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特迈耶“遥问夜空”诗歌翻译策略
2018-01-27陈伟莲
【摘要】昂特迈耶的“遥问夜空”描写了一个黑暗、嘈杂、压抑,充满困惑与抗争的星空世界,蕴含了大量的希腊神话与圣经典故。该诗汉译过程存在的不可译性主要源自特殊语言结构和典故成语,译者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昂特迈耶 遥问夜空 翻译策略
一、“遥问夜空”翻译尝试
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3单元后,有一首美国现代诗人路易斯·昂特迈耶的“Questions at Night(遥问夜空)”,该诗在国内介绍极少,教材也只是就几个单词进行注释,对pasture-bars的注解更是含混。
为了更好理解该诗,文章尝试将它翻译表达如下:
Questions at night 遥问夜空
—Why is the sky? ——何以为天?
What starts the thunder overhead?何物触发上空滚滚雷霆?
Who makes the crashing noise?何人弄出噪音震耳欲聋?
Are the angels falling out of bed?是不是天使們跌出温床?
Are they breaking all their toys?是不是他们将玩具砸碎?
Why does the sun go down so soon?为何太阳总是匆匆下落?
Why do the night-clouds crawl 为何月亮刚刚挂上天空,
Hungrily up to the new-laid moon 夜晚的云团饥饿地爬来,
And swallow it,shell and all?将它连壳带肉囫囵吞噬?
If theres Bear among the stars假使星星之中真有“熊儿”,
As all the people say,如同民间众人所传说,Wont he jump over those Pasture-bars 他能不越过道道天条
And drink up the Milky Way?将溅喷一路的仙奶饮啜?
Does every star that happens to fall是否每一颗坠落之星
Turn into a fire-fly?都能碰巧蚕变成流萤?
Cant it ever get back to Heaven at all?莫非它不能重返天宫?
And why长此以往,Is the sky?何以为天?
二、诗歌翻译难点与策略
该诗在翻译过程存在大量难点,主要来自特殊语言结构、成语典故意象及复杂语义信息。
1.特殊语言结构翻译策略。该诗用词比较口语化,朗朗顺口,但副标题的句型却很特殊。“Why is the sky?”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属于不规范句型。why引导原因状语,后面跟着的是系动词与主语,读者在理解时会感觉怪异。一般说Why is the sky black?Why is there a sky?但“Why is the sky?”的句式就比较陌生。该诗行在结尾形成跨行,留下无限的缺省供读者自由想象。
不完整的句子结构也造成翻译表达上的困难。文章尝试译为“何以为天?”,旨在产生一种意义双关:“何以为天”可理解为“用什么构建一个天空”,天上的星星都掉光了,只剩黑暗一片,还能用什么去筑建一个繁星点点的夜空呢?也可以理解为“为什么要有天”,替天行道,天本应该是光明、正义的化身。可诗歌中的“天”,任黑暗嚣张,冤屈横行,强权跋扈,欺凌弱小。在这个无法无天的世界中,还有天理存在吗?
2.成语典故翻译策略。
(1)Pasture bars. pasture bars字面意思为“牧场上的栅栏”,教科书上注释的指“某个星座”,但国内文献并没有相关表达,而外籍教师答复的是Pasture bars即 Milky Way和 galaxy的同义词。根据西方关于银河的传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一头牛,他们吃着肥沃的嫩绿的青草,洒出的是晶蓝的光芒。双子星座的传说中一个是想方设法要偷牛,另一个却在竭尽全力要护牛,而要保护牛群不被偷窃,当然要在周围建起栅栏。当我们用galaxy指银河的时候,是因为它特别明亮而显目,用Milky Way的时候就包含了与神奶有关的传说故事;而用pasture bars来指银河的时候会让人们想起它的形状。从上方俯瞰银河系平面的时候,它更像是一只巨大的“八爪鱼”。在古老恒星和星团构成的黯淡背景下,看上去就像是从银河系中心向外依逆时针方向延伸出的多个 “条状物”(bars)。“熊”要喝光神奶的话,就得跳过这一个又一个的条状物。此处翻译过程放弃“银河”的实质意义,也放弃“牧场上的栅栏”的字面意义,采用“道道天条”,既体现英文中bars的复数概念,也使得形象与功能基本对等。
(2) angels falling。西方文化中有Fallen Angel(堕天使)的传说。天堂中曾出现过两次类似的叛变:第一次反叛的是在神造世界之初的大天使萨麦尔,不肯跪拜于亚当之前,并说出“凭何要我这圣火所生的天使,跪拜一个尘沙造出的身躯”之叛逆之言。于是萨麦尔被夺去了名号,而成为唯唤古蛇的禁名天使。第二次反叛的大天使,是曾经天界最美丽最权势者路西法,因为拒绝臣服于圣子基督,率天众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举起反旗。但丁的《神曲》与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都说,经过三天的天界大战,路西法的叛军被基督击溃,在浑沌中坠落了九个晨昏才落到凡尘,被打入永劫的无底洞中。其他所有跟随他的天使堕落后全部自“圣灵册”上除名,蜕变成丑恶的形象,只有路西法仍然保有天使光辉的六翼形象。因诗歌中angels falling out of bed和后面toys结合起来,可产生一副顽皮任性的小天使形象,翻译过程选择“跌”而不是“堕”“坠”,对堕天使的意蕴有所稀释。endprint
