之,流徙之民亦未尝无,岂至理之时哉?而一兔之异,喋喋为谀,夫好直言则德日广,好谀言则过日增,朕夙夜拳拳,仰惟皇考创业艰难,惧弗克负荷,不敢怠宁,终不为彼所惑。尔将来有宗社生民之寄,群下有言,不可不审之于理,但观此表及诗,即理了然而情不能遁矣。”[16]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七所记,可为补充:

永乐间,陕西耀州民献玄兔。成祖以其图并群臣所上表及诗文赐皇太子,谕之曰:“贤君能敬天恤民,致勤于理,则有以感召和气,屡致丰年,海宇清明,生民乐业,此国中之瑞也。彼一物之异,常理有之,且吾岂不自知?”[17]

永乐十五年(1417年)十一月,陕西耀州民献玄兔。十六年(1418年)正月丙寅,太宗皇帝以玄兔图及诗文赐皇太子。二月,昌祺作为礼部主客司郎中,陪百官参与称贺,退朝后作此诗。四月二十七日,“行在吏部奏藩宪员缺,太宗命简两京朝臣有材望者补之。仁宗举公等若干人应诏,宴于礼部,予道里费,至即升广西左布政使,朝野荣之”[4]612。李昌祺满怀喜悦写下了《四月二十七日拜广西之除赋此志喜》:

紫殿沉沉禁漏稀,金铺齐启掖垣扉。已知侧席求贤俊,讵料抡才到贱微。选榜乍题香墨湿,朝官初退软尘飞。南藩此去中州远,敢惮驱驰驷牡騑。[15]494

李昌祺在广西左布政使任上两年,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底谪役河北房山。次年被宥,回到了京城。

纵观李昌祺一生,“书生曾做,京官曾做,方面也曾亲做”[15]515,并经两次贬谪、一次获罪,终于在晚年辞官归田。从思想方面来看,儒家观念是终其一生的主导思想,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一方治理方面。永乐时期,李昌祺任广西左布政使期间就有能声;洪熙元年(1425年)至正统四年(1439年),他就任河南左布政使长达15年,任内政绩卓著。《明史》本传:“洪熙元年起故官河南。与右布政使萧省身绳豪猾,去贪残,疏滞举废,救灾恤贫,数月政化大行。忧归,宣宗已命侍郎魏源代。而是时河南大旱,廷臣以昌祺亷洁宽厚,河南民怀之,请起昌祺。命夺丧赴官,抚恤甚至。”[3]4375–4376单从李昌祺留下的诗作来看,在河南左布政使任内,其足迹遍及河南各地,如开封、嵩县、郏县、叶县、内乡县、唐县、新安、西平、汝南、南阳、舞阳、邓州、新野、信阳、光山等,巡查地方民情,关怀民瘼,因此铸就了一方清平之治,“河南民怀之”。明朝永乐、宣德至正统前期是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与此相应文坛上流行颂圣鸣盛的“台阁体”文风。受时代文风影响,李昌祺《运甓漫稿》中也有不少台阁之作,如《驺虞歌命补作》《题白海青图》《左掖闻莺次前人韵》等。但由于李昌祺长期出任地方官员,熟悉地方民情,人生体验丰富,因此其诗作内容丰富多样,不同于台阁文人和台阁文风。所作《剪灯余话》是明代较早的一部文言小说,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特别是对扭转明初通俗文学的凋敝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①乔光辉《李昌祺年谱》,载《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②张婷婷《明代庶吉士散馆授职考》(西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永乐三年正月壬子,‘明成祖命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于新进士中选质英敏者,俾就文渊阁进其学。’庶吉士开始专于在翰林院进行学习。”黄卓越《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专属翰林的庶吉士之选始于永乐二年,使一甲三人曾棨、周述、周孟简及庶吉士杨相等二十八人入文渊阁就学。”按:此两处论断不确,永乐二年已选翰林庶吉士;永乐三年所选“二十八宿”,是再从庶吉士中选出,并于文渊阁读书。所选“二十八宿”,是对此二十八人(实为二十九人)示以特别优待,寄予了皇帝和朝廷厚望。

③明周应宾《旧京词林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第376页)对此4次的庶吉士馆选记载甚详,只是不具具体日期。清人谈迁《枣林杂俎》(《续修四库全书》本第809页)圣集“庶吉士四选”,注明承《旧京词林志》而来,内容相同,只有个别名字转抄时有误,其补充标明了4次馆选的确切时间,分别为:三月己酉、三月杨勉单独馆选庶吉士时间不详、四月甲申、五月辛丑。谈迁《国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37页)以“三月己酉”的庶吉士馆选记为“三月丁未”,但《明太祖实录》《明史》《枣林杂俎》皆为“三月己酉”,今从《实录》和《明史》。

④据王尊旺《明代庶吉士考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8期)统计,永乐二年共进行了4次庶吉士馆选,所选人数为111人。但郭培贵《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统计永乐二年甲申科馆选庶吉士,至少有123人;在4次见于记载的考选之外,还进行过考选。今从郭培贵所说。

[1] 叶盛.水东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2.

[2] 李华.从《运甓漫稿》探寻李昌祺晚年思想与诗风的转变[J].中国文学研究,2015(1):55–59.

[3] 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钱习礼.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公墓碑铭[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7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 乔光辉.李昌祺年谱[J].东南大学学报,2002(6):103–111.

[6] 杨士奇,等.明太宗实录[M].校勘本.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7] 黄佐.翰林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77–278.

[9] 张廷玉.词林典故[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76.

[10] 杨士奇.东里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 陈文新,李华.从“首届”翰林院庶吉士到河南左布政使:《运甓漫稿》所见李昌祺的人生轨迹与诗风变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7–91.

[12] 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3224.

[13] 胡世强.明代十五世纪文学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14] 俞汝楫.礼部志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49.

[15] 李昌祺.运甓漫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6] 雍正陕西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5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79.

[17] 余继登.典故纪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1:134.

〔责任编辑 杨宁〕

The Textual Distinguish of LI Changqi's Life

MIN Yongjun1, XU Jianzhong2

(1.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2.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2, China)

written by Mr. QIAO Guanghui has detailed textual research.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on LI Changqi's temporary official identity and the time he was appointed as a commissioner in Guangxi. Based on the corpus and history miscellaneous materials, a textual research is done to clarify the time LI Changqi as a temporary official and it is sure that it was in April, Yongle 16th Year that he was promoted to a commissioner in Guangxi.

LI Changqi; temporary official; commissioner in Guangxi; textual distinguish

闵永军(1979―),女,河南确山人,副教授,博士;许建中(1957―),男,山东海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K82

A

1006–5261(2018)04–0107–05

2018-04-0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WX02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7-ZZJH -344);黄淮学院中原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文渊阁翰林院永乐
彩色笔动起来
公心与私意之间:《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唐以来的翰林院与学士院
方复 《苏东坡重返翰林院》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从伦敦书店到“书格”——《永乐大典》卷一三九九一的重现与重生
抗战时期围绕《四库全书》阁书的文化掠夺战
文渊阁《四库全书》明人别集卷首提要辨证
明代翰林院在高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杨永乐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