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大学体育人文创建学科与协同育人的模式研究

2018-01-27郭琴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大学

郭琴

“2016年创新强校工程”是广东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金融学院根据《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理念和储备提出创新教学改革,深化我校的办学特色。

1.我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体育部承载着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在公共体育课教学、群众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体育场馆的实施上都起着重要的管理与监督作用。目前体育部开设有11个专项课供学生自主选项,部门学历结构合理,本着体育部学科发展的需要,体育人文学科的设置和开展迫在眉睫,根据现有的条件和理念,我校体育部具备开展这一课程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

1.1 教育部2002年制订颁发了《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刚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作了详细的规定: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人文素养。自2004年以来,我校体育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改革,体育部秉承教育部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主体要求自主选项。体育课程的创新实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课程改革到现今,教学效果颇丰,2004年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校队运动训练的水平比以前成绩斐然,体育部门的工作在良性循环稳步上升。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前景上,我们体育课程中教学要素的人文知识匮乏,学科建设的创新力度不够、服务功能短板、特色发展缺失,从终身体育角度来看,发展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应当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心,人才培养是体育人文学科建设的根本, 而且这种最为重要的人格和品性的培养恰恰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开设体育人文选修课是提高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激励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当前我校的体育课程虽然有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做指导,偏重学生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很少开设体育理论知识专题讲座。在教学评价上仍以技术、素质与量化成绩为主要评价内容,大学体育的工具性价值凸显,人文性价值被忽略,人文知识浅薄和人文信息面狭窄、价值观念的功利化与自我倾向化的严重,必然导致学生体育人文精神中的失落与危机,这种精神文化的缺失越来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态度价值观和体育行为,鉴于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我校应重视体育文化的启蒙与普及、传承与创新。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设体育人文课程,使得学生自觉接受体育人文教育,势必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我校开设体育人文课程的理论含义和构思

2.1 体育人文教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二是以人文体育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文化教育。大学体育的人文精神是大学体育的灵魂,没有这种精神的指导就没有原始身体活动的更高层次上的升华,它即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又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我们进行体育人文知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学生记住多少历史事件,背诵多少知识点,而是通过体育人文知识的学习、研究和体悟,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和气质,体育人文精神将是引导学生正确走向的价值先导,体育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2.2 我校开设体育人文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秉承体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课程的安排从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美学、体育社会学多维视角切入研究,挖掘体育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统体育人文精神、中国传统体育价值观的继承、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中华体育精神、现代体育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以及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管理学所涉及的体育社会现象和体育产业等诸多知识,通过学科课程的文化载体,传播体育人文知识,这是我校开展体育人文课程的构思。课程的实施,对我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全面深层次的体育文化教育,是一个很好的体育文化创新教学改革。

2.3 我校体育人文课程是一门围绕体育文化而进行的传承与融合、创新与应用的课程。阐明了体育课程不仅是作为知识传授、训练技艺、增强体质的显性教育,而且还包括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哲学、艺术、历史和文学知识以及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规范等体育文化内涵的隐形教育,体育走出传统的健身、教育及竞争性功能,当今体育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和延伸,体育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中的体育现象以及体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体育事业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现代体育的发展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综合教育要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通过体育人文课程教育的濡化,拓展了体育人文理论的视野,丰富了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

3.我校开设体育人文课程的现实意义

3.1 传统的体育教学致使我们对体育的认知停留在技术和项目的教学上,实际上大学的体育教学是对人的一种精神的濡染和文化的熏陶,这种情感和信念是影响人的一生。改变原有的认知从现实着手,我校体育课多注重学生的体质测试与体能达标,出现了“重技能而轻人文”的导向,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倡导学生绝对服从、恪守秩序,教学形式多是简单模仿与机械训练,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积极上体育课的后果,不能真正领会到体育中所蕴含“真善美”的人文精神的真谛。体育教师“重身体素质轻人文素质”的倾向,也在束缚着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致使原本丰厚的体育人文精神元素得不到正常的传播和发展,体育人文精神在不断的流失。

3.2 我校师生对体育的传承文化和先进体育文化知识的了解少知又少,几乎不太关注体育运动的各类信息,很少知晓体育作为社会缩影是与社会政治、经济、人文、道德、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联系和巨大价值,不能有效传承乃至创新先进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高层次上的精神文化的传播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体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实现我们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体育人文教育应与时俱进、势在必行。我校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从政策重视、措施得力、经费支持、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多方面着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我校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学科发展一定会有更新、更多的收获,从而促进我校体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4.开设体育人文课程共同提高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4.1 我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多偏重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人文精神认识模糊和人文素养修炼弱化,导致学生几乎丧失对人文精神的甄别能力,在身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上缺少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要与时代发展相同步,当今的体育发展已经与世界接轨,随着世界动态的发展,我们的思维应开拓创新,汲取的知识也应与时俱进。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的建构是多学科的融合,涉及体育的文化素养内涵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成长过程,体育教师必须经过系统规范的潜心学习和孜孜不倦的研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提高人文素养、道德水平、精神境界和观察视野,以一种开阔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心态钻研这门课程。

4.2 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环节,教育的本质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人的素质的核心构成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素质教育。学习体育,不仅要学到许多体育基础知识、技术与技能,更能领会到体育的精神实质和人文意蕴。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都与人文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体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提高的。

4.3 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看,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育人情境:关怀学生生命健康,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的体育价值观,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全面协调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延伸,体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对人的素质的改善产生广泛的影响。

5.我校开设体育人文课程的改革创新力度和措施

5.1 加大投资力度,完备大学体育教学设施,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学院行政领导和部门领导切实承担起学科建设的主体责任,优化教学信息化软硬件技术平台,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加强现代化学科意识,为大学体育注入人文精神的元素,唤起学生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用体育文化知识来滋养,把体育育人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扩大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与使大学体育的内涵变得更加充盈厚实,使大学体育向着未来的人文方向发展。

5.2 通过体育人文课程的开设,树立开放与交流意识,师生互动开展体育人文相关知识的切磋与讨论,对学生进行体育咨询、心理辅导、体育认知指导和体育道德劝导,在交流与合作中,使得学生的体格发展与人格完善相协调,利于学生身心和谐、知行统一,体育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的增强,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魅力及旺盛的生命活力的社会人。

5.3 通过体育人文课程的开展,弘扬先进的体育文化,发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路径提供精神动力,加强学校体育的软硬实力,提倡和谐发展的体育人文意识与科学愉悦的体育健康理念。成功的体育人文精神教育能使人视野宽阔、思维活跃、敏于分析,从国际政治到社会心理,从文化嬗变到哲学思潮,从传统体育到经济体育,都能有所感知和辨别,从而产生敏锐的领悟灵性。

5.4 调配师资力量,着力编写体育人文教材。体育人文学科是一个多视角多学科的融合,知识性可读性强。改变原有创编教材千篇一律的的形式,以一种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画册形式,使在校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变为主动的积极性阅读,濡化为自身的知识,使优秀的品格和气质在学习中逐渐升华,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未来走向社会养成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蒋菠.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基于身体美学视角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10.

[2] 徐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