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围绕核心业务目标 构建立体阅读推广体系
——辽宁省图书馆读者活动回顾与展望
2018-01-27孟志丹
张 欣 孟志丹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00167)
1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目的
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文化教育机构,作为“城市书房”,依托自身的资源、环境、功能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理想的阅读场所,搭建公共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平台,为全民阅读提供保障,为建设书香社会发挥作用。读者活动作为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既要履行休闲、娱乐及教育职能,也要传承历史文化、传递信息资讯,同时也是与读者构建和谐融洽关系、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和美誉度的有效手段。图书馆作为社会公众终身教育和文化休闲娱乐的中心,通过开展广泛多样的读者活动,面向全社会表明自身的服务宗旨和立场,倡导读书学习的社会风尚;增强社会公众的图书馆意识,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对形成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2 辽宁省图书馆读者活动发展溯源
早在20世纪90年代,辽宁省图书馆就致力于办馆理念的创新与探索,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为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探索开展读者活动的有效途径,注重读者活动的成效发挥。1998年2月,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专司读者活动的部门——读者工作部,此举在全国省级图书馆中走在前列,自此正式拉开了辽宁省图书馆读者活动科学化、系列化发展的序幕。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读者活动一直紧密围绕本馆的公共图书馆性质和中心工作目标,依托本馆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通过各类大型系列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联谊会、演讲比赛、展演展示等,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美誉度、知名度,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支持。丰富多元的读者活动给辽宁省图书馆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日有所新。读者活动20年的发展进程也助推辽宁省图书馆以完美的形象展示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以完备的设施伴随在寻常百姓身边,以完善的服务走进社会公众的心灵深处。在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开展读者活动,仍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
3 辽宁省图书馆读者活动发展现状
多年来,辽宁省图书馆秉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始终将读者活动作为关注读者需求、深化和优化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形式。不仅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各项读者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具体实施,而且长期以来始终将少儿群体、老年群体、残障群体等纳入服务范围,同时注重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异性,结合其需求策划和组织读者活动,在双向互动理念的指导下,极大地丰富了读者活动的实践。当前辽宁省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以讲座、展览、大型主题活动、常规读者活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干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图书馆读者活动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凝结成多个颇具影响和特色的服务品牌,业已构建起常态化的读者活动机制,为推广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1 以展览讲座为载体推广阅读
3.1.1 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展览
展览是将各种知识信息用图片形式快速直观传递给读者的一种特殊的阅览方式。自2015年搬迁新馆以来,凭借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备的场地设施,辽宁省图书馆每年举办展览近30场,月均两场以上。各种展览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制作精美、构建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艺术环境,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为了更好地发挥展览展示厅的重要作用,辽宁省图书馆自2015年8月起陆续策划推出《圆明园四十景》原件再造特展、中国汉字发展史特展、探寻民族根脉 坚定文化自信——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展、涵咏千年——诗经主题创作名家邀请展等文化展览;铭记历史 强军强国——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大型图片展、伟大的征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喜迎党的十九大图文展等时政展览;城市记忆展——沈阳老建筑绘画展、耕云种月——中国·桓仁农民版画特展、纸上宝石——辽宁省首届藏书票特展、孝善安家——焦波《俺爹俺娘》摄影作品展、不忘初心 讲好中国故事——姜福祥纪实摄影作品展等艺术展览。经过两年多的尝试,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其中部分展览引入互动模式,如演说讲解、文化论坛、留言寄语等,使读者通过大型展览进行文化与心灵的互通交流。以上展览的成功举办,证明了部门具有专业办展的能力,为图书馆展览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举办大型展览的同时,还利用共享大厅举办各种小型常规展览,如春联展、家风展、中秋展、香港回归20周年展、图林文华——中国图书馆近现代学人墨迹展、美在新时代——第1-7届阅读表情摄影展等。根据读者对展览的新需求,设立了网络展厅和微展厅,使读者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一样可以欣赏到展览内容,拓展了展览资源的传播渠道,打造展览的优质品牌。
