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策略
2018-01-27王战英
王战英
(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营口 115000)
“教师教育”概念的首次提出始于2001年的教育部文件中,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环节。随着教育部启动的“园丁工程”“国培计划”“扶贫计划”、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以及各省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省培计划、“名师工作室”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教育工作起到了牵引和推动作用,成效显著。但目前教师教育工作的总体特点,依然以数量型、学科知识补偿型、学历提升型为主。相对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说,工作的水平和效益都亟待提高。
一、教师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1.教育过程较为封闭
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中,教研员是开展教师教育的主体,他们作为区域内优秀教师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在教师教育活动中,他们具有核心话语权,更多地以“专家思维”向基层教师传达单向信息,却少有关注教师的自我经验与职业倾向。教师也往往更多地执行和实现教研员的意志,参与研修活动时,常“身在其中”而“心置其外”,主动合作、自由交流的意识较淡薄。教研员大多来自一线,注重教学经验和指导技巧,不善于引领教师对于典型的高发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缺少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智慧性技术的架构。
2.教育内容仅停留在微观
教研员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他们更精于学科教材的研究,投入于对教学重点、难点和经典题型的解读,以及如何在具体情境熟练运用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学节点等。在开展教师教育时,更多地聚焦教法选择、教材分析、媒体手段应用及考试命题等微观层面的内容,就问题谈问题,仅停留在描述、解释的层面。其实,教学领域里的众多问题,并非是浅层的表面的个别现象,背后所蕴含着课程(学科)知识和教学规律性问题,需要教研员用前瞻性的理念,站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审视,关注深层次的教育问题。
3.教育方法单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教师教育的模式应是整体的、全方位的,需要运用科学严密的方法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判和改进,教师教育的内容也只有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才有价值与意义。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策略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的主旨是指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即顺应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行动模式和职业倾向,激发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专业认同、发展自觉,最终实现教师的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帮助教师突破固有的职业困境、提升专业素养。
1.提升教师学习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信息的传播与获取速度大大提升,传统的教师培训已很难激起教师的参与兴趣,无法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新型教师教育模式应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教师教育内容与形式上,从教师不同层面的需求出发,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更多的学习选择。如利用网上选课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用的特色课程学习,教师通过选课扩展课程视野,学会吸收并内化各种资源,形成新的课程开发力量。其次,从学习科学角度而言,新知识的获得主要靠与已有旧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式研修学习,将已发生的教育事件、教育故事进行重新解读、研判和反思,沉淀实践经验,转化为新认识,升级元认知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效能。
2.教学科研带动教师成长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问题研究会有效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每一次研究中,研究需要会激发教师的学习需要,进而推动教师的学习行为,加深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淀,引起其专业自觉。问题研究还可以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一样的困惑,共同经历,即时交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以及不断滚动发展的学习实践中,会直接催生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3.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
教师是独立的需要尊重的个体。他们的文化基础、成长背景和学科知识结构各有不同,个人追求和职业期望也不一样,如果继续采用大班制培训施教,或在一个地区对所有的学科教师通用一个教育模式,教育效果将不尽如人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最核心的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内驱力。着重看在培训学习中教师是否发生了学习行为,是否对培训的知识进行领会、理解、感悟、顿悟和重构等,甚至是思想冲突。教师培训不再以学分考勤为主要依据,要更多重视教师的行为记录,萃取每位教师的人力资源属性,分析他们专业优势。要让教师拥有宽松的研修环境和一定的学习自由度,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教学实践空间,能够对课程进行个性化的变式和深度研修。
4.强化分层按需培训
在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分层培训、按需培训已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常态。首先,要大量调研、持续跟进,了解教师整体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分析概括教师课程学习的效果,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实际获得,以增强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通过时间维度数据,观察不同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准确分析教师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强调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探究学习,激活其自我意识,探索教师教育的实效与价值;最后,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来反馈教师的专业成长状态。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都要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引导教师做反思型的研修者,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以及学生主动性发展引领等,能够根据知识和经验,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复杂教育情境下及时做出判断,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管理者转变。
5.重构教师教育新样态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也正改变着教师教育的基本样态,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与技术融合的教师教育主要基于对学习者的教育诊断与需求的回应。培训者从教学设计向学习设计转型,在培训课堂上形成新的学习机制,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自主研修得以保障。第二,培训者一方面通过对学习者前置性学习数据的准确分析,保证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培训中学习者行为的分析、反思和改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第三,多路径实现互联网下教师能力发展。在问题驱动下,教师自发组成研修共同体,有选择地参与有组织+自适应的混合学习、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面对面+远程的混合学习等,获得MOOC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第四,用数据跟进指导教与学用大数据诊断以及名家引领、开放式学习等方式,使教学研究和供给精致化、精准化,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学科素养。“互联网+”下的教师教育模式,将为培训者和教师提供远超于课堂的交流平台,实现远程学习常态化。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平台进一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6.多元促进主体性发展
搭建开放的多元的培训观摩与实习平台,使教师作为发展主体,去主动寻求学习路径与资源,实现与更广大范围内的同道中人的交往互动,获得专家学者系统的理念引领,汲取专业力量,摆脱对本学科和本专业的固守,与多元文化进行适度的联通,注重融合自己在职场里、生活中以及专业追求中的各种角色,从狭隘的职业视野走向宽广的公共性视野,得到持续健康的专业发展,实现先进教育理念下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