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艺术教育项目研究及启示
2018-01-27陈乃良
陈乃良 黄 沁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文精神却备受冷落,“轻视艺术教育症候群”开始在中国教育界弥漫。对于在现实社会中为了生计而颠沛流离的现代人,德国学者阿多诺(Th.W.Adorno)引用了奥德赛(Odyssey)神话中“埋头划桨的艄公”的故事来作比喻,以此警告现代人不要沦落为可悲的“丧失了自我本质的附属品”。阿氏的批判是警告人们不要迷失了精神世界,要重建理想的家园。通过审美艺术的深刻哲理,来培养人类内在的“人文精神品格修养”,同时兼备“人文精神式思考方式”,引导人们均衡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在冷漠的商品社会中构建富有人文理念的精神家园。
位于美国纽约市的林肯艺术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不仅是纽约市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贡献者,更是在将卓越的艺术奉献给观众的同时,承担着该地区乃至全美艺术文化机构的公共文化责任的重要机构。其运用模式可以总结为“艺术中心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互动”。在演出策划、预算投资、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中都非常重视与社会文化、居民生活的互动,不仅仅是高雅艺术的殿堂、多元文化的展示地,更是社区文化生活和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该中心能够实现自身盈利,并积极参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还能够心系学校及社会艺术教育事业,实现了艺术资源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与共享。
本论文有感于当下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困境与问题,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美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林肯艺术中心,特别是分析其在推动美国学校和社会艺术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成功经验;结合当下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我们现在所出现的或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探索一个适合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战略发展模式。
一、美国艺术教育发展背景
早在上世纪冷战最为白热化的五十年代,美国有感于苏联日渐强盛的科技飞跃,开始反思自身的教育体制。至肯尼迪政府开始关注到了艺术科目的重要性,不仅在一味强调数理科目的旧课程设置中增设了艺术科目,而且对数量繁多的人文艺术课程教改课题或科研项目给予了全力的财政支持;美国政府更是在1965年正式设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而艺术教育作为艺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则享受到了更多的扶持和优待政策,从此使美国在艺术教改领域的科研渐渐引领世界学界。
除了国家财政与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之外,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政府年度报告,如1963年的“Yale Report”、1989年的“州长会议(Governor’s Conference on Education)”、1994年的《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改革法案(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ct)》等代表性报告,均对美国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艺术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这些不同时期的政府报告,不仅及时地向上级部门反映了当时艺术教育所经历的各种困境与问题,更是及时地解决了报告中的各种问题。
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标准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the Arts)在征求了教育工作者、艺术家、专业艺术教育机构、各种公私立学校、政府、社会监管者等多方意见之后,针对从幼儿园起至12年级(高三)的全国民教育过程,正式颁发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很快,为了积极拥护推广这一国家标准,全美音乐教育工作者协会也于当年颁布了跨世纪的音乐教育标准,这主要包括具体的音乐技能与知识、多元化音乐、创造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与深层思考能力、跨学科教学、工科知识的导入、真实评价等七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1997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发布了该年度的一个重要计划——《国家艺术基金会战略计划:1999—2004》,提出了“让艺术在所有美国人生活中都能彰显重要作用”的口号,这意味着从此美国的艺术教育扩展为面向全社会成员展开的艺术教育策略i。该计划中的扶持项目主要包括艺术表演团体的巡回演出、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艺术作品的广电播放、交响与室内乐团的音乐会、校内常驻艺术家的联络、知名艺术家公开课、艺术家的国际交流促进、传统艺术与文物保存等。音乐艺术作为其中的一个大项,该基金会将每年全年资助金额的十分之一,投入到音乐事业的发展之中,主要针对校内常驻艺术家项目、假期及课余时间的免费艺术教育资助、学校艺术教育资助等方面。而针对社会艺术教育层面,为了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该基金会推出了《艺术教育战略伙伴计划》,即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层面基金资助的实效,特意在地方自治团体与民间团体之间构建了一种伙伴关系,以此来相互扶持,共同促进社会艺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ii。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针对初中高普通学校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基础教育》和《艺术核心教育课程》等新策略,进一步强化了对该领域的资助扶持;而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将艺术教育资助,视为当地区域社会发展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加大了对该部分的支持力度,发展到今天美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成为全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典范。
