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实验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2018-01-27朱国森
朱国森
[摘 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感受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通过数学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演示、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对可能性的认识由感性发展到理性。
[关键词]可能性;课堂教学;一定 ;可能;不可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32-01
鉴于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如能让学生在演示、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的数学实验过程中初步感受生活中简单随机的现象,并运用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就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借助摸球游戏实验,在初步体验中描述确定与不确定事件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设计了摸球这个游戏,以使学生能够获得对事物确定或者不确定现象的初步体验,并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好玩、有趣。
【教学片段1】
师: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这两个球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仅球的颜色不同,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种球?
生1:红球。
生2:黄球。
生3:你们说的都不对,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是不能确定的。
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到底哪位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都摸一摸球,并把自己摸球的情形记录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猜想仅仅是猜,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要想对事件获得真正的认知,唯有让事实说话。因此,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去验证,这样一来,学生反复咀嚼所学知识,知识的渗透才真正润物细无声。
二、借助扑克游戏实验,在猜想验证中发掘数据中隐含的规律
在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出现的“一定”“可能”“不可能”后,教师可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为学生运用这种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材中设计了一个扑克牌游戏,以利于学生在玩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在玩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教学片段2】
师:我们刚才进行了快乐的摸球游戏,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如果把球换成4张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并且把这4张扑克牌打乱以后反扣在桌上,让你从中抽出任意一张,那么,可能会抽出哪一张,在抽之前能够确定吗?
生1:不能确定,因为每种花色都有可能被抽到。
师:如果把这4张扑克牌中的1张红桃4换成黑桃4,那么摸到黑桃4的概率会怎样?如果换2张?换3张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生2:黑桃的数量越多,摸到黑桃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摸到黑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师:是这样吗?请大家拿出1分硬币、5分硬币、1角硬币和5角硬币,试着做一做这个游戏,把自己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自由调整各种硬币类型的数目,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对于学生来说,从简单的随机事件中推测出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主要从“扑克牌游戏”与“硬币游戏”两个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可能性大小存在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的教学,深化了学生的认知,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语言描述训练,判断描述生活中确定与不确定事件
在学生对事件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真切体验,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3】
师:刚才大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请你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以下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可能性大小。(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3)三天后下雨;(4)太阳从西边升起;(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6)水是咸的。(注意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现象,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本质特点的认知,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總之,开展摸球游戏、扑克牌游戏以及硬币游戏等数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就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责编 童 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