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课程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2018-01-27龙雪娜曹苧文

教师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识字作业语文

龙雪娜 曹苧文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

一、全课程的概念和优势

全课程是《当代教育家》总编辑李振村出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后,带领其团队探索的一条小学课程改革新路。自2012年提出“全课程”构想以来,李振村及其团队研发出包括教育大纲、教材、教法、评价、管理等五大板块的“全课程”教育体系。[1]它包含学校全部生活,提倡跨学科思考,使学科全面整合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其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实现真正新课改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全人”的教育理念。[2]“全课程”的核心并非所有课程简单的叠加,而是指向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传统的学科教学“各自为政”,学生所习得的学科知识是分散、独立的,彼此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全面思考的知识系统。换言之,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将“各自为政”的学科融为一体,让分散独立的学科知识变成有逻辑的系统结构。全课程提倡:拼音学习后置,淡化学科概念,将所有学科有效整合在一起,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学习活动。[3]

全课程所强调的“人是一切课程的核心”与新课改的精神不谋而合。全课程颠覆传统课程模式与思维模式,把各学科融为一体,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课程体验。这种全新的课程体验背后蕴藏了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正是当代社会对社会公民的要求之一。国家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其教育理念过于宏观,对教师来说更需要微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果说素质教育是顶层设计,那么全课程就是底层跟进,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考方式。

二、全课程可突破识字教学瓶颈

我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的阶段目标细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4]排在最前面的便是识字与写字,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国内的识字教学从20世纪20年代的分散识字法,60年代的集中识字法,80年代的注音识字法,还有部件识字、听读识字、循环识字、字谜识字、字义归类识字等。[5]现今,关于识字教学的方法数不胜数,如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注提识字法(识字提前读写)、部件识字法、意义分类识字法、奇特联想识字法等,其中“随课文分散识字”也称“随课文识字”法被充分借鉴和运用在识字教学以及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方面。[6]随文识字法备受推崇的背后是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核心理念。它充分利用人脑的记忆规律,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表达和运用,使识字这一基础目标潜移默化地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之中。然而,有研究者从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仍存在着“操作僵化”“生硬无趣”“顾此失彼”等问题。[7]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而全课程对传统课程模式与思维模式进行颠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识字教学的效果最大化,能让目前的识字教学方式有新的突破。以下,笔者将一堂完整的识字教学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做一说明。

三、全课程与识字教学的整合策略和运用

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践行全课程理念时,教师可以将之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全课程理论与实践搭建桥梁。首先,循序渐进可以帮助教师把各科的学科知识与识字教学有效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使知识体系结构化、逻辑化。教师一定要遵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课程化的识字教学。其次,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识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在识字方面都取得属于他们的进步。再次,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课堂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寻规律找联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高效识字。

(一)课前备课是全课程规划的重要步骤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因为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更轻车熟路,更省时省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三种弊端:

其一,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比如,传统的识字教学大多因循守旧,强调笔画分析与机械式重复抄写。这种做法忽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不同于以往小学生的新时代小学生。

其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再满足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常常把生字从文本中提取出来进行脱离于本文的识字教学。其教学模式往往是先把所有的生字、词语教给学生,再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这样做对教师来说的确省时省力,但违背小学语文大纲中所提到的“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脱离语言环境的识字教学就像传统的学科教学一样使得语言环境和识字教学“各自为政”。

其三,传统的培养方式也不再满足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培养方式往往是让学生对字词进行机械性的重复抄写。机械的抄写造成学生往往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笔画笔顺的顺序错乱,在用的过程中容易写错别字。比如,学生把“兴高采烈”写成“兴高彩烈”,把“决不罢休”写成“绝不罢休”,把“山洪暴发”写成“山洪爆发”。究其根本原因,乃是机械性与填鸭式教学的双重轰炸,导致学生丧失自主学习与探究发现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宣扬知识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太快,因此纯粹的知识教育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如今获得重视的是“能力教育”的开展,全课程教育理念背后蕴藏的正是能力教育的精神。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将全课程理念融入教案,认真设计和规划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关系着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下列四个问题:

