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班通”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

2018-01-27黄光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共鸣班班通重难点

黄光兰

[摘 要]“班班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班班通”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引起情感共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重难点;兴趣;共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27-02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班班通”也随之走进了农村中小学课堂。“班班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视听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情境,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班班通”有效介入语文课堂,为课堂创设情境提供了便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班班通”,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视听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经验,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使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先用“班班通”播放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动画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看后我就问:“动画片上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学生马上回答:“是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读。”于是,我对学生说:“打开课本随老师一起读,看看课文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一开始就进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再现教材景象,突破重难点

语文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语言积累也不太丰富,因此他们往往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不能准确地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半通过口授的方式来反复讲解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班班通”走进课堂,教师可巧妙利用它,使教学重难点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课本中的《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而写的一首诗。红军长征對小学生而言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有的甚至闻所未闻。怎样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更好地讲解这篇课文,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视剧《长征》中的几个片段。当那战火硝烟、流血牺牲、滔滔江水、雪山草地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看得那样专注。视频播放结束后,我让学生谈谈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那惊心动魄的战斗,有的说看到了白皑皑的雪山,有的说看到了晃悠悠的铁索桥……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结合所看的视频和自己的经验,各抒己见,教学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我在学生读了第四自然段后,先播放爬山虎向上爬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在爬墙的过程中爬山虎的脚、细丝、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思考小圆片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讨论这些问题,并画出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最后,请学生上台说一说、演一演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的重点。

三、情景交融,达到情感共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本都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因此,在教学中,对这类文本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很有必要。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

要想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利用“班班通”播放视频、图画等,创设课堂情景进行直观教学,再现文本情境,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侵略者采用了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我先请学生找出了“掠”“毁”“烧”“统统”“凡是”“所有”等词;然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断;最后,讨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此时,你想说什么?”这些画面震撼了学生,使他们的情感受到激荡,都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感受。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变得更加融合,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四、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写作热情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学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可供参考的只有课本和参考书。教师只能采用“粉笔加黑板,指导加习作”的传统教学形式,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很多题材的作文学生无从下笔,因此他们写出的作文单调、空洞。“班班通”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在作文课上利用“班班通”,不仅为教师教好作文课提供了丰厚的信息资源保障,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热情。

例如,四年级有一次作文是让学生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搜集整理所需资料的习惯和能力,因而对世界遗产的了解甚少,写起来无从下笔。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黄山、九寨沟、长城、北京故宫等世界遗产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并制作成课件。上课时,我利用“班班通”打开课件,孩子们一边听着介绍,一边睁着好奇的眼睛欣赏着,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适时地指导他们观察,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使他们打开了写作的思路。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要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处遗产,达到这次作文的目的。

总之,“班班通”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激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鸣班班通重难点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