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图书馆采购模式探析
——以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为例

2018-01-28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商出版发行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1 引言

在新形势下,出版业仍然是传媒业中非常坚挺的板块。然而,图书市场供需关系目前面临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过剩的产能已成为制约出版行业发展的包袱;另一方面,供给体系总体上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出现库存高、品种过剩、精品缺乏、单品效益低的现象。出版物市场长期供需错位累积形成一种“滞胀”现象,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旺盛,供给的产品质量、书目信息报道服务跟不上,供需对接不良。

针对存在的问题,出版行业在4个层面上存在改革空间:一是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主题出版,树立精品意识,不跟风。二是加强渠道建设。不仅要适销对路,杜绝供需错配,还要避免由于渠道不畅造成的库存积压。三是强化出版业服务。服务贯穿在出版端,也贯穿在发行端。如优化选题,推出读者喜爱的产品,让读者更多了解图书。四是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提高效益;“去库存”,控制库存总量;“降成本”,通过改革、效益的提升,促进内部流程和供应链的提升;“补短板”,进一步解决创新短板,出版社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严重的短板必须补上[1]。

在实践中,出版发行方从上述4个方面进行调整,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与需求方直接接轨。图书发行更具针对性和精细化,例如按需出版(Publishing on Demand)。出版发行不再是以往粗放型的大印量,广种薄收。整个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开始做减法、增效益,从源头上呈现收紧的趋势,供给侧的“瘦身”趋势和求变求新,出版行业与互联网垂直整合逐步向下游延伸,对产出分配进行控制的前向整合,进一步接触需求市场,取得与最终消费者的话语权[2]。4个层面的改革与图书馆采购工作息息相关,直接影响馆藏资源建设的成果和质量。新形势下如何将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是图书馆采购工作面临的挑战。本文以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改变图书采购模式提出了建议。

2 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基本原则之一是“中文求全”,中文图书馆藏主要由缴送本和购买本构成。中文图书采购以招投标模式为主,其存在以下问题。

2.1 中标书商的能力良莠不齐

由于中标前很难确定哪家书商更有能力提供自己承诺的优质服务,唯有折扣率是可量化的、直观可比较的参考依据。以价格优惠程度作为选择书商的标准,会产生逆向选择导致的不良后果,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是价格低者中标,但价格低者未必是综合实力最好的书商。

2.2 图书质量和品种数量得不到保障

价格低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图书质量难以保障。书商以营利为目的,其供货源则以利润率而不是图书质量、品种数量以及配套服务的水平为依据。图书质量和品种数量是图书馆馆藏评价最基本的核心要素。书商追求利润,图书馆注重数量和质量,二者价值取向不一致,使得在实践中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书商会屏蔽侵蚀其利润的书目信息,或找借口延迟供货导致错过最佳购买期,结果造成该文献无处购买。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角度来讲,不能满足馆藏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这个缺陷是无法弥补的。

2.3 书商不能长期稳定,更换频率高

一方面,低价中标使得每次招投标都有书商出局,新书商加入;另一方面,书商追逐利润,低价格中标使书商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润,当利润率低于书商的期望值时,服务质量会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再次投标的积极性。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中标书商不能长期稳定下来。中标书商的频繁变更导致供货源头不稳定,供货率和采全率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

2.4 采购人员工作重心不平衡

招投标模式下,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书商的监督与考核,以督促书商准确、全面供货。目录是否完整,清单是否重复、遗漏,供货率是否达标,是否按要求完成配套服务,撰写考核报告等监督项目,占据了采购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对文献本身以及对出版发行市场的了解中,而这些也是采购人员不能忽视的工作内容,不能只顾数量而偏废了质量。“中文求全”的采购原则隐含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首先要求精,精品不能缺,在此基础上力求全面。尽管全面入藏是一个极限值,永远无法到达,但要力求无限接近。

2.5 信息流中转影响时效性

招投标模式下,采购人员与书商确认采购信息后,由书商将信息传达给其上游供货方,供货方发货给书商,书商收到货后清点、核对、制作Marc数据然后打包、制单、发货给图书馆,周转环节较多,直接影响图书到馆服务读者的时效性。近年,供给侧改革导致出版发行环节收紧,因书商购买不及时,首印书脱销,为了保证不缺藏而购买的重印书数量呈上升趋势。对于作为国家总书库的国家图书馆而言,重印书的版本价值和收藏价值与首印书不可同日而语。

2.6 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

书商作为连接图书馆和出版社的中间环节,他做大做强意味着其对出版社和图书馆的议价能力增强,而馆配商联盟的成立和日益壮大,更增加了他们向供应链两端议价的砝码和底气。近几年中标合同折扣率的逐年上升是最有力的证明。虽然经费逐年上升,但资金需求仍有缺口。政府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为公共文化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让书商看到了商机。如何让政府的投入切实转换成文献数量和质量,而不是被中间环节过多截留,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图书采购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

