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获取时代欧美学术图书出版业的变革与创新

2018-01-28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出版商学术图书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 重庆 402160)

欧美国家在学术图书出版领域一直是世界科学教育学术发展的标杆。学术图书由于有稳定的作者和消费集群,一直是传统出版业数量发行最稳定、利润最优厚的部分。近年来,基于高校师生资源群体的萎缩,特别是基于开放获取的数字传媒带来的强烈冲击,传统图书出版界封闭的传播体系已暴露出明显不适应于市场的信号,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销量都持续下滑。2016年,在德国举办的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上,英国著名出版家弗兰西斯·品特就预言:“封闭式的图书出版模式现在已经行将就木”,这引起了出版界诸多学者的共鸣。面对数字传媒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现实,欧美学术图书出版商不得不打破传统经验的桎梏,积极迎接科学性的变革。

1 出版环境的变迁

二战以来,国际社会稳定关系得到空前的改观,和平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依托于政府对教育领域持续的资金支持,欧美国家的学术出版业迎来了繁荣期,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图书资料供给领域都处于垄断地位。长期以来的发展,欧美国家的学术图书从出版、发行及传播各环节都形成了固定完善的生态链,即科研作者通过著述学术图书来推动学术进步和个人发展,出版社通过出版图书来形成著作,发行商通过教育系统或学术机构将著作出售给教学部门或研究团体,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C-S封闭系统。

欧美国家教育的进步,直接推后了个体公民参与工作及婚嫁的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国家陆续出现了总和生育率不足1.3的极低生育率现象[1],引起了欧美各国政府对人口规模缩减的担心和恐慌。这种恐慌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由于本土学生生源的逐渐减少,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越来越依靠海外留学生,譬如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外流大国。由于消费群体数量的萎缩,为了维持出版社利润的持续增长,欧美学术图书采取了低销量、高定价的模式,通过逐年提高价格来实现利润增长。据2016年8月美国劳工部对社会各领域商业价格的调查,美国教辅类图书资料过去10年间,均价涨幅达到了81%,超过了同期房地产的涨幅。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这其实只是半个世纪以来,学术图书持续增长的其中一个阶段。同时,逐年上涨的纸质图书价格,也让读者产生了抵触情绪,据全美教育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于2016年对佛罗里达州学生教学资料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学生不愿意购买学校指定的教学资料,理由是价格太贵。在没有买指定教材的学生中,有近20%的学生未能通过及格考试[2]。目前,高定价学术图书的持续涨价,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欧美国家的学术出版市场,看似实现了持续繁荣,其实已经发展到不可持续维持的地步。

2 开放获取潮流的兴起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知识结构和获取信息模式。随着Web4.0技术的发展,网民获取知识逐渐从大众化的门户网站过渡到专业的学术网站,如中国的知乎网、欧美的维基百科等[3],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从传统的书本过渡到开放性的知识平台。

2002年,国际资本大鳄索罗斯资助成立的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简称OSI),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4],提出所有知识对读者开放,读者可以免费复制、下载和传播各种知识,即“开放获取(OA)”理念。知识“开放获取”模式一经投入社会,迅速在信息科技、医学、图书情报等各领域得到广泛蓬勃的发展。欧洲开放获取出版网络(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European Networks,简称OAPEN)发布开放获取图书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简称DOAB),随后一些科研机构开始推动出版物加入开放获取范围。2014年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NSF)为推动图书的开放获取,专门设立了作者出版费用选项[4]。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出台了诸多推动开放获取发展的政策。被视为美国图书开放工程的标志性项目的开放电子书APP,这个手机平台可以为194所学校提供66 000册电子书[5]。欧盟也制定了2020年内实现欧盟成员国内所有科学文献立即开放获取(Immediate Open Access)的远景目标。该政策虽然在执行上有很大的困难,但其是欧盟成员国政府的政治表态,充分表达了对实现知识开放获取的支持和推动[6]。

开放知识运动不仅受到欧美国家政府和机构的极力推动,读者也因为非常了解获取知识的便捷程度,从而对传统的出版模式产生不满情绪,更多地选择网络平台获取知识甚至放弃纸质图书的阅读使用。开放式获取知识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对传统学术出版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强烈的冲击。