第一,不论是在备课过程中还是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尤其重视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自我展示而不是自己唱“独角戏”。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通过课堂上一点一滴的积累去累积经验,从而促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把学生放在突出的位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教师们在当学生的时候,会受到他们的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潜移默化的“不良示范”更加常见。教师的绝对权威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师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不可磨灭。因此,除了“呼吁”的形式宣扬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给教师们上“榜样示范课”,从这些把学生凸显在主体地位的课中来身体力行地指导教师们应该如何践行“全人”教育理念。

第二,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备课时,要把自身角色从“专一型”教师切换到“全课程”教师。“全课程”教师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得游刃有余地进行主题式跨学科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穿插画画、手工、唱歌、跳舞甚至生活常识等各色“调味剂”,使得我们的识字课更加立体、更加饱满。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天”中第一课《秋天到》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九个角度着手进行一个关于“秋天”的主题式跨学科教学。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收集与秋天相关的古诗如《枫桥夜泊》与《山行》,还可以给学生介绍秋天中的中国传统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文化习俗,以此对学生进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数学的角度,可以编几道以秋天为背景的数学题目,如秋天田地丰收的面积计算或是丰收田地的收割方式计算,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英语的角度,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相关英文单词以及固定句式的扩充,以此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从音乐的角度,教师可以准备与秋天相关的中文儿歌甚至英文儿歌,以此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舞蹈的角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他们编排以与秋天相关的儿歌为背景音乐的舞蹈,以此锻炼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从美术的角度,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画出他们自己心目中的秋天,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手工的角度,教师可以教学生用秋天的落叶做书签,以此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生活的角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天气特征,了解秋天的天气特征区别于春天、夏天和冬天,让学生意识到秋天的天气是凉爽的,需要添加衣物;引导学生认识生产于秋天的蔬菜以及水果。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户外去观察秋天的明显特征:树叶会从绿色变成黄色;当阵阵秋风一扫而过时,黄色的树叶会在空中翩然起舞最终缓缓落地,这是秋天最绝妙的美景之一。从作文的角度,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提前收集与秋天相关的好词佳句,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再带领学生先模仿与秋天有关的写话,最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教师不要忘记给学生留一个开放式问题,如:你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因此,全课程视角下的识字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跨学科思维,颠覆传统的识字教学。

第三,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备课时,要将识字教学与海量阅读有效整合。这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所提倡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遥相呼应。要成功做到将识字教学与海量阅读融为一体,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十分高:其一,从教师自身来讲,教师需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异于常人的眼界;其二,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来讲,教师需要十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什么样的阅读材料可以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衔接。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前半部分的课程设计需要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合,后半部分的课程设计需要高于现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不能只设计简单的识字教学和简单的阅读文本,否则学生会觉得没意思同时也学不到新知识因而丧失学习兴趣。反过来,教师亦不能只设计难度太大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文本,否则学生会学不懂从而自信心受挫进而导致其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在识字教学中获得高峰体验从而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第四,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备课时,要将识字教学与音、形、义有效整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也谈到“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查阅《说文解字》等工具书去进一步了解字背后的含义以及字理,以一字一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字。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造字主要有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形声法。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天”中第一课《秋天到》为例,“秋”字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它的本意是指“收成,成熟的庄稼”。先用这种方式来认识“秋”,再在文本里去“巩固”秋。因此,教师要针对字的音、形、义以及所学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立体的教学设计。先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对字进行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以此来夯实基础,再把字带入到文本中进行巩固加深。

众所周知,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当全课程的理念深入根植于语文教师的心中,才可能突破当前识字教学的瓶颈从而迈上新的台阶。而全课程理念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快速的自我成长与持续的自我进步。