3 改变图书采购模式的建议

从读者的角度而言,出版社和图书馆同属于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发行行业已经开始从4个层面着手做减法,重效率,呈现收紧趋势,同时,招投标模式对采购工作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在这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图书馆作为供给者,需应时而动,积极响应出版发行行业在上述4个层面的变革,转变工作模式,使采购更具开放性,与上游环节顺利对接。

3.1 向供应链下游开放:实施读者决策采购

近年来,读者决策采购(PDA)悄然兴起,并受到图书馆业界的追捧,其优点显而易见。事实上,国家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在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补藏信息。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读者推荐单”向采购人员推荐自己需要但图书馆缺藏的图书。由于国家图书馆遵循“中文求全”的原则,所以缺藏的中文图书比例并不高,读者可推荐的图书不多。而且绝大部分读者推荐的图书出版年代比较久远,补藏难度较大,因此PDA模式在国家图书馆的收效并不像其他公共图书馆那样显著。但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补藏信息,可以将“读者推荐单”嵌入国家图书馆门户网站,面向全国收集读者推荐信息;或者通过手机APP,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提交推荐信息,而不仅限于到馆读者。

然而,PDA不能解决因出版年代久远而无处购买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

3.2 向供应链上游开放:与出版社对接

(1)出版社最了解自己出版的产品,因此能够帮助图书馆遴选出高质量的图书,而且目录报道全面、准确、及时。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图书馆与出版社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图书的质量和品种的数量上,这是图书馆和出版社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2)国家图书馆与出版社对接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全国584家出版社有向国家图书馆缴送的义务,这种天然的联系有助于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图书馆资源建设应以成本效益为导向,合理利用经费。与出版社合作,图书馆可以获得比招投标书商低的折扣,从而节约一部分经费用来购买更多的书,实现“多品种”入藏;而出版社也可以弥补一部分缴送成本,从而提高缴送的积极性。缴送与购买可以相互促进。

(3)与出版社合作实现缴买合一。图书馆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全面、准确的目录。国家图书馆可以借助自己作为国内图书馆行业引领者的地位,借助联编中心向全国的图书馆推广这个目录,将其建成一个图书采购信息平台,供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图书馆及图书发行机构使用。通过此举实现它指导国内图书馆工作的社会职能,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近3 200家[3],若加上高校图书馆,数量更多,对出版社而言这是一个巨大而且稳定的市场。

(4)促进预算精细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图书服务时效性。与出版社对接后,结合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图书馆购书经费预算将更准确,有助于促进预算申报精准化、经费执行精细化,有的放矢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而且,图书馆与出版社对接,减少了信息流和物流的中间环节,图书从出版到提供服务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5)编目数据制作前置,节约流通成本。图书正式出版之前,在出版社编辑环节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左右。若能与出版社进一步深入合作,可以尝试将数据制作迁移到这个环节。编目数据从源头就被生产出来,并伴随整个流通环节,大大提高编目数据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

3.3 实施ERP管理系统

与出版社合作,图书馆将面对近600家出版社,这么多供货商该如何应对,对图书馆采购工作是一种考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为大客户群、海量原始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ERP系统是融合了业界最佳实践经验、业务流程及规范的集成化管理体系。它强调整体运作最优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精准实现。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体,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资源。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的3个方面: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ERP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管理整个供应链资源、精益生产同步工程、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

ERP为移动互联时代去中心化和垂直整合提供了便利。有研究表明实施了ERP的企业比没有实施ERP的企业的财务绩效显著要好,ERP对企业营运能力提高有显著贡献[4]。促进出版发行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出版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国家新闻出版总局一直以来强调的中心工作[5]。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出版集团或出版发行单位都实施了ERP,如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实施ERP对1 000多家客户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对供应链、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图书馆实施ERP,可以与上游供应商无缝对接,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杜绝了客观上的造假,从而达到防止腐败的目的。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需求最终决定出版社的供给。国家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集大成者,利用信息技术将供应链上游的出版社和下游的读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完成馆藏资源建设的同时,为图书馆同行提供便利,为读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1] 倪成. 以有效供给重新定义发行渠道[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3-29(1).

[2] 彭松,陈玥.国内外传统出版与互联网垂直整合的趋势探析[J].出版工作,2015,23(3):48-5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6.

[4] 孙玥璠.中国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15.

[5] 邹国彪.我国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书商出版发行国家图书馆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真空工程设计(上、下册)》出版发行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书商的广告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总统与书商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七十个军》一书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