3 知识开放获取对欧美学术图书出版业的挑战

知识开放所带来的变革不仅体现在知识自由获取方面,还带动了新阅读媒介的发展,并促进了传统学术评价体系的变革。当然,也附带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产物,即疯狂的盗版行为。作者能直接通过开放平台发表著作,学生通过开放平台自主挖掘需要的知识,开放式平台创办层出不穷,这些变革对传统学术出版界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

3.1 阅读媒介的革新打破了纸本图书的垄断地位

基于网络数字传播的开放获取革新了传统的阅读媒介,沿用了几千年的纸本图书不再是读者的唯一选择,手机APP、Pad、PC机等成为读者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开放平台的创办者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下载,也为了保护平台本身的安全性,开发出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阅读软件。

CORE Research Mobile是Open University开发的一款适用于iPhone、iPad和Android 系统的平台,并且所有用户下载和使用均是免费的。Facebook平台也开发出多种阅读器,甚至根据不同手机品牌开发了专用阅读器。读者在Facebook平台上可以实现资源下载、互相交流,也可以拥有专用的个人空间。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联合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通过对各出版商原始数据的整合,合力开发出Occam's Reader,该软件能对多种电子书格式实现有效性兼容,提高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效率[7]。目前欧美国家主流的电子书阅读格式有EPUB、MOBI、PDF等,设计注重简洁实用。

3.2 盗版资源的流行使传统出版商失去巨量用户群

在文献印刷时代,欧美国家制定了完善的基于纸本图书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对学术著作版权有严格的保护措施。早在1710年,英国就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版权保护法《安娜法令》,美国也在1909年正式发布了《版权法》来保障作者和出版商的权益[8]。但数字传播时代的浪潮,对全球文化传媒产业的历史版权体系发起了强烈的冲击,原有的基于纸质媒体的版权法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发展的历史潮流。正因为这种法律的空白,导致当前网络数字资源领域知识版权盗窃行为时常发生。

被媒体广为报道的Sci-Hub网站,是哈萨克斯坦程序员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Alexandra Elbakyan)于2011年创办的抓取付费论文并向任何发出请求的人提供论文的盗版网站。检索者只需要提供论文标题或者DOI,Sci-Hub网站就能找到该文章的全部信息,并提供免费下载。因此,其迅速成为全球科研学者免费的“学术大餐”。仅从2015 年9 月至2016年2月的半年时间里,就有2 800万次的下载频率,其中仅中国学者的下载量就达440万次[9]。而同期,纽约全部的论文服务器收到的下载请求为7.4万次。

Sci-Hub资源平台现在已被政府强行封闭,但数字资源盗版之风络绎不绝。web.py网站创始人Aaron Swartz,为了实现网络信息开放,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用户的账号在JSTOR数字图书馆下载了400万篇学术论文,并在网上免费传播。其后遭到了JSTOR官方提起的诉讼,由于不堪巨额赔偿,年仅26 岁的Swartz于2013 年1月自杀身亡。美国学者史蒂芬·菲斯曼就为此抱不平。他认为,互联网是可以供任何人自由使用的领域,不应该受基于传统图书的《版权法》所约束[10]。盗版资源的广为流行,使欧美图书出版商失去巨量的用户群。

3.3 知识评价体系的转变削弱了传统学术出版界的市场影响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现有的商业图书知识评价体系逐渐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欧美民众和学术界也有越来越多的批评之声。高校等科研机构已经开始尝试更新学术评估指标,即放弃一直沿用的以期刊影响因子、下载引用率等传统指标作为学术评价的主要因素,转而使用公众影响力(Public influence)、科技成果转换(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等具有网络基因的指标来构建新的知识评价体系。

英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经历了从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科研评估体系)到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研究卓越框架体系)的转变。2014年,全英高等教育机构发布新的知识评价体系,即科研质量评估由RAE发展为REF。这是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最大的变化是引入“科研影响力”的评价指标。“科研影响力”指标排除传统出版商排名和图书作者的学术地位,专注于科研成果转换为社会影响力的实际效果。这次变革引起欧盟学术界巨大争议,特别是引起了传统出版商的极力反对。争议焦点在于:一方面认为科研影响力的纳入会削弱传统科学研究历史特征,让科研工作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评价者具有狭隘的个体局限性,无法公正作出评价。英国大学联合会(University UK)非常支持此次知识评价体系的革新,认为应该和过去官僚式的期刊影响因子划清界限,公开反对纳入传统REF指标,并在校园内发起“站出来力挺科研”的游行活动,号召学术界抵制传统粗糙的评价体系,应用务实的新体系[11]。新知识评价体系的转变,进一步削弱了传统学术出版界的市场影响力。