(二)课中教学从“讲—听”走向“说—动”模式

教师如何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吸引并持续吸引学生呢?其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教学技巧,不能像以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是要用学生说、学生动、教师协助的方式。首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小学生持续注意力的时间特点,教师在安排识字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静一动互为补充。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当老师的“接收器”,也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像脱缰的野马。一节课要张弛有度,教师要带领孩子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具体可以这样做:在课程导入部分给孩子们挖一些关于识字的知识缺口。经证实,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时,他们的好奇心会接踵而至。在识字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猜字谜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给枯燥的识字教学增加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吸引学生并持续吸引学生。再次,教师可以把识字教学与游戏融为一体。为什么游戏和学习相比,前者能吸引到更多人群并使之沉迷其中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游戏中能收到及时反馈,而学习不一定能够收到。如果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加入一些可以给学生及时反馈的趣味性小游戏,如“生字蹲”这样的游戏,则可以充分增加孩子们的无意注意时间。最后,教师可以把识字教学与小组比赛结合在一起。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好胜意识都很强,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穿插比赛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识字比赛中来,让他们既体会到比赛的刺激又巩固自己学到的生字。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关系要和谐,学生与学生的课堂关系也要和谐。总的来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三)创新作业模式延续课后全课程模式

传统的语文识字作业就是机械性的重复抄写或者题海战术,全课程视角下的“语文作业”将颠覆传统的语文作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多样性。传统语文识字作业具有单一性,因为呈现的答案都是固定的。学生手抄生字词这种一成不变的作业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除了手抄生字词以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生字卡片,甚至创造所学字的艺术字。学生亦可以选择给家长口述每个字的构造、笔顺笔画。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生字进行写话。以上作业形式与不少教育专家所提倡的“分层教学”遥相呼应。“分层教学”除了在课堂中体现以外还要贯穿于作业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进步。

全课程视角下的“语文作业”模式具有多样性,每个同学有自主选择性,即可以自由选择以何种形式完成语文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可以选择收集包含所学生字的古诗词并尝试朗读;可以收集包含所学字的绘本故事并尝试读给家长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相关的歌曲和舞蹈……所以说,全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并不是单纯指语文作业,它还可以延伸成美术作业、手工作业、英语作业、音乐作业、舞蹈作业等等。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不会再千篇一律,而是具有十足的多样性。

第二,具有创意性。传统语文识字作业千篇一律,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型语文识字作业除了部分“规定动作”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选动作”以此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发挥创意制作生字卡片或者创造生字的艺术字,定期评选“创意小达人”。全课程视角下的“语文作业”给学生留下了具大的想象空间。没有具体要求的这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儿童创意类视频,通过视频帮助孩子找到灵感。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选出几份最具有创意的作业,分享好的创意,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孩子们通过作业,每天都能发挥自己的创意并且又可以学习其他人的创意,这样日积月累下去,对他们来说会是一笔巨大而无价的宝贵财富。

第三,具有家庭性。全课程视角下的“语文作业”对作业完成者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仅凭学生的一己之力很难完成,所以它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传统的语文作业,家长也会参与进去,但他们更多的扮演的是比学生“位高一等”的监督者。家长在全课程视角下的“语文作业”中更多扮演的是和学生“平起平坐”的同盟者。前者,家长高高在上,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作业的正确率,主要帮助孩子提升知识水平;后者,家长和孩子地位平等,和孩子一起参与到作业中来,主要帮助孩子提升能力水平。前者,过程枯燥无聊;后者,过程趣味十足。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后者更像是亲子活动,通过活动不断拉近家长和孩子心的距离。

[1]王维花.给孩子一个喜欢学校的理由——访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01):10-13.

[2]蔡昱如.学科型教师转型为全课程教师应具备“三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4):22-23.

[3]李振村.“全课程”是啥——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演讲摘编[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ccc960102vagc.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21.

[5]叶新东,余红.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媒体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04):75-78.

[6]曹海永.斯霞老师“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2010,(04):13-15.

[7]金玉.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0):57-59.

猜你喜欢

识字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作业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