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进行文言文拓展阅读
2018-01-28辉县市孟庄镇范屯学校张东会
■辉县市孟庄镇范屯学校 张东会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学教材上的文章,教师或多或少都会进行拓展,我在拓展阅读教学时主要以文言文为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大部分都以文言文形式流传下来,如果小学生很少接触文言文,那么以后在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时就容易感到晦涩难懂,不愿意去读文言类书籍,很难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的美与内涵。
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阅读文言文有难度,孩子们接受不了。我想,我们的学生要既能读懂现代文,又能读懂文言文,这才是语文课要达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要达成,就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那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让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呢?
一、根据课文内容拓展
1.《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说楚国有一位大将军攻城掠地,已经打败了好几个对手,战功赫赫,又要乘胜攻打齐国。这时齐国使者前来游说这位将军,希望避免战争。他说:将军您现在已经军功赫赫,官位高得不能再高了,国君赏给您的财富多得也不能再多了。您现在与齐国作战,如果胜利了,官不加高,财不加多;可是如果失败了,您就会有身死爵夺的悲惨遭遇。接着讲了画蛇添足的故事,讲完之后说,您攻打齐国的做法就像故事中的那个人,做了多余的事,不仅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还有可能会丢掉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美酒。楚国的这位将军听完之后,只说了一个“善”字,就调转马头,放弃了攻打齐国的计划。所以《画蛇添足》的故事就记载在了《战国策》中,因为这是齐国外交的一大亮点。
在学习时,可以拓展阅读《史记》中的《画蛇添足》,了解故事的背景与结果,还可以讲讲战国时有意思的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在学《将相和》这一课时,可以考虑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仅学习文言词语的常用方法,还可以学习古时名臣的胸襟和智慧。而学《商鞅南门立木》时,就可以拓展阅读《资治通鉴》中商鞅变法的故事。
二、坚持诵读经典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方法。我要求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读:《三字经》《弟子规》《小古文 100篇》《增广贤文》《大学》《论语》《道德经》等。
读《弟子规》时,学生发现不少生僻字,一开始是标注拼音,但是读书时看到拼音需要拼读一下,就中断了读书过程。我从《说文解字》中学到切字法,比如“蓏”字注音为:落果切。这个字的读音就是“落”的声母 L和“果”的韵母uo,读“裸”音。从切字法中,我受到启发,能用同音字代替的就用同音字注音。比如说: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就注音为勿践阈(玉)、勿跛(波三)倚(以)、勿箕(机)踞(句)、勿摇髀(必),“波三”是读“波”的三声。这是我发明出来的“同音字切字法”,适用于有一定识字量的学生,注新字的时候还可以复习老字。最明显的优点是可以瞬间直读出来,减少读古文生僻字多的障碍。现在,同学们遇见生僻字都能够自己用同音字注音了。
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我选择和学生一起读《大学》,这是比较大胆的选择,因为我也是刚刚接触,现学现卖,但我还是坚持带着学生读了下去。第一二段读起来朗朗上口,读到后面就有些生涩难懂了,但是读得多了,就会慢慢明白过来。读完以后再回顾,发现《大学》的篇章结构就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个目标,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层次,先分别阐述之,再引用古代典籍佐证自己的观点,顿觉豁然开朗。
1300多字的《大学》,仅引用的文字就有500字左右,如《尚书·康诰》《诗经》以及孔子的原话等。看来,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得善于引用名家的句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想得心应手地引用,就得背名家名篇,积累足够的经典。为此,我和学生一起背下了《大学》。
学生进入高年级,我选择共读《论语》。以前,我只在中学学过《论语》中的只言片语,于是先参阅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不知不觉中,我被国学大师的诙谐幽默又不失深刻的解读深深吸引,也明白了一点《论语》的精妙所在。我开始跟学生读《论语》,每读完一篇,就选择几段背诵。我还用南怀瑾老师的解读方法给学生作简单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论语》的理解。
就这样,我们很快读背完了《论语》20篇,越读越觉得回味悠长。除了早读时间,我每天还会抽出一节课,跟学生一起精读《论语》。有一段《季氏将伐颛臾》是高中的篇目,我和学生能够倒背如流,也不用刻意讲,只因为读得多了,其中的人物、事件熟悉了,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可以用《论语》篇章中的内容来解读更多文言文的内容,也就是“以经解经”,这就是将知识融会贯通了。
后来我们又读了《孟子》《道德经》等。现在,学生的阅读水平大大提高了,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可以轻松阅读。我也从 《古文观止》《资治通鉴》《近思录》《传习录》,读到大部头的《四书章句集注》《史记》《春秋》。教学工作虽然忙,我却一直坚持,比大学时读书都多,这都是几年来与学生一起阅读文言文的收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