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词”:提升语用品质的切入点
2018-01-27张琳
张琳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对词语的学习发挥着促进基础表达和基础阅读的重要作用。词语对于语用教学来讲十分重要,而抓住“词眼”“词象”和“词脉”展开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敏锐地发现整个文本语境中的种种联系,提升语用教学品质。
[关键词]词语教学;语用品质;词眼;词象;词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45-01
词语作为语用教学的支点,对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延伸与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能够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促进其语用能力的发展。
一、探秘“词眼”,释放语用张力
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探索与分析,找出文中的“词眼”,并对其进行反复推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独特的人文内涵。
如苏教版《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讲述的是2003年非典盛行时期,一位伟大的白衣天使尽职尽责、不惧危险地抢救病人,最终被感染离世,但是却永远被人们铭记的感人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如下面这个句子:
“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句子中的“迅速”“娴熟”“终于”三个词均是“词眼”。“迅速”一词表明了叶欣心中的急切,急切地想要查看患者的病情、急切地要抢救病人;“娴熟”一词表明了叶欣对于工作的熟练和认真负责,也表明她已经接手了很多个这样的病人;“终于”一词表明了这一过程完成的不容易以及辛苦,再与之前的“娴熟”结合,体现出叶欣的尽职尽责以及不知疲倦。这三个词的运用使得这个故事巨大的审美张力得以释放,从而为学生切实感受叶欣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埋下了思考的伏笔。
对于字词的刨根问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挖掘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为更进一步地理解与学习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还原“词象”,融入语用情境
语文学习离不开上下文的联系以及生活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寻找词语与形象之间的情感结构以及逻辑联系,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探索与体会,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如学习《海伦·凯勒》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下面两个句子: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用手指‘说话”以及“‘看到的世界”进行质疑:手指并不会说话、海伦· 凯勒也看不见,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前者是一种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而后者的“看”指的是用心去感受。接着,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运用。比如:
“我的姐姐有一双水汪汪的会说话的大眼睛。”
“隔壁邻居家的小妹妹钢琴弹得特别好,大家都说她的手指会 ‘唱歌。每当她开始演奏,小猫小狗也不叫了,安安静静地欣赏着……”
在这样的还原“词象”而后融入语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步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从更多的方面去理解文章中特殊词句的语境含义,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词语运用能力以及习作表达能力。
三、求索“词脉”,触摸语用节律
“词脉”对于课文的学习和词语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关注文本,抓住词语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指导,就能够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比如,在苏教版《生命的壮歌》一文中,有这样一个词——“不由自主”。这是一个需要置于特定“词脉”当中才能够被理解的词语。如课文就講述了羚羊们为了躲避猎人的捕捉,面对危险的悬崖,选择了让老羚羊作为年轻羚羊的一个支撑点,帮助它们“飞”过悬崖的故事。故事的最后,猎人们被羚羊强大的求生意识震撼了,所以有了“不由自主”地放下猎枪的行为。教学时,联系“词脉”,词语的应用将更加感性与直观,产生了具有情感变化和意义的节律。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结合“词脉”巧妙运用词语,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次扶放有度的训练中,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会了结合语境巧妙地运用词语,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更加深入人心,这样也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的成功开展以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词语对于语用教学来讲十分重要,而“词眼”“词象”和“词脉”,就是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在词语运用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整个文本语境中的种种联系的重要抓手。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