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短时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018-01-27张荣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中西方时间隐喻

张荣

【摘要】短时时间概念反映了人们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世事多变的认知。人们对短时短时时间隐喻的理解和概念化,有着跨文化的共性和特殊性。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短时时间的概念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西方 时间 隐喻

引言

时间成为人类认知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时间是重要的,是生命的一部分,时间也是神秘莫测、不可触摸的、抽象的,人类为了认识和描述时间,借助了较为具体的概念以隐喻方式实现概念化。时间稍纵即逝,对于时间这一本质,人们借助隐喻表征,在各自的文化中构架了短时时间概念,并在思维中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和完整短时时间概念。短时时间概念的量在人们的主观思维中各有差异,可能是几秒几分,也可能几百几千年,这些概念都反映了人们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世事多变的认知。人们对短时短时时间隐喻的理解和概念化,有着跨文化的共性和特殊性。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短时时间的概念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一、短时时间概念的运动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人们将抽象的概念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派生出了本体隐喻。时间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人类对时间的描写要借住事物、运动、方位等具体的概念来理。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具体有形的实体,特别是人体本身。短时时间概念有很强的主观性,人们在忙碌专注时时间是飞快的,这样的时间可以以秒计,也可以以年计,在说话人的主观意识中都有表示时间短暂的、飞快的概念。人们对时间稍纵即逝这一本质的认识,因此,短时时间概念借助的实体的运动和变化,是快速的,瞬息万变的。鸟类的飞行速度远胜于人类,人类借助这一运动表示短时时间概念:西方文化中的“Time flies! (光阴似箭)”和“Art is long, and time is fleeting. (艺术长存,光阴易逝)”,“Time has wings. ”等谚语均是通过 “飞”相关概念来表现时间的飞逝;汉语中的“飞梭”、“飞鸟”等词语常被用来描述时间易逝。另外,速度快的动物如“马”,天气现象中的“闪电”、人类的工具“箭”、人体的运动“眨眼”等由于与时间稍纵即逝的本质相通,也被用来描述短时时间概念。这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发掘世界的相通,不拘泥于不同的价值观,传统和生活环境。人们在忙碌专注时时间是飞快的,时间常常是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悄悄溜走。

二、短时时间概念的价值和效果

时间是宝贵的资源,生命短暂,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的抽象性让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借助生活中的经验。金钱是一种可以量化的,它可以衡量大部分具体事物的价值。中西方文化都把时间比作金钱。在西方文化中“Time is money.(时间是金钱)”耳熟能详,渗透到了西方文化的每个角落,鞭策人们珍惜时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把时间比作“金”这一价值不菲的货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常被人们用来督促学子,不可浪费时间。在中西方文化中,时间是有价值的、宝贵的、稍纵即逝的,浪费时间就如同浪费金钱,给人类带来一定影响和损失。因此,在“时间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之上,衍生了“时间是效果”的概念隐喻。英语谚语“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中国谚语“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反映了光阴一去不复返,浪费时间,就会带来损失。诗歌中,诗人感慨时光匆匆,虚度光阴,暗自后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等,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也是对年华易逝的感慨,不珍惜时光,后果自负。

三、中西方短时时间概念的特殊性

在人类通向现代文明的漫长道路上,中西文化是在相对隔离的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导致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大相径庭。因此,中西方短时时间概念隐喻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短时时间概念是快速的运动,也是无声运动。时间可能随风而去,“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en your time will pass with the wind. ”也可能像一把锉刀,無声无息,改变了一切,“Time is a file that wears and makes no noise. (光阴如锉,细磨无声)”当西方人想强调时间飞快,世事易变,可以借助“花”,花开无声,光阴匆匆,诗人雪莱感慨光阴易逝,“今日花朵笑颜展露,明日将黯然枯死(Th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dies.)”中文中的“昙花一现”形象地表述了时间的短暂。但在中国文化中,时间从本质上“流走了”。这一概念隐喻源自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中国古代哲学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源自人类身体的短时概念隐喻枚不胜数:俯仰之间、弹指之间、喘息未定、旋转脚跟、飞针走线等。西方哲学则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自然的探索,沉醉于对自然发展原因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因此,在西方文化中,时间随风而逝、伴花消失。

四、结语

在中西方文化中,这些相通和特殊的短时时间隐喻已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且有意无意地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生活经历、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短时时间概念隐喻形成产生了一些异同。对中西时间概念的共性和差异进行认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方时间隐喻
《活的隐喻》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时间消灭空间?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