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领导体制构建

2018-01-27杨世英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经理人体制国有企业

杨世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不断的改革发展。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中,属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它关系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命脉。在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探索期 (1978—1992)、突破期 (1992-2002)、完善期(2002-2011)、深化期(2012-至今)四个阶段,改革成绩斐然,经济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然而在经济建设中,如何能够赶超西方国家发展力度,快速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为中国梦这一伟大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依然成为我国政府、经济学界和各族人民共同探讨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选择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供需结构失衡、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局,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调。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经济工作的主线。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骨干和基石。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是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根本着力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和主力军作用。可以说,国企改革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因此,国家层面上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少不了国有企业的参与,特别是离不开央企和地方重要省属企业的表率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是一个政企不断分离的过程,是企业法律人格不断健全独立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举措不少,进展很大。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国有企业作为我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形态,虽然有着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分,都面临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考题。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生产车间”的国有企业,成为了绝对数量最多、也较为活跃的市场主体,在国家经济变革和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应在哪里呢?本人认为,古往今来,领导体制是人类社会事关率领和引导的组织制度,是掌控全局、把握方向、决定走向的核心架构。社会要高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高效运转,因此,对于任何一家国有企业而言,首要一条是要做到领导体制结构内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衡,构建起一套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人民执政要求的企业领导治理机制。

二、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现状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围绕着政府、企业、市场之间关系而进行。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集中于政企是否分开,政资如何分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亟需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转向市场体制过程中,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但国有企业整体运行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不仅是企业管控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体制机制弊端。

1.领导体制概念模糊,党建工作边缘化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趋利性、多元化、竞争性日益显露。在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中,领导体制概念模糊,党的领导变得可有可无,党的组织变得无足轻重,履行职权的职责边界不清,党的主张很难落实在企业业务发展中,有些人就认为经营目标是“硬任务”,党建工作是“软指标”。因企业党建工作无法以物质形式衡量、鉴定的特点,一些领导干部忽视或轻视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游离于经营业务之外,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性效果不佳,党建工作边缘化现象普遍,制约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产权结构处于畸形态势,产权交易市场欠发达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始终处于畸形状态。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底,我国重点监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117家,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1273家,比重为40.8%,国有绝对控股的就占2696家,占86.5%,其他都是国家单一投资主体。由此可见,即使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公司制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股权过度集中,大股东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导致中小股东话语权丧失,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企业无法摆脱行政干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较低。同时,目前国有产权交易的主体和客体发展不成熟,既缺交易双方,又缺“卖源”,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足。

3.董事会不懂事,经营层低效率,监事会监督虚化现象严重

我国自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大批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也相应地建立了董事会、经营层、监事会,但在程度上却不十分“懂事”、“积极”、“作为”。首先,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要求不高。据统计,在我国董事会成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但高学历者并不多,存在着出资人和知识人两个循坏怪圈。其次,经理层的执行效果与风险承担不对称,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经理层基本上都是国家直接任免,使得他们更多注重自己的政治角色,无从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经理层中普遍存在着短视行为。最后,监事会缺乏监督活力。尽管《公司法》规定了监事会的监督权和纠错权,但实际运行中,由于监事会成员基本都是行政任命产生,缺乏必要的行政追责机制,不出现严重后果,很少追究其责任,引起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力度不足。

4.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程度不足,人力资源配置效能低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土地、原材料、资金、一般劳动力等基础性生产要素配置中,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然而,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配置,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国有企业经理人,目前通行的做法是:人员配置上,由各级国资监管部门选拔、任用;日常管理上,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纳入统一干部管理体系;薪酬体系上,采用企业自己制定的内部层级薪酬体系;人员流动上,更多的是“组织安排”、“工作需要”。职业经理人个人意愿和选择深度受限,契约精神受到挤压。对于企业其他员工的配置,也很少遵循市场化选聘原则,“走后门”、“拼关系”的进入机制很普遍。

三、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领导体制问题,是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当代中国,这一问题同样存在。基于对国有企业现行领导体制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优化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淡化党的领导,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某种程度将大大弱化国有企业的公用性、社会责任性,促使企业发展偏离国家指导方向,削弱国有企业存在的经济根基。当代中国,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巩固执政地位,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需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需要不断提升政治思想优势,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国企领导人员顶层设计时,应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我党的工作重点,找准科学、有效的工作模式。

2.变革产权制度,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产权制度的变革始终难以逾越。产权的界定、转让、结构的差异,往往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要按照国家对国有经济的战略部署,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国有企业国有股比例,逐步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有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对大股东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要按照国有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国有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化配置,有效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独特流转和资本优势。

3.完善法人治理体系,还原市场主体地位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新三会”与“旧三会”的交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组织体系中一部分。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立足国情,除旧布新,批判继承,富有创新,按照集体领导、权利制衡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党组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群团组织“五位一体”的组织架构,明确各自职责权限,公平公正分配利益,建立健全授权决策、绩效评估、奖惩等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权责对等、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依法规范经营管理,真正从计划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4.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国企承受的经营压力加大,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当前的职业经理人还是一支从旧体制走出来的队伍,面对时代挑战和社会责任,只有大幅提高整体能力才能胜任。人员选择上,加快培育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着力挑选知识背景宽阔、阅历丰富、品质坚韧的优秀经理人;人才培养上,铸造职业经理人成长新的文化环境,打破封建思想和计划体制的沉重藩篱,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职业亮点。同时,根据国企不同特点,分行业、分产业、分企业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制定符合特色的人才需求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构筑人才队伍梯队。

参考文献:

[1]钱卫清.《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报告》第2卷[M].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178页-18页.

[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6页.

[3]何维达.《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案例》[M].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9—89页.

[4]杨智霞.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杨西春.试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第14卷第3期.

猜你喜欢

经理人体制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