4 变革与创新

资源开放获取运动虽然发展迅速,对传统出版发行具有颠覆性挑战,但毕竟发起时间比较短,普及应用还不够广泛,还有待于功能完善和立法保障,这就为传统出版商的自我革新提供了时间和机会。

4.1 资源供给内容创新

面对互联网、数字传播、开放获取等新技术时,欧美传统学术出版界巨头第一反应是消极抵御。无论是精细成熟的环节,还是因为其巨大的体量,都使他们在初始阶段不约而同地对新科技采取了敌视、对立、防御手段;但经过岁月洗炼、优胜劣汰之后,存留下来的传统出版商从资源生产到供给流通都进行了彻底的革新。

爱思维尔出版集团(Elsevier)是欧洲著名的学术出版商,1580年创办于荷兰,目前已在24个国家开设了分部,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学术论文使用服务。在开放获取刚兴起的几年里,爱思维尔拒绝开展开放获取业务,并且联合期刊出版商,控制纸质图书的流通量,转而提高网络机构用户的使用价格。这一举动掀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菲尔兹奖得主、英国著名数学家威廉·提摩习·高尔斯(William Timothy Gowers)首先申明拒绝自己的论文被Elsevier使用,并建立了抵制Elsevier的网站——“知识的代价”。短时间内,就有全世界1.2万名科学家签名响应号召。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发的arXiv平台宣布推出开放获取政策,以支持这场抵制活动。之后,Elsevier被迫解除了当年的涨价计划,并逐步和开放获取平台合作,推出了《柳叶刀》《细胞》等品牌产品。这一抵制活动的胜利被学术界称为“学术之春”[12]。Elsevier为了扩展开放获取业务规模、掌握用户使用行为和习惯,于2013年3月收购了全球三大学术交流网站之一的Mendeley平台[13],依托该平台组建了用户需求调研组,帮助Elsevier开发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学术产品。

时下,无论是Elsevier还是欧美其他学术出版巨头,在数字传播时代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勇于颠覆自身的传统产品供给模式,顺应和拥抱开放获取潮流,进行彻底的自我革新,从而继续在学术出版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4.2 推动网络版权立法

学术盗窃行为对出版界或作者本身带来的伤害是掠夺性和灾难性的,同时,这种侵权行为又是跨国家、跨地域的。因此,传统学术出版业不能仅针对自己被侵权产品提起诉讼,而应该努力推动政府行为的立法来保障自身权益。美国政府在1998年就颁布了《数字千年版权法》,以限制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盗取版权的行为,无论ISP主观上是否有侵权的想法,只要造成了损害的后果,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欧盟1999年也制定了类似的《电子商务指令》[14],以保护出版业的版权不受侵犯。

美国互联网企业谷歌(Google)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其扫描收录的学术图书中,只有20%的图书获得了作者的授权,另有80%的图书资源并未得到作者的授权。按照谷歌官方的说明,如沿用先获取授权再扫描的老办法,即使再过一百年也难以获得全部图书作者的授权。为了迅速占领互联网资源市场,谷歌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数千万册图书扫描后纳入电子书库。即便谷歌强调其是免费提供给读者使用,这一举动仍是侵犯了图书出版商和作者的版权,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不满。一些出版商针对谷歌公司的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但经法院判决,由于现在互联网版权法界定还不完善,且谷歌扫描后有向作者发送版权授权申请,因此判决谷歌数字图书馆合法[15]。

因此,在开放获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学术出版业要维护自身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必须推动政府立法。德国出版商协会(Der Bo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DDB)为了推动书业规范发展,排除诸多干扰推动政府为版权立法。2002年德国政府颁布《出版合同法》,2015年规定其开始适用于电子书领域[16]。通过互联网版权立法,优先保障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值得欧美其他国家出版界借鉴。

