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28邢邦圣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产学研工科

邢邦圣,徐 乐

(1.江苏师范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2.江苏师范大学 工程实训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产学研结合”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结合,形成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与生产一体化的先进模式。它将高校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相互配合,将高校教师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创新工科人才培养为主线,大力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学研结合”平台,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智力活动中善于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需要人们具有独创精神、探索意识和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批判性和社会性,即创新活动或结果是首创的,是对现实中所没有的东西的探索,具有社会价值,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科研能力最为重要;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环境、科研实践和科研创新四个方面[1,2]。

2 “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

2.1 创新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1(学科)+M(企业)+N(项目)”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即每一个研究生学科与若干家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实际工程问题以“N”项目形式纳入高校研究生实践体系。各学科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

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在苏州环球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通用电器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了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成立了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定期研讨并及时协调解决研究生培养相关问题;制定了企业导师选拔认定管理办法和相应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制定了教师学生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科技攻关制度,制定了企业接纳研究生锻炼、优先选用毕业生等相关管理办法;建立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制定凸现工程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按照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核心是构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标准,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面向“人格养成、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中增设学科交叉性课程、前瞻性课程,设立企业嵌入式课程,体现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践训练贯穿研究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4]。

2.3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实验室、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规划,建设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5]。近几年,我们先后在苏州环球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通用电器有限公司、徐州达一锻压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与山东省山科维科特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我校首个校企共建实验室——液压智能控制实验室,企业投入186万元的先进设备。

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按照解决工程问题为先导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研究项目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几年,有20余名学生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锻炼,通过参与企业科技攻关、研发产品、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结合企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生创新项目,结合企业的科技创新实际,“真刀真枪”做学位论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一是广开人才引进渠道,结合学科专业发展之急需,大力引进国内外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特别是引进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领军人物和优秀博士;二是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做好现有人才的选聘工作,积极鼓励创新团队和优秀博士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深造,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三是建立建全企业“师资库”,聘请企业高级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实施共同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四是选派教师去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了解企业需求,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研发,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培养与企业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建成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29人,其中教授12人、企业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20人。导师中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

近几年,研究生导师完成各类科研项目7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横向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340篇,其中被SCI、EI、CPCI收录162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

2.5 建立开放式培养机制

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一流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究生教育联合体,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6]。我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实施“1+1”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江苏师范大学培养,第二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培养,两年学习期间双方共同培养。鼓励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访学、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引进国外智力资源。聘请国外大学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教育家担任“讲座教授”,参与研究生培养和教学管理[7]。近几年,我们先后聘请30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讲学,通过讲学,将国际最新理论成果和科研前沿成果引入课堂,开阔研究生视野。

3 “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实效

3.1 创新了“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

创新了“1(学科)+M(企业)+N(项目)”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克服传统校企合作形式单一,融合不够的缺点。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享资源,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目标,共同设计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新的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高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

3.2 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研究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30余项,其中获德国IF概念设计奖1项,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和银奖各1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获省研究生创新工程20余项,研究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CPCI收录论文50余篇。

3.3 研究生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毕业研究生务实进取,工程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苏州环球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校机械工程学科设立“环球奖学金”,徐州工程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多次到我校召开专场人才招聘会,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生供不应求。

4 结语

“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实施“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以来,在学校统一领导部署下,强化机遇意识,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改革措施,积极探索“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工科研究生培养途径和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卢毅屏.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54-56.

[2]段海滨,魏晨,武建文,等.北航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6-109.

[3]高明,计龙龙.高校加强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29(5):91-93.

[4]袁奕峰.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5]曾凯芳,李洪军.论导师素质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64-268.

[6]李杰,黄健,张锟.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3):47-48.

[7]黄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产学研工科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