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1-27徐明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

徐明姐

摘 要:在小学课堂中,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乐感更能提高小学生的文艺素质。合唱作为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体现出合唱队员的整体凝聚力,单个小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声乐水平。但是目前小学中的合唱教学开展的程度还有些不足合唱教学有效性不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有效性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策略

引言

合唱训练是提高小学合唱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可以通过有效训练提高教学有效性。合唱训练又包含合唱姿势训练,合唱呼吸训练,合唱发声训练,合唱整齐度训练等诸多内容。合唱是考验整体协作能力的直观方式,要求相对严格。队员要有很好的自律能力,也要有很好的团队配合默契。想要整体提高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面面俱到。[1]

一、培养学生的和声概念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以教学有效性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和声听觉体验。使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开展。[2]

1.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

(1)借助柯尔文手势建立学生的音高概念借助柯尔文手势在空间上将音高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直观化,从而建立良好的音高观念。很多学生学习歌曲都是从听觉入手的,具体在乐谱上却无法完整地演唱出来,可以先从简单的歌曲入手,或者平时较熟悉的歌曲。歌曲《两只老虎》,借助柯尔文手势先从C大调上练习,边唱边做手势。(2)借助歌曲旋律线提示学生的音高。歌曲旋律线是歌曲旋律中音高变化的运动轨迹。通过歌曲旋律线的起伏使学生感受到音高的变化,对学生的音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歌曲的旋律线,这样既能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线去感受旋律音高的变化,对于提高学生视唱能力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歌曲的旋律线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二声部歌曲各声部旋律的音高,可以通过歌曲旋律线提示学生的音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非常浓厚。

2.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

(1)音阶练习。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音阶训练,为合唱能力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指导学生做音阶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2)旋律音程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小二度和大小三度的音程练习,帮助学生建立音程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增加音程练习的难度,为合唱教学做铺垫。(3)和声音程练习。运用柯尔文手势,带领学生做纵向和声音程练习,开始时听横向旋律,小学低学段是合唱歌曲学习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该逐步给学生渗透合唱的意识,进行简单的和声音程听觉训练,使学生对和声有初步的认识,积水成渊,学生的合唱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二、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

(1)善于引导,发现生活中的节奏。把生活中的节奏或者短語贯穿在节奏型中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在歌曲《理发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三个小组分别用不同的节奏表现理发店的声音,一组是剪刀的声音“kacakaca”,一组是发胶的声音“cici”,一组是吹风机的声音“wu—”,通过三声部节奏合作练习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声势”训练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声势”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拍手、跺脚。声势律动游戏会让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将学生分为三组,通过拍手、跺脚、拍腿进行多声部节奏的和声练习,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对方的节奏音型。“声势”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多声部节奏感,体会到纵向的和声音响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记忆力。因此,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多声部节奏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多种形进行进合唱教学

1.形式多样,歌曲编创

小学低学段合唱歌曲较少,只在第四册出现了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轮唱作为铺垫。由于教师缺乏合唱教学的意识,没有给学生进行合唱教学的铺垫,到小学高学段合唱作品数量逐渐增加,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在小学低学段可以利用教材歌曲进行二声部创编,培养学生合唱的意识,初步感受合唱所带来的审美体验。《理发师》这节课,学生模拟理发师的劳动动作,梳子的声音是“刷刷”,剪刀的声音是“咔擦咔擦”,吹风机的声音是“呼呼”,发胶的声音是“沙沙”,学生进行多声部节奏游戏训练,感受多声部和声听觉体验。以玩游戏的方式在拟声词部分加入带有音高工具的声音,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十足,合唱教学水到渠成。有些歌曲还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歌曲《乃哟乃》,利用人声模仿土家族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多声部和声听觉体验,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

2.场景教学,创设情境

在情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进入角色化的合唱学习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融入到二声部合唱教学之中,更好地表现声部的角色形象。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艺术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在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时,教师巧妙地抓住了小雨“沙沙、沙沙”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想象第一声部是“种子的歌声”,第二声部是“小雨的歌声”。在二声部合唱时,将“种子的歌声”和“小雨的歌声”这两个音乐形象融入到二声部歌曲的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到了音高位置不同的声部声音的协调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3]

结语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意识以及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音乐教师,我深刻感到在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加需要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教学、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一名教师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李蓓蓓.音符跳跃 让音乐课堂充满欢乐——浅谈微课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107-108.

[2]姚菁.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7(02):55.

[3]吴竞.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教师,2012(06):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