展览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推广方式,还可以探索和尝试走进社区、机关、部队、学校等地举办文化巡展,并开展省际间的交换展及引入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为充分发挥省级中心馆的作用,辽宁省图书馆依托全省公共、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布和共享展览资源,每年完成馆外巡展近百次,缓解了公共、高校图书馆展览资源不足和经费困难的境况。利用省图书馆提供的共享资源,部分市级图书馆将展览送到更多基层单位,使省馆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以“春雨工程”为契机,2017年辽图展览走进新疆石河子市图书馆,将两地人民和图书馆事业进行有效的连接。在2015~2016年,辽图展览两次走进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为异国人民带去“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汉字发展史”系列文化活动,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搭建起文化桥梁。
3.1.2 贴近现实、贴近读者的讲座
2006年以来,辽宁省图书馆结合热点时事,划分种类,精做选题,持续发挥省级图书馆“百姓大课堂”的宣传教育职能,全力打造辽图讲坛这一文化品牌。坚持以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同时大力推动讲座的品牌建设和升级。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业已成为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受众广泛、影响深远的成熟品牌。“文化艺术系列讲座”“读书节专场讲座”“科普周系列讲座”“辽宁省非物质遗产系列讲座”“家文化系列讲座”“重阳节系列讲座”“当代名作家系列讲座”等若干子品牌,以选题典型、场次集中、内容精彩、效果明显等特点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欢迎。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和学者来到馆登台献讲,王蒙、阎崇年、纪连海、蒙曼、易中天、鲍鹏山、田连元、隋丽娟等都曾做客辽图讲坛。名人讲座的举办使辽宁省图书馆进一步树立形象,凝聚人气,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截至2017年底,辽图讲坛共举办现场讲座500余场,视频讲座100余场,惠及读者听众10余万人次。为充分发挥省内图书馆联盟优势,辽图讲坛积极在全省各地举办巡讲活动,部分解决了公共、高校图书馆讲座师资不足、影响力有限、难成规模等问题,同时更将讲座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全国,发挥讲座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以读者活动为载体推广阅读
在开展全民阅读、阅读推广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2016年,辽宁省图书馆顺应事业发展需求,将社会活动部的读者活动组更名为阅读活动推广组。名称的改变彰显了辽宁省图书馆对于自身价值的准确定位和勇于担当,以及基于社会责任感促使的自觉理性的选择,更从制度层面对开展阅读活动给予了有力保障。
3.2.1 大型读者活动追求时空的覆盖率
阅读推广的一种主要形式即为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市民读书热情。如果按照时间节点来划分,每年的大型活动主要包括双节活动(元旦、春节)、读书节活动(世界读书日启动)、科普周活动(每年5月的第二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暑期活动、金秋惠民活动(覆盖中秋、国庆时间段)、全民读书月活动(每年的12月)等。大型活动时间跨度较长,从策划、实施到反馈、总结,几乎贯穿全年。另外还有特殊的主旋律纪念日,如甲午120周年、“九一八”事变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近三年来,辽宁省图书馆每年举办、承办大型系列读者活动近10次,参与人次达数十万,活动覆盖全省各地以及社区、部队、高校等基层单位。影响大、覆盖广、服务精的活动每每唤起辽沈地区的文化热和图书馆热,各大媒体相继报道。
3.2.2 常规读者活动追求服务的均等化
为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直接体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原则,保障一般人群之外的老年人、残障人士、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辽宁省图书馆开辟的特殊群体服务中心面积约为500平方米,窗外绿树成荫,室内环境优雅,宽敞明亮的盲人阅览区,整齐、舒适的盲人阅读座椅,为盲人设计的托书架和放置盲杖的凹槽体现着服务的人性化。中心配备80个阅览座椅,4000册盲文书刊和大字本文献资料,专业电子助读设备10台,还有放大镜、可听地球仪等阅读辅助设备,可供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者阅读、使用。从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到每个座位上为弱视读者配备的专用台灯,都体现了图书馆对残障读者的人文关怀。在提供借阅服务的同时,特殊群体服务中心还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对面朗读”“手语世界”“乐龄俱乐部”“艺术沙龙”等,在学习知识、增长技能的同时,特殊群体在这里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
3.2.3 品牌读者活动追求服务的实效性
①视障服务。为了促进视障读者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让视障读者平等、自由地获取文献信息,辽宁省图书馆于2002年开启视障服务工作。16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助盲阅读服务品牌“对面朗读”如今已颇具规模,且衍生出5个小型品牌项目:盲文图书流动站——家门口的图书馆;为盲人讲电影暨无障碍电影;《辽宁视障者之窗》全盲文杂志的编辑制作;书香千里——为盲人送书上门;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有声读物录制。
