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普查“两员”选聘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28李凤芝
□李凤芝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以下简称“两员”)是普查工作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普查数据的直接采集者,是普查工作的宣传员和联络员,是普查工作的指挥员和组织员,“两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普查数据结果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普查工作的成败。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两员”选聘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两员”在普查工作中主力军的作用,意义重大。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和管理工作是搞好大型普查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认真总结以往普查“两员”选聘和管理工作经验,联系衢州市第三次农业普查“两员”选聘的现状,剖析了“两员”选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突出政府行为,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稳定“两员”队伍等建议和对策,以及政府购买统计服务对“两员”选聘和管理的影响。
“两员”的现状
自从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利用PDA采集普查数据以来,对“两员”年龄和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两员”选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业务精通、熟悉当地情况年长的同志对PDA运用方面存在不足,对PDA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的年轻人有些对业务知识又掌握的不够,就如2016年的第三次农业普查,有一部分乡镇、村聘请放寒假的大学生帮忙录入,他们在前期根本没有参加过各层面的专门培训、试点等,缺少理论知识,也没有实战经验,对农业普查了解甚少,在普查数据录入时只是一股脑儿把所有的东西照搬到PDA内,什么指标关系、逻辑审核等一窍不通,这给后续的数据处理带来很大的困扰。从衢州市第三次农业普查“两员”选聘情况看:
(一)年龄偏大
全市普查队伍中,20岁以下年龄占0.09%,20-29岁的占2.77%,30-39岁的占9.06%,40-49岁的占24.66%,50-59岁的占32.67%,60-69岁的占23.75%,70岁及以上的占7%。
(二)文化程度偏低
全市普查队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42%,初中占49.9%,高中占39.4%,大专占7.65%,本科占0.61%,研究生占0.02%。
(三)身兼“两员”职务比例偏高
全市普查队伍中,既当指导员,又当普查员的比例占9.28%。
“两员”选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符合条件的人选紧缺
如第三次农业普查大量运用PDA、遥感测量等现代信息技术,普查手段新,在电子地图绘制、PDA设备应用上对“两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偏远县(市、区)多属于劳务输出型地域,劳动力大量转移,大部分学历较高、能说会道善沟通能较快使用PDA的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少妇孺,而少数有能力、有技能的人又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从事普查工作,选人较难,选出能适应普查新手段的人更难。另外,普查是个阶段性工作,对要求工作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收入的人员吸引力不大,“两员”兼职是普遍现象。
(二)普查经费落实有难度
普查经费足额按时到位是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从历次普查看,部分地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能到位的普查经费与实际需要费用仍有一定差距。普查经费采取分级负责制,部分县乡存在普查经费紧张,各乡镇村居之间,没有统一衡量的标准,没有预算执行方案,结果往往导致“一方总觉得给多了,而另一方总嫌给得少了”的尴尬局面。“两员”补贴低,有的甚至难以按时保量落实到位,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加到普查队伍中来,进而影响普查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
(三)普查指导员工作精力难以确保
在普查过程中,普查指导员可由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干部、乡镇驻村干部担任。这部分临时指导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项目繁多,又要应对繁重的普查任务,在时间上、精力上都难以确保,精力透支、疲于应付,直接影响到普查的组织实施和数据质量。
(四)普查员队伍的不稳定
1.工作压力大的影响,由于他们都要承担各条线的基础工作,本身能为普查付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更何况遇到紧急事务难免顾此失彼。2.普查任务繁重的影响,部分“两员”对普查工作不太了解或了解不深,他们对需要承担的普查任务及工作过程中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直接加入普查工作,后来由于胜任不了选择离开。3.待遇低的影响,部分“两员”总觉得为普查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与回报不成比例,外出务工的收入比“两员”补助金额普遍要高,除规定的补贴外,缺少奖惩办法和激励政策。有些是因缺人手而被动员到普查队伍中的,缺少对待工作的热情,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这些都是造成普查队伍人员变动频繁、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五)“两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两员的选聘上,国家明确规定了应当具备的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又另当别论。为了凑足规定的“两员”名单,基层干部苦于手下无人,存在不论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应普查高强度的工作需要,不论其年龄大小,不论其对普查是否了解,不论其是否能胜任,只要愿意参加,或经动员后愿意参加的均先拉来凑人数的现象。
“两员”选聘和管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突出政府行为,加强宣传力度
