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农家书屋后续运行发展研究*
——以温岭市农家书屋为例

2018-01-28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馆温岭市书屋

(温岭市图书馆 浙江温岭 317500)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提出的重要文化惠民工作之一,从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8部委发布《“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起至2012年完成全覆盖止,共计6年时间。实际上,全国各省、各基层县(市、区)工程建设的实际时长并不一致。出于不同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时限,各地在建设过程中也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机制和运行设计。例如,浙江省于2010年末正式下发联合文件,按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加快进度、确保质量、不拖后腿、后来居上”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截至2012年6月底,全省24 179个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共建成农家书屋25 335家,实现了农家书屋全面覆盖的目标[1]。实际建设时长为一年半,临安市等地区直接采取了总分馆制的建设方式,而温岭等地区则在建设期限偏短偏快的情况下,并未同步设计相应的运行机制。本文以温岭市农家书屋为例,分析此类基层农家书屋在建设后的运行发展问题,以探求基层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1 温岭市农家书屋发展概况

在2010年至2012年建设期间,根据全覆盖的要求,温岭市共建设农家书屋860个。整个建设工程总体上由省新闻出版局等9个部门共同建设,各级新闻出版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而温岭市图书馆等并未参与其中。在设施建设上采取直接统筹原先文化俱乐部资源的方式,资金投入上以村自筹为主。因此,农家书屋的建设成效实际上取决于行政村原有的文化设施基础与镇村集体的经济投入。在运行机制上,《浙江省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必须具备管理人员、按照标准时间开放、做好图书登记工作等相关指标。建设完成后,农家书屋的具体运行、人员招聘、资产管理、财政投入基本由乡镇自主管理。到2016年末,温岭市《基层动态评估系统基础数据库》里资料较为完整的农家书屋仅有139个。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设期政策文件一直由新闻出版系统、而非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管理部门或省级图书馆出台。因此,在缺乏明确的业务管理指导和政策下,农家书屋建设后一直延续模糊管理方式,经常处于管理的遗忘地带,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2.1 设施开放程度低

由于建设后没有出台专门的考核要求和业务指导标准,因此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实际上处于一种镇、村自由决定的状况。或长期关闭,或被挪用,或有借阅需求临时开放;发展较好的农家书屋是结合文化礼堂、镇级图书分馆等建设政策,纳入相应的管理体系,开放时间跟随对应工程的政策要求;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与否取决于当地对各类政策的结合意愿和程度,达标的不到20%。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分布上,都难以通过辐射效应形成完整的基层阅读网络,无法满足基层文化需求。

2.2 资源建设滞后

在资金由村镇自筹的情况下,图书绝大部分为自行采购和更新,采购来源和质量大多取决于基层行政村。2016年,温岭市图书馆对13个镇(街道)39个农家书屋进行抽样调查,共普查图书总藏量97 902册,其中盗版书有37 223册,占比将近40%,且样本均为已将农家书屋转建成文化礼堂图书阅览室的、较为重视本村文化发展的行政村,由此可以推测全市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质量并不乐观,其他资源建设更加无暇顾及。

2.3 管理人员不专业

农家书屋在定义上是属于农民自我管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模式,因此管理员队伍属于非专业团队。温岭市农家书屋一般由当地村干部直接兼任管理员,缺乏可操作性的聘任政策和财政政策。且由于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人员业务培训及活动指导未能定期开展。管理队伍的非专职性和非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在抽样调查的39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管理员由村干部或老人协会会员兼任,图书只借不还、仅内部人员借书等问题普遍存在,也不乏完全不开放、不打扫维护导致图书积灰发霉的情况存在。

3 运行亮点

在没有统一发展政策的情况下,温岭市各镇(街道)开始尝试结合其他文化发展政策,再次整合资源,在其他机构和政策中嫁接书屋,开创了富有自身特色的运行方法。

3.1 与文化礼堂结合

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目前最为重要、力度最大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从2013年至2016年,温岭市共建设了139家农村文化礼堂。期间,制定了每村每年1万元的文化管理员队伍补贴政策,并出台了年度考核制度,弥补了农家书屋建设后的政策缺失。根据2016年度温岭市基层动态评估系统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温岭市共有70家农家书屋有效并入文化礼堂,并涌现出大溪沈岙村等兼具正常开放与阅读活动开展的优秀农家书屋。

3.2 与镇(街道)图书分馆结合

温岭市从2009年开始建设镇(街道)图书分馆,形成了由镇(街道)文化站主管、市图书馆业务指导的镇级图书借阅系统。在现有的图书分馆基础上,个别镇(街道)尝试建立农家书屋与当地图书分馆通借通还的服务体系。例如,横峰街道自2012年开始,将前洋村、后洋村等4个农家书屋纳入分馆管理体系,由图书分馆管理员直接进村服务,统一管理图书,确保农家书屋实现一定程度的有效开放,在辖区内形成一定的图书借阅网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对农家书屋后续正常开放的制约。

4 农家书屋后续运行发展的思考

4.1 构建统一发展模式,加强规范化建设

构建全市层面上的农家书屋发展模式,制订经费、人员、考核等相应制度,由图书馆等专业机构负责业务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补足建设期后的管理和政策缺失。结合农家书屋连锁服务的3个模式:“农家书屋的总分馆机制、农家书屋联盟和流动农家书屋”[2],根据2016年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采取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总分馆机制,统一图书管理、开放规则、借阅制度、人员体系,开展规范化建设运行,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4.2 明确政府财政投入,灵活资金运行模式

在基层文化工作中,财政投入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政策的持续性。各地根据不同的财政主体按实际情况选择投入方案。如市级财政统一投入方案,优势在于一次性解决制度问题,分馆化体系较为规范、灵活,向社会统一购买服务等方式都可以尝试探索,缺点在于因农家书屋数量庞大而财政负担大;市、镇、村3级按比例投入方案,将资产领域和业务管理分开执行,优势在于财政负担减轻,缺点是财政分配方案的执行落实问题显现,业务管理部门与投入主体容易因思想认识不一致而出现分歧。在确定财政投入方式后,要设立专项资金,纳入相应单位或镇(街道)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中,确保财政投入的持续性和专款专用。在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保障上,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尝试引入社会力量,以设立基金会等形式,补充运行资金,灵活发展模式。

4.3 开拓延伸服务,重视数字化建设

当下的“行政村”住户并非只有传统意义上的“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还包含了从事各行各业的所有群众。对于现代背景下多元化的农民生活、生产方式,农家书屋应该在提供图书借阅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开拓延伸服务,将知识更加精准地引入群众生活中。当前,“农民群体的构成较为复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将传统纸质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结合,将农民需要的各类书籍和信息资源放在建设的首位。”[3]因此可以通过数字化建设,适应农民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同时针对目前农村老年人、妇女居家较多,少儿阅读氛围较弱等情况,开展科普培训、少儿阅读等多种活动,更加灵活地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延伸服务。

[1] 浙江省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EB/OL].(2012-08-31)[2017-04-18].http://www.gapp.gov.cn/ztzzd/zdgzl/zfzjjd/ contents/3040/138670.shtml.

[2] 杨智慧,张芳蕊,张伯男.论农家书屋连锁服务的三大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4(6):52-57.

[3] 李天龙.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及其服务管理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6(6):233-237.

猜你喜欢

分馆温岭市书屋
关工群聊
篽箖·上野书屋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梦幻书屋
致兔子
穿靴子的蜘蛛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他是最美关工人——记浙江省温岭市关工委副主任俞明德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