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残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8-01-27田秀云
田秀云
摘要:本文以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探究了残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路径。希望借助以下研究与探讨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各界对残疾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残疾学生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针对残疾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借助教育手段为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这里我们可以结合美国的“融合教育理念”,对残疾学生实行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倡导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反对歧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结合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特殊内涵,在教育对象上学校更要联合家庭教育,通过教师、家长联合教育体系的建立来共同助力于残疾学生的教育工作,以实现对残疾学生的全方位教育与引导,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概述
家校合作教学模式即在家长和教师双方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各自优势作用的发挥与对方就某一目标的实现达成合作共赢关系,并共同参与到目标决策的制定中来。与此同时,家校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是需要建立在家长和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基础之上的,以实现残疾学生学校学习情况、家庭表现情况等信息的汇总,為残疾学生下一步教育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教师而言,面对残疾学生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特点要予以尊重,并借助自身专业的教育知识来对家长正确的残疾学生教育方法、方式予以引导;对于家长来讲,要在对残疾学生家庭表现情况向教师进行详细反应的同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做好残疾学生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
二、影响残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大多数残疾学生的家庭都较为贫困,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残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限。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残疾学生不仅不能够像正常学生那样较为容易的负担家庭的重任,同时更需要生活上父母对自己的照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父母的工作性质、时间和地点,对家庭收入形成影响。另一方面,父母除了要负担家庭正常开销、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的费用外,还需要支付大量的医疗、康复费用,用于残疾学生的后期康复。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和自身无法在行动上对家庭予以回报的矛盾心理,对残疾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容易使残疾学生产生自生自灭的消极生活态度,不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残疾学生的影响是多方的。一方面,家庭教育环境未形成。残疾学生多来自于贫困家庭,其父母更是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即便是一些家长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也大多为生活所累,而奔波于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工作当中,没有时间对残疾学生开展家庭教育和行为引导。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是善良的,但也会有个别学生对残疾学生投来异样的眼光,在言语和行为上甚至表现出对残疾学生的鄙夷。与此同时,残疾学生受自身身体残缺的障碍,在学习上会在各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学校良好学习环境的不完善,容易对残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残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路径
(一)社会帮扶
为促进残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境,在为残疾学生提供方便的基础上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方面要加大对残疾学生教育的关注程度,通过社会帮扶体系的建立,联合政府、医院、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社会爱心组织等部门的合力来为残疾学生提供多渠道、多类型的帮扶服务。如,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为残疾学生减免部分学费;社会爱心组织可以定期向残疾学生发放资金补助和爱心关怀;康复中心,可以定期免费为残疾学生提供康复训练。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为此,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的就残疾学生的家庭、学校表现情况进行信息互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为每一个残疾学生的教育工作制定科学的计划。其次,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学生之间彼此尊重、友爱、互信、互帮互助的氛围环境,消除个别学生对残疾学生的成见,使残疾学生极大的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被信任的集体存在感,以集体的力量来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教师要结合残疾学生的身体情况组织其与正常学生一起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更要结合体育教学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体育行为锻炼,促进其良好行为的养成。
(三)家庭教育
家长方面要结合自家残疾学生的学习和身体状况,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要将残疾学生的家庭表现及时的向教师进行反应,并听教师就学生在学校学习情况的汇总以在对自家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残疾学生教育思想和方法,改变以往对其过于保护的心理,正确看待其残疾的事实,要将其当做一个正常的孩子来看待,在行为上对其进行一定的要求,让其明白只有自己在行为和心理上不断的强大才能够有效抵御残疾命运的折磨。
参考文献:
[1]杨茹,邓猛.融合教育背景下西方残疾学生家校合作的模式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6,(12).
[2]牛爽爽,邓猛.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残疾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5,(09).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