4.3 构筑新型评价体系

目前,我们处在知识过剩时代,一方面是每年数十万种学术图书问世,另一方面是纸质图书销量年年下滑,而学术领域学术论著每年层出不穷,但入选SEI的论文就比较有限。另外,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已经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同,因此,结合时代科技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构建出一种能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新型科研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Altmetrics(替代计量学)是美国学者Priem Jason于2010年提出的构想。他认为,要综合完善地评价科研影响力,需要重视科研成果的每一个细节。基于传统学术评价体系、开放获取、移动社交平台、数字图书馆、自媒体及MOOCs大数据等因子,运用数字传媒环境下的量化指标去评判学术影响因子。作为学科意义上的Altmetrics,具有参与评价人员更广泛、数据来源更为广泛等诸多特征,在OCLC、Springer及Elsevier的传统核心学术平台介入后,Altmetrics必将成为学术界普遍运用的图书评价新标准[17]。

目前,欧美学术界价值链正在发生着重大革新,学术评价更注重公众参与、社会影响和成果传播。欧美诸多高校都建立了“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商—公众群体”四者循环的生态链,从过去小范围的学术评价转向更广阔的空间。传统学术出版商凭借专业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发行渠道,在这个生态体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从时代发展趋势看,商业性的学术出版和开放获取平台的竞争与合作将长期存在,虽然两者经营理念上泾渭分明,但都是未来知识提供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学术出版业的价值在知识提供领域的高端,承继着出版自由和出版独立性,以及附属在这一基础上的高质量学术论著。而开放获取则会占据着知识提供领域的底端,为公众提供普惠性知识来源。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数字生态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欧美传统学术出版业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只有一心立足于服务读者的初衷,积极拥抱时代的变革,应用新技术来推动自我创新,实现新技术和传统行业的产业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 KOHLER H P,BILLARI F C,ORTEGA J A.The Emergenceof Lowest-Low Fertility in Europe During the1990s[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2,28(4):641-680.

[2] 任翔.知识开放浪潮中的商业出版:2016年欧美科技图书出版评述[J].科技与出版,2017(2):4-9.

[3] 刘雨农,刘敏榕.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社区网络形态与意见领袖特征:以知乎网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7(2):106-112.

[4] 郑雯译,侯壮.国外人文社科学术图书开放出版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1):53-59.

[5] 芥末堆.“第一夫人”联合白宫推出2.5亿美元的Open eBooks[EB/OL].[2016-02-29].http://www.sohu.com/a/61050838_115563.

[6] In Dramatic Statement, European Leaders Call for‘immediate’open Access to All Scientific Papers by 2020[EB/OL].(2016-05-27)[2017-05-17].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5/dramatic-statement-european-leaders-call-immediate-openaccess-all-scientific-papers.

[7] 李宁,陈兵,石晓锋.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使用效果研究:基于实证调研和国外图书馆的实践与经验[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7):37-42.

[8] 罗静.美国版权法中法定许可制度的审视——兼论我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款的修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3-157.

[9] 倪伟波.论文“海盗”Sci-Hub,拆除知识“付费墙”[J].科学新闻,2017(3):60-62.

[10] 刘蒙之.公有领域作品在数字出版生态中的价值重现与开发[J].编辑之友,2016(11):69-72.

[11] 许甜.英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演变:从RAE到REF[J].北京教育(高教),2016(1):74-77.

[12] 孙献涛.开放存取,学术之春?[J].出版广角,2013(10):24-27.

[13] 梁凤鸣.爱思唯尔学术期刊数据库全球运营策略与启示[J].编辑之友,2016(8):110-112.

[14] 罗友.欧美国家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博览,2017(1):56-58.

[15] 李贝贝.欧美数字出版发展探究:以亚马逊、谷歌、苹果为例[J].出版广角,2014(10):114-117.

[16] 孔融.德国图书出版对我国版权贸易的借鉴[J].出版广角,2017(7):23-26.

[17] 雷淑义,吕先竞.Altmetrics视角下的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6):225-231.

猜你喜欢

出版商学术图书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班里有个图书角
各行各业
2006年国际消费类杂志调查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