②听障服务。“手语世界”活动开办于2003年,旨在传播手语技能,传递社会关爱,15年来从未间断,共举办活动近600次,直接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1000余人,服务受众3万余人次,形成了辽宁省图书馆文化扶残助残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开办手语培训班、组织志愿者走近听障读者、为听障读者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阅读、活动平台3个部分。辽宁省图书馆的馆员和文化助残志愿者用十余年来风雨无阻的执着与坚持,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新闻媒体曾对此进行过百余次深入报导。
③老年服务。伴随着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图书馆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老年读者,他们希望自己紧跟时代的脚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辽宁省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适龄活动,打造“乐龄俱乐部”活动品牌,把热爱学习的老年人“请”进图书馆,使其老有所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乐龄俱乐部”包括3个项目:老年电脑班、英语沙龙、诵读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使图书馆不仅成为老年读者展示自我、抒发感情的平台,更为宣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④艺术沙龙。艺术沙龙成立于2017年1月,是以全面提升读者艺术素养为目标的延伸服务尝试。以“书香琴韵”为宣传点,针对书法、古琴两大领域交替展开规律性的活动,“跟着齐白石爷爷学智慧”“丰子恺的寥寥数笔”“说说临帖那些事儿”等活动凸显鲜明的主题和个性,还开设“手作璞光——艺术沙龙女人节特别活动”“元宵灯谜书写大会”“旅行的艺术”等有针对性的特别活动,累计辐射读者数千人。在各个艺术领域有专长的文化志愿者,不仅在沙龙中享受文化交流带来的共鸣,更进一步加入到图书馆其他阅读推广活动当中。作为一个新兴项目,艺术沙龙彰显汉字、书法、古琴等所带来的文化自信,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弘扬中华艺术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3.2.4 文化志愿服务为阅读推广注入生机与活力
志愿服务是一种以无偿、利他、负责为特征的公益行为,以其崇高的精神品质和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文化志愿者则是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人,其专业性更强。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起步于2003年,是国内公共图书馆探索和研究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先行者,其活动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广泛,被誉为文化志愿服务的“辽宁模式”。截至2017年底,共有注册文化志愿者2万余人,累计接纳培训文化志愿者4千余人,服务时长10万余小时。图书馆的各项基础工作和阅读推广活动中,处处闪现着“黄马甲”的身影,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精神昂扬、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正在蓬勃发展。
3.3 以科学的规划管理实现阅读推广常态化
3.3.1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读者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辽宁省图书馆的读者活动从一开始就立足规范管理,探索建立各项活动长效发展机制。多年来已制定一套完整的读者活动规章制度,用以提高读者活动的服务效能。目前各项品牌活动实行项目负责制,每项活动都有一位负责人,负责全部工作流程,相当于企业的项目经理。
3.3.2 夯实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督导。提升读者活动组织者的综合能力,促进馆员向阅读推广人转变。建议考核和评议制度,记录和回溯读者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活动档案的完善整理、妥善保存、科学管理和有效评估,为今后活动的开展提供一手资料和研究依据。
3.3.3 精准定位受众,开启读者活动的品牌营销。为更好地展现文化助盲活动的理念,2016年开始重新对活动品牌进行精准定位,向上走主题化、品牌化路线,确定“对面朗读”的宣传口号为“我是你的眼,带你看世界”,并重新包装为“心目图书馆”营销品牌;向下确定精准化、小众化路线,招募“声音志愿者”,为视障群体朗读文章,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每年录制有声读物两部。
3.3.4 挖掘组合能量,着力提升读者活动的服务效能。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推广读者活动,借人力、物力、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宣传推广模式,如指定专人负责、利用移动设备、构建立体化平台、跟踪业界动态、与数字化媒体合作、讲好“图书馆的故事”、及时检验宣传效果等。
3.4 以卓著的业绩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9年,辽宁省图书馆获得“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对面朗读”活动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2013年荣获文化部“群星奖项目奖”,2016年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2014年,“手语世界”项目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2016年,“乐龄俱乐部”被文化部评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典型案例”。2016年7月,辽宁省图书馆作为7个典型单位之一,在文化部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做了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志愿服务》的交流发言。2016年8月,承办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培训班。2016年,在由辽宁省精神文明办举办的“辽宁省宣传推荐学雷锋志愿服务‘四最’先进典型活动”中,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辽宁省图书馆对面朗读文化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2017年6月,承办由中国盲文图书馆主办的文化助盲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助力全国盲人阅读推广工作广泛开展。2017年9月,辽宁省首届“中华传统礼仪手语大赛”成功举办。