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两员”选聘机构,明确和落实政府及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制定“两员”选聘和管理工作方案,从“两员”选聘的条件和原则等方面作明确的要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运用QQ群、微信群、钉钉群、各成员单位网站等平台宣传,宣传“两员”选聘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营造良好的选聘氛围,有序推进“两员”的选聘工作,从而确保普查工作能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步调顺利开展工作。
(二)精心组织实施,多渠道开展选聘
选聘普查指导员可采取以下渠道开展:1.参加过普查,有一定经验积累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人员;2.从事过会计、统计、经济等方面工作的离退休人员;3.乡(镇、街道)驻村干部中有责任心、能力强的干部;4.市县机关下派的指导员;5.商调其他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选聘普查员:1.村(居委会、社区)干部、会计、报账员、村(居)民小组长;2.在街道、乡村里具有一定的威信,熟悉所在普查区情形的人员;3.大学生村官;4.当地中小学教师、职业院校学生;5.具备一定调查潜能的志愿者。
(三)建立激励机制,稳定“两员”队伍
普查是一项政府行为,在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下,普查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普查期间各级政府部门要全力支持普查工作,要求“两员”必须专职从事普查工作,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普查。积极建立和完善“两员”选聘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两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1.确保“两员”补贴落实到位。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财政部门作用,将预算经费落实到位,划分出固定经费作为“两员”的补贴,专款专用。一是在“分年度普查经费”中明确“两员”经费并列入普查责任书中,明确责任;二是各级普查机构“两员”经费采取“实报实销”制度,按工或计件要有明细台账;三是定期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加以通报,保证“两员”补贴落实到位。2.确保补助金额略有提升。受市场经济环境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两员”的自由身份、繁重的普查任务、普查较低的待遇等等因素制约和影响,提高“两员”补贴势在必行。乡镇级要参照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以略高于正常收入的水平及时放发,并将发放情况逐级上报,形成有效监督体制。3.制定奖惩制度。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任务完成好的“两员”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先进,鞭策后进。4.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对在普查期间表现突出的“两员”,特别是大学生“两员”,积极推荐给用人单位,建立个人工作档案。
(四)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普查铁军
1.培养出一个优秀讲师团。多层次吸纳普查人才,把市、县、乡级统计业务骨干和从社会聘请的礼仪老师等充实到师资队伍中。组织他们参加省、市有关业务培训,或请省里的师资团派员来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一个优秀的讲师团,为普查的宣传动员、业务知识、调查技巧、答疑解惑等提供全程跟踪指导。2.打造出一支普查铁军。一是认真谋划,制定科学的授课方案。讲师团每位成员认真备课,消化理解每个知识点,将书本上的方案与工作实践相互结合,将“死方案”变成贴近“两员”工作的“活字典”,提升授课质量。二是全方位、多手段,提高培训效果。普查员上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对指标含义及逻辑关系、调查方法和技巧、上门调查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使普查员熟悉业务知识,准确把握各项指标含义,熟练调查方式。培训注重实用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资料规范整顿培训与分专业普查培训相结合;授课和研讨测试相结合等等。把“学习、考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读懂方案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实战演练,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做好包片指导和跟踪培训。县级普查机构要挑选精通普查业务知识的人员,对所有普查区进行分片指导,对入户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边指导边授课;针对普查开始后出台的新政策、问题解答等及时进行延伸培训,形成边实践、边学习、边提高的互动式培训模式,让“两员”的普查能力持续得以提高。
政府购买统计服务,缓解普查“两员”选聘和管理的压力
近几年,“政府购买服务”受到国家的积极鼓励,成为一个热词。政府购买统计服务,就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第三方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为政府解决统计方面的一些需求和问题,这是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提高统计工作效能的有效举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第一章总则里明确“国家有计划地推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和资料开发”。目前,衢州政府购买统计调查服务的主要形式是购买统计中介机构提供的统计服务,包括统计继续教育、统计资格考核培训和专项调查等。2010年衢州市第一家统计事务所成立,经近几年的发展,统计中介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加,个别机构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衢州市大型普查中,产业集聚区和西区第三次农业普查首次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实践可行,成效明显。
(一)弥补统计力量的不足
通过政府购买统计服务形式,有效地解决了部门统计力量弱的问题,帮助统计部门减轻了诸多统计调查的压力,加快实现统计从“做统计”向“管统计”的职能转变,从而走上统计科学之路。
(二)提高行政效能
政府部门通过购买统计服务,在统计工作方面引入专业化的统计服务,实现向市场和社会的“借力融智”,有效的提高了统计工作水平。利用科学的统计科研成果来服务行政管理和决策,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三)激活统计中介组织
通过政府购买统计服务,满足统计事务所的需求,让他们能承接更多的服务项目,如接下去的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等,增加他们的业务量,提高他们的收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在内部管理、人员素养、业务能力、服务品质上上新台阶,更有力地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