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8-01-27晁云艳
晁云艳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年代久远、语言跳跃性强、意蕴深厚,在教学中要以反复诵读吟咏为主,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蕴含其中的情感。拓展延伸时要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古诗词,从中获得丰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诵读 想象 背景 拓展延伸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年代久远、语言跳跃性强、意蕴深厚,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
一、诵读吟咏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诵读也有具体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感悟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
1.读准字音,明晓句意
诵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明晓句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路转溪桥忽见” 中的“见”读“xiàn” 而不讀“jiàn”。《鹿柴》中的“柴”读“zhài”古代用字中“柴”通“寨”。对一篇古诗学生读得文通字顺,琅琅上口之后,稍微借助注释的提示就可以心领神会了。
2.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
初期可以帮助学生切分出节奏,用斜线标出停顿,但是这样机械地切分诗句节奏,往往让诵读变得比较“僵硬”。语文教师最好能够借鉴音乐里的“旋律”“节奏”这两个基本概念,迁移到古诗诵读方面,可以是优美抒情的,可以是豪迈满怀的,可以是深沉忧愁的。在把握了诗词的感情基调后,可以借助“音乐烘托法”通过艺术的渲染甚至还可以模仿古人在读诗词时摇头晃脑、像唱歌一样的打拍子,这样借助形体的动作学生真的读出了音乐感。
3.诵读与涵咏相结合
涵咏,意思是让自己的心,像鱼一样深入到文字的水中去体会,直至沉浸到文字意蕴深处,默默地达成与作者的深度交流和对话。诵读既是推进涵咏的手段,也是用声音外化来体现涵咏成果的手段。在教学白朴的《天净沙秋》时,我让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会这样的景物又会带给你什么感情?把你体会到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把诗前两句表现的孤独、凄凉的秋景,充满活力的“一点飞鸿影下”和后两句体现的绚丽多姿的秋景用诵读的音韵表现的声情并茂,还利用男女声音的特点安排男女生分开对读,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诗的意境美。
二、结合背景、合理想象,理解情感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还是以白朴的《天净沙·秋》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把秋的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放在一起是想表达什么感情?我引入这样一段背景介绍,“白朴出生于金末一个官僚家庭,幼年历经颠沛流离,母亲死于战乱中,心灵饱受创伤。长大后,又曾漂流于于大江南北,看到了社会凋残山河破碎的情况,心情十分沉重,所以他通过词曲表达人生的感慨。他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其父白华和著名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影响,趋向于达观、积极,他多次婉言谢绝出任朝廷官员,向往寄情于山水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学生就感悟到作者在秋的孤寂萧瑟中希望自己象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没有生机的地方,飞向心中所向往的乐土,从而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展开了深度的对话。学习一首古诗词前,我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诗或词的意思,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为了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展开超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使诗歌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使学生进入欣赏的更高层次。例如,我引入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这样激发想象的:想象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景物,想象景物的声、形、色,想象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秋景图。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就融于“枯藤、老树、昏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灰暗、悲凉的深秋迟暮之景中。而“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适温馨之景给沦落天涯的游子更添悲愁。这种通过想象和联想对诗词进行创造性阅读将学生的想象鉴赏引向新的天地。
三、拓展延伸,丰富语言积累
1.“以诗带诗”自主性阅读
可以丛内容入手来拓展:在学习了白朴的《天净沙·秋》之后可以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运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并在比较异同中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还可以从作者入手:学习《天净沙·秋》可以在课外阅读白朴的其他曲子,积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认识其作品特色和写作风格,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一篇带多篇”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自主感悟,进一步掌握诗的规律、特点,达到了以诗带诗、拓展诗量的效果。如果长期这样教学的话,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古诗量就增大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古诗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
2.“以诗带文”自发性创作
学生把握了诗歌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争当小诗人来创造诗歌。例如学习了《天净沙·秋》就可以借鉴他表情达意的语言特点来写一写《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冬》等。还可指导学生自由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的省略,写成优美的抒情散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就要结合古诗词自身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规律,以诵读吟咏为主,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蕴含其中的情感。古诗词教学的拓展延伸很重要,让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古诗词,从中获得丰厚的文化底蕴,由喜欢古诗词从而爱上中国传统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