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赏析需要多点切入
2018-01-27王运红
王运红
[摘 要]《桂花雨》教学设计时,教师从抓关键词角度展开切入,让学生利用字词学习认知进行推演,逐渐渗透到作者情感表达层面,其引导思路明晰,学生进入状态顺利,课堂教学呈现高效化。让学生依照固定格式说话,组成一首小诗,这是教师创意设计,具有极强教育性。
[关键词]《桂花雨》;文本赏析;多点切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78-01
《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课文,在文本解读赏析中,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引导,成功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赢得良好教学效果。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特点。
生1:美!生2:香!生3:乐!
师:文本中哪一个字能够表达“美”呢?
生:最!
师:不错。如,“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这真是美不胜收啊!
师:哪一个字突出了“香”?
生:浸!
师:你浸在水里过吗?那“浸”在香味里呢?会是什么感觉呢?
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够感觉得到。
师:一个“浸”字,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感知,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用得好。
师:哪个字体现了“乐”?
生:落!
师:课文中“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给我们带来最快乐的体验。
师:有父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齐: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有母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父亲把桂花的香、桂花的甜、桂花的美以及摇花的乐用一首诗表达出来了,母亲用对比点出家乡桂花更香。桂花雨让作者魂牵梦绕,当你有一天离开家乡,你会说什么?请你模仿这个句子“( )还是故乡的( )”再写几句。
生1:月还是故乡的明。
生2:水还是故乡的甜。
生3:山还是故乡的美。
生4:天还是故乡的蓝。
……
師:看,这就是一首小诗嘛,谁来为它取个题目。
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没有大段的讲解,也没有利用多种媒介展开教学辅助,只是给出几个思考小问题,便给学生理清了学习思维顺序。
一、抓关键字,切中学生认知起点
没有多媒体展示、没有大段煽情解读、没有反复指导诵读,只是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教学引导展开起点,便将学生学习思维快速聚拢,对作者情感展开了渗透性感知。“美”“香”“乐”等关键词,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感性认知体现,教师紧紧抓住这些关键词做文章,让学生逐渐理清这些关键词的建立基础,学生自然获得学习认知的全面提升。
二、抓关联度,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教师利用关键词展开教学引导,获得不错激发效果。为提升文本解读深度,教师又增加了关联度设计,让学生联想父亲赋诗歌咏桂花雨,母亲比较之后认为家乡的桂花更香,这是教学关联度引导设计,学生从不同角色展开情感追踪,顺利把握了各个人物的情感方向,对“故乡情”有了更多认知体验。桂花雨只是一种抒情载体,小学生对这点大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教师从关联度角度展开引导,促使学生逐渐建立关联意识,这对提升学生认知层次有明显启迪作用。
三、抓训练点,升华学生思想认知
教师让学生对即将离开的故乡说一句话,这是非常有训练价值的设计。因为给出了固定格式,学生训练思维方向性特别明确,将这些话集中到一起,形成一首小诗,这是出乎大家意料的设计。教师反复让学生朗读这首“诗”,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作者情感、对文本主旨、对自身认知都有了重新审视的主观意识。利用最为简单的训练形式,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升华,这自然是最为理想的教学设计。
文本赏析时,教师从关键词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规划明晰思维路线,学生顺利进入设计轨道,并形成相关学习认知,可见教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