(3) Bear。根据希腊神话传说,月之女神阿尔忒弥斯的贴身侍女凯利丝特被天神宙斯从天上窥见,并化作了阿尔忒弥斯的形象与之搂抱亲近而使之受孕。生下了儿子阿卡斯后,她被嫉妒心重的天后赫拉施展了法术变成了一只母熊了,剥夺了说话的能力。儿子长大成人后成了一名出色猎手,被赫拉设计去猎杀母熊。宙斯及时阻止才避免了弑母大罪。为了保护母子将他们提升到天界,成了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诗歌中“Bear”与后面的“He”关联,应指的是小熊。这个典故比较熟知,翻译过程直接用字面意义“熊儿”,通过添加“儿”字与后面的He相呼应,也从口语化的词汇中添加一种小巧可爱的意味。
(4) Milky way。闪闪发光的银河,希腊人想象成天后赫拉神的奶汁喷射而出,在奥林匹斯山顺流而下。传说中,宙斯趁有夫之妇阿尔克墨涅的丈夫安菲特律翁出外寻敌报仇之机,化作她丈夫模樣与她亲近,生下了凡人儿子赫拉克勒斯。因为赫拉的奶汁是很神奇的,谁吮吸了她的奶汁,便会长生不老,力大无穷。宙斯偷偷地把赫拉克勒斯放在睡着的赫拉身旁,让他吮吸赫拉的奶汁,谁知他吮吸太猛,惊醒了赫拉,她发现吃奶的不是自己的儿子,便把孩子推开,因用力太猛,奶汁直喷到了天上,于是这条“通往奥林匹斯山颠宙斯神殿的仙路”便成了Milk Way。在翻译过程采用添加“仙”字,让“仙奶”体现Milky Way的文化蕴含。
(5) Thunder。传说宙斯之父克洛诺斯推翻其父亲乌拉诺斯取得最高权力后娶瑞亚为妻,并生下了数名子女。但因乌拉诺斯死前预言克洛诺斯的王位必为其子所抢,于是一旦有婴孩出生,克洛诺斯就将他们吞入腹内。在失去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以后,瑞亚不忍下一个儿子宙斯被吞,于是用块石头装入婴孩的襁褓,而将真正的婴孩藏在克里特岛。宙斯长大后,从父亲肚内救出兄弟姐妹,于是以前被吞下的波塞顿、哈德斯、赫拉、得墨忒耳和赫斯提亚便再生了。他们联合起来,一同对抗父亲与泰坦族。在战争期间拯救被囚的独眼巨人族和百臂巨人族。而为了报答这份恩情,独眼巨人送给宙斯雷电,给波塞顿三叉戟,而给哈德斯隐形头盔;百臂巨人则在战场上奋勇作战,最后终于战胜了克洛诺斯。宙斯作为天空之神,掌握风雨等各种天象,霹雳、闪电等是他用来向人类表示自己意志的手段。将Thunder译为“雷霆”,以又急又响的形象体现王者盛怒。
(6) fire-fly。传说萤火虫和星星是同一类能发光的小精灵,有同样的颜色同样的地位。有一天一群爱飞的小精灵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直到他们变成了星星,再也下不来。而另一群小精灵,则整夜点亮自己,在草丛中寻觅自己的伙伴。人们相信,既然萤火虫飞高变成了星星,星星掉下来就可以变回萤火虫。而根据前面堕天使的传说,路西法堕落后仍具有光辉,只是作为叛军,他无法重返天堂,只能流落在黑暗中。将fire-fly译成“流萤”加强“fly”的形象。
三、结语
诗歌因其篇幅短小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尤其是使用大量的典故时,蕴含深刻的文化背景。在语言结构上诗歌也偶尔不遵守规范的语法规则,因而在理解与传译中造成诸多困难。昂特迈耶在“遥问夜空”一诗应用了大量典故,借以表达苦恼与恐慌的纠结,在躁动不安中痛苦的呐喊,企图借助雷鸣与闪电,在嘈杂中寻找突破与发泄。理解了典故,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文要传递的隐性信息。
参考文献:
[1]虞苏美,李慧琴.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子清.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
[3]陈伟莲.Pasture Bars的文化积淀[J].外语教学与翻译,2005(7).
[4]贝克尔(德).张友华,译.世界古代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于凤湘,曲厚芳.希腊神话[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6]贝克尔(德).张友华,译.世界古代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基金资助项目】南华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2XYB13) “美国诗人路易斯·昂特迈耶诗歌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陈伟莲(1969.10-),女,湖南衡东人,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英语副教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主攻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