4 全民阅读导向下发展读者活动的启示
全民阅读、阅读推广,是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全民阅读”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倡导让读书成为人们更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推广,顾名思义就是推广阅读,不仅仅包括将读物推荐给读者,还包括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品味的熏陶、阅读氛围的营造。其实图书馆界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由来已久,2009年更名的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标志着图书馆界有了专门开展阅读推广的机构组织。鉴于阅读推广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系统性,以阅读推广为大概念和大框架,面向读者开展的各类阅读活动将长期存在于图书馆工作流程之中。
4.1 读者活动内容整体化
所谓整体化,可从两个层面上理解。一是针对同一项阅读推广内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有机融合的方式。如在大型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中,可采取专家讲座、读者交流、在线竞赛、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同步进行。即使是小型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应注重推广方式的交叉综合运用,起到1+1>2的推广效果。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同步开展多项同一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上下互通、多方联动,实现百花齐放的效果。从整合全馆各部门的阅读推广活动,打包宣传、形成合力,到已经连续举办7年的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全民读书节,在社会活动部的倡导下,不仅全馆的读者活动紧密围绕主题整体化推出,而且全省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也从组织架构、活动主题到内容设计、统筹布局、求新求变上,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目前已延伸并覆盖全省14个市,成为辽宁省首屈一指的阅读推广品牌。
4.2 读者活动形式多元化
2018年1月1日出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章指出,“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主要范围包括:文献信息查询、借阅;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国家规定的其他免费服务项目等。随着“互联网+”大幕的开启,社会公众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直观与智能,图书馆要突破时间限制,打开空间限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读者活动,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品牌。辽宁省图书馆近年来有口皆碑的活动,如“百万图书万里行”“童阅乌托邦”“阅·历Library”“乐·读音乐赏析”“辽图电影院”“真人图书馆”“领读者”“辽图之声”等,经过一定时段的运行期,均已证明是非常成熟的阅读推广项目,发挥了较高的服务效能。
4.3 读者活动推广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完善,在各行各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增强了图书馆的吸引力,给读者带来各种美妙的享受和新奇的服务体验。如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等项目,开启了图书馆事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进程,在线直播讲座、多维立体展览、在线借还图书、微信预约活动、在线缴纳过期使用费、人脸识别安检等智能技术陆续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更能激发出新的读者活动内容和读者服务方式,打造出信息传播更高效、阅读推广方式更全面的智能化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
4.4 读者活动宣传精准化
要想使图书馆对读者保有吸引力,应当始终坚持对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活动等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和介绍,达到全面推广图书馆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品质的态势,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应当在精准宣传的前提下,通过精准实施的系统运作,实现阅读推广效果的精准指向。其中,精准宣传是基础,也是关键。精准宣传就是使宣传主体、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效果实现全面精准化,其中,宣传主体精准,主要解决“谁去宣传”的问题;宣传内容精准,主要解决“宣传什么”的问题;宣传方式精准,主要解决“怎么宣传”的问题;宣传效果精准,主要解决“对谁宣传”的问题。解决好以上问题,阅读推广工作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
5 结语
阅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全民阅读更是社会走向高度文明的标志。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倡导和推进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社会时尚和群体习惯,既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责任所在。以全民阅读推广为导向,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图书馆界也应当及时从理论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在丰富理论成果的同时,进一步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思维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