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8-01-27周晓娥
周晓娥
[摘 要]学困生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心理因素。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展开教学指导,能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开展学情调查,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激趣设计、分层教学、学法指导,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困生尽快实现脱困,不断获得提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困生;分层;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35-01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精神的科学。积极心理是相对消极心理而言的,积极心理包括主观体验、个人特质、积极构建等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对学困生展开全面教育,符合学困生学习的一般诉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有效转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虽然学困生的成因各异,但缺少学习兴趣、缺少主动意识、缺少积极心理是重要原因。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教学突破,其效果值得期待。
一、激趣设计,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运用多种新颖的教法,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的情境,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特别是对学困生,激发其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大多对语文学习有排斥心理。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就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如,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这些图片进行感知。学生大多能够准确找出图片和课文的吻合点。为给学困生以机会,教师让去过九寨沟的学困生讲述游览经历。学困生虽然表达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因为有实际体验,展示活动还是比较顺利。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让学困生展示游览过程,给学困生提供难得的展示机会。虽然学困生的讲述不是很顺畅,但只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展示出来,这样的学习就是高效的。学困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其脱“困”自然是时间问题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视角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学困生认知发展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观照学困生学习基础
分层教学利用层次性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关照性的训练设计,给不同群体的学生以思维训练的机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教学实施时,教师要有关照意识,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向他们倾斜。提问、板演、表演等学習活动,要让学困生有更多地参与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激活学困生学习思维。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展开质疑活动。经过一番阅读分析,学生最终提出下面的问题:“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你喜欢好水罐还是破水罐呢?破水缺罐说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指名学生回答。首先提问学困生,让学困生自由选择问题解答。学困生挑选了第一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放在什么位置,都会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教师对此进行肯定:“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管什么人,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同学习,进步有先后,成长有快慢,但都是值得肯定的。”
针对问题,教师让学困生先自由挑选回答,这本身就是一种分层教学意识体现。同时,教师的鼓励评价,给学困生以内驱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努力学习。
三、学法引导,增强学困生学习自信
学困生之所以会成为学困生,不仅是心理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法指导,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无定法,学生学习也是这样,没有哪一种学法是万能的。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困生学会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困生学力较低,所以在设计训练时教师要有倾斜政策,给学困生安排难度系数小一点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如,在对《雾凇》这篇课文学习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写作方式,任选一个描写对象展开仿写活动。任务布置后,有一个学困生要求写小动物,教师表示同意。在成果展示时,教师特别将这个学困生的习作进行重点交流:“看这位同学写的小动物,真是太可爱了:那圆圆的小眼睛……”
以上案例,教师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学困生提出个性要求,教师欣然应允,这表明了教师的灵活性。学困生有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这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对学困生的仿写进行评价,目的是给学困生更多的支持。
教师应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展开教学,使学困生产生学习内驱力,这是标本兼治的正确方向。只要教师进行热情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实现学困生脱困就指日可待。
(责编 韦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