而林肯艺术中心正是通过这种“整合艺术资源,支持艺术教育”的策略,不仅成为高雅艺术的殿堂、多元文化的展示地,更是学校与社区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林肯艺术教育项目iii
早在1975年林肯艺术中心为了推广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教学效果的理念,专门成立了林肯中心教育机构(Lincoln Center Institute:LCI),致力于探索艺术机构与教育机构有机结合的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其有感于师资在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针对艺术师资人才培养给予了重点扶持。他们推出了以《艺术家常驻项目(Artists-in-Residence Program)》为主打的扶持策略,通过整合区域艺术人才资源,以常驻艺术家对各类艺术教育机构及师资展开指导服务的方式,强化专业艺术教育师资的业务能力;同时针对职业教育,辅以立足于美国国家职业培训标准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这种以强化师资来带动艺术教育链条发展的策略,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艺术教育的迅速崛起。
关于LCI项目的教育理念,活动与教育当然是其最受重视的两个部分,是为了给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主人——儿童带来更多积极向上的审美体验,以此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艺术教育在现行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因为艺术教育作为认知领域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则更为生动多样。其教育目标可概括为: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艺术理念与思想、强调审美体验与教育体验及人性感悟的关系、为学生提供能使用多元化艺术语汇展开个性创作的机会等。即通过各种实践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与认知的能力,学会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作品的艺术哲理,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具有批判精神与独创美学的思辨能力,最终使其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自信感与快乐感。
各幼儿园与初中高学校的师生和行政人员、即将从事艺术教育的预备师资、怀有想法的所有人士均成为其所服务的对象。项目实施与开展的场所也是该项目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不仅与常驻于林肯中心的各个艺术家及团体有着合作关系,同时还和当地的各大博物馆[iv]与大学等文教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中各大博物馆与艺术场馆多为艺术活动的实践观摩基地,而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则是艺术师资培训的重要基地。
艺术教育实践场所在硬件和软件、网络等三个层面,无不展现出美国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强大实力。位于林肯中心里的“玫瑰大楼(Rose Building)”可以说是艺术教育活动的中心,在这里有两个能容下120个坐席的专业小剧场,能够承担舞蹈教学与研讨的专业多功能舞蹈教室,以及拥有6000余种期刊文献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料的赫舍克资料中心。除了硬件方面的完善设施之外,该中心还利用网络与数据传输技术,在林肯中心与各大学校及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之间构建了一个能够实时共享的资源网,丰富的艺术表演直播或实况录像资料可以实现实时远距离传输。近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升级,人们不仅可以在线实时欣赏多媒体影像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实时对话技术进行在线讨论。
其中,值得一提的“师资培训中心(Teachers Education Collaborative:TEC)”则是为预备师资而专设的一个教育机构,在这里为“准艺术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和专业教授、在职教师、学生、艺教行政管理者等相关人士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现场审美体验教学和师资培训教程等多元化方式,帮助其具备当前合格艺术教师的资质,而且还利用合作学校等有利资源,为其提供实习和观摩的宝贵机会。
三、艺术教育课程
林肯中心的艺术教育课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针对不同的艺术门类主要涉及戏剧、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文学等多个领域。通过选定合适的艺术作品,深入观察并分析整理审美感受,以富有创造性的集体思辨讨论(Brainstorm)来体验审美,强调对艺术语境背景的把握来丰富艺术洞察力,总结并讨论过程中的奇思妙想,能动地将艺术审美与教学知识点或人生哲理有机结合等方式展开艺术教育过程。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为艺术师资而设立的集中培训课程,为期共三周学时。在前两周课时中主要是通过各种多样化艺术门类的宽泛讲授,在最后一周则针对每人自身的专业特长,通过自主创作和动手实践、互动教学等方式,直接参与体验艺术教育过程,以此来完善自己的业务专长。
第二个阶段是教师教学实践一条龙支持项目。教师在完成三周培训之后,将自己在学习中所悟出的教学创新整理成计划雏形;之后中心的各位专家(Teaching Artist)则会在此基础之上,整合教学资源帮助教师进一步深化完善该计划。
