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8-01-27刘艳青盛春良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导语小猫数学

刘艳青+盛春良

在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从而导致课堂上学习效果低下,成绩下降。对学科爱好远不及其他学科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1.真心投入,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育是一项需要爱的事业,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熟记班级每个同学的名字。当代小学生表现欲、尊严欲十分强烈,他们渴望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熟悉他、了解他、注意他。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记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并能在课堂上一一对号入座。认识、熟悉我们的每一名同学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而且对于我们灵活开展教学,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受他尊重、崇拜的老师。

2.放下架子,用微笑面对学生.

建立和諧的师生关系,就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很多人对于教师的权威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当上了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就比学生高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只要板起脸来就会产生一种权威感。实则不然,教师必须学会放下架子,以微笑面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往。教师要努力了解学生,体会学生的感受,从多方面理解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与鼓励,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帮助学生,以良师益友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和鼓励,他们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我们,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3.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

有位老师说:“我心情好的时候,看见路边的小草也特别得美丽,特别亲切。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见什么都别扭,看哪个同学都不顺眼。”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对老师来说,在不同的心境下实施教育,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也是脆弱的,就像一枝枝蓓蕾,就像一株株小树,稍不精心,就可能被伤害,要使他们健康成长,还需要教师精心剪枝,细心护理,耐心帮助,满怀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教师每天一定要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在我们的带动下也快乐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善于运用各种讲课技巧,是激发低年级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善于设疑,激起求知欲望。

数学课堂设疑是教师高效完成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中,善于设疑的老师能够把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把学生引向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能力,达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即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通过设疑,能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心情从事数学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也是决定数学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2.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愿问为什么,教师和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教师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3.讲中带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例如:在教学“7的认识时”,是这样开头的:“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猫妈妈让小猫到商店买东西,猫妈妈给小猫了7元钱,让小猫买7条鱼,这下小猫可吹起了胡子、瞪起了眼,原来它不知道7个是多少个?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样就很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学生学习的很有兴趣.

三、创设最佳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的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保障

1.注意创设课堂导语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儿歌导入,情景导入,或设置一个悬念……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

2.发扬民主 创造氛围

要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扬民主,将自己视着是学生当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朋友。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应引导学生讨论,同时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放得开,思维充分得到解放。其次,要让家长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最后要让孩子们多看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

3.增强学习快乐感,培养直接兴趣。

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正确引导。让孩子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明白许多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

(2)正确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孩子一旦在学习中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感觉。水滴石穿,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鼓励这个助推剂,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鼓励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把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

(3)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强化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语小猫数学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小猫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