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融合

2018-01-27丛留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改革小学数学教育

丛留生

摘 要: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讲,不仅会影响着学生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对今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改革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指导性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育理念得到了有效的深入和实践。作为小学数学来讲,教学的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并且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就教育改革的目的以及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来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生活中的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让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的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当中,列举出了很多生活当中的例子来讲阐述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尽量要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语言来进行讲述,使学生便于接受,从而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在讲解问题时,可以创设一些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到在學习中“玩”,在“玩”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2]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变化

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的中心也是生活,倡导每个孩子公平地接受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是一刀切的。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情况下,由简到繁,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入手,联系数学课堂中最简单的知识点,争取做到人人掌握,然后在逐步形成数学思维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难度,可以是案例的复杂程度增加,也可以是知识点的难度增加,还可以是分析过程的复杂程度较高,使得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增强。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可以通过加法来启发。例如第一排有五个同学,第二排也有五个同学,第三排也是,第四排也是,那么如果用加法就是5+5+5+5=20,但是如果用今天的乘法就是4个5相加,5×4=20,所以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一目了然。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3]

三、适当对学生学习获得的成绩进行鼓励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尤其是要把注意力更多地用在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身上,做到不让学生掉队。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畏惧情绪,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展示自己,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具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利用教学教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各种跟数学概念,例如对各个运算定律及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等等的更加直观地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条件,为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奠定基础。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特别是课上人人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推导计算法则的过程中来,增强计算的自觉性。“同分母分数加减”是五年级学生新接触的知识。因此,有的学生对算理不能理解,尤其是对法则中“只把分子相加减”更感到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分别把两个相等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个圆取1份用红色表示,也就是1/4,另一个取2份,用黄色表示,也就是2/4。上课前,通过投影演示,请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1个1/4加上2个1/4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明白了1/4+2/4,分母没有变(也就是合在一起,还是将圆平均分成4份),只是合在一起后,所取的份数变成了原来所取份数的和,也就是两个分子相加,就是和的分子。这样通过演示,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只把分子相加的道理了。

五、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单纯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经过重组的教材由于具有开发性和弹性,给予教材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能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蕴含着学生资源的广阔空间,需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那么很多数学问题就难以得到解答。作为数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来讲,要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让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有一个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4]

参考文献

[1] 林秀娟;陶行知生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A];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三期会员培训学习论文汇编[C];2013年

[2] 胡建平;从生活中来,会生活中去——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明.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鲜活: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生活化的探索[N].河南教育,2001(12).

[4] 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12) .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小学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革备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