第三个阶段则进入到实际操作环节了。在专家的实时指导操作下,教师开始将自己的教改计划付诸行动,即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艺术作品集、参与林肯中心的各种艺术活动等方式,在一个开放式课堂中完成艺术教育的教学环节,而上述这些生动鲜活的教学资料则无形中成为学生们最亲切的艺术教科书了。
这种以师资强化培养为主,互动现场教学为辅的教育课程模式,在强调实践与互动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使得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其说是进行教学活动,不如说是艺术家和师生们一起来享受艺术快乐的过程。
四、总结与启示
美国在其强大国力支持下,使得以林肯艺术中心为代表的美国艺术教育实施策略大获成功的定论,只是看到美国艺术教育策略的表象。撇开现象看本质,林肯艺术教育项目所折射出的美国人对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才是当下中国艺术教育界应该反思和批判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一,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精英音乐家而开设的,而是面向最广泛的全社会成员开设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艺术,更是希望通过更加广泛的艺术教育,来启发民众艺术思维与陶冶情操,让艺术来感染每个人的生活。具体点说,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艺术精英而开设的,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艺术的快乐,切身地感受到艺术对他们在身心成长和拓展思维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二,实践与体验是艺术教育的本质。以标榜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为主的美国艺术教育界,有感于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性,且又是学科结构中承载了审美体验与思维开发作用的重要科目,故而认为艺术教育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一个既能够让师生享受到一流艺术资源,且又能够激发其能动参与实践的开放式课堂之中进行的。打破传统的说教模式,将艺术教学延伸到艺术作品或表演的现场,甚至是让艺术家来到教学的现场,积极地鼓励师生参与到艺术体验之中,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艺术认知和审美情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愉悦的审美实践,才能够将过去和现在所获得的审美经验,加以认知整合并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的重要作用。林肯艺术项目有感于艺术师资在艺术教育过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各种针对艺术师资培养的资助项目成为一大特色。从包括预备师资培养开始,到在职师资培训的体系化职业培训过程中,林肯艺术中心调动了自己强大的艺术资源,为每一位愿意提升自我的艺术老师提供了周全的针对教育。甚至在传统的师生二元教学关系中,大胆地将常驻艺术家作为第三角色介入教学环节,形成一种更加稳定的三元教学模式,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给老师带来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机会,角色转换给教师也带来更多的教学启发。为师生带来传统教育模式下所不能感知到的“高阶思维(Higher-Order-Thinking)”能力。
第四,整合优势与资源共享。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是林肯艺术中心在艺术教育项目运作中的最大特色。这对于当下我们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和优势单一的困境,是一个非常具有时效性的解决借鉴。在软件方面,整合当地艺术与教育人力资源,将常驻艺术家与高校专业师资,引入学校艺术教育与师资培养计划之中,充分发挥区域人力资源的优势;在硬件方面,一边将课堂艺术教育延伸至本地艺术场馆,让学生在亲临现场中享受艺术和享受教育,一边通过现代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将区域艺术资源共享扩展到国内外艺术资源的实时共享,使艺术教学的内容无限延伸与扩大。
总之,大胆创新是林肯艺术教育项目在教育理念与模式开发方面的重要特征。精彩生动的教学内容,多元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师生与艺术家三方之间的平等对话,以及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使得艺术教学现场展现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相互评价沟通中学生们的“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on competence)”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最后,笔者希望更多的艺术教育同行能够立足现状,关注到对国外先进艺术教育的深入研究与批判借鉴,以此来探索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艺术教育改革之路。
[1]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MENC.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Reston VA:MENC,1994.
[4]NEA.National Endowment for Arts Annual Report(1999-2000).Washington DC:NEA,1997.
[5]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Goals 2000:Educator America Act Legislative Summary.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4.
[6]Larsen Freeman.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7]Eisner,Will.“Aesthetic Education”:In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ed.Mitzel,Harold John Best and William Rabinowitz,New York:McMilla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