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医学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2018-01-27段国强陈罗旭
段国强 陈罗旭
(1.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68;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承担着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加大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学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对医学类应用人才的培养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的学生更多从事基础的医疗工作,直接关系病人的治病效果,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医学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一、高职院校医学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文化课基础比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强等综合实力弱的原因,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受到很大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教育引导,尤其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将医学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列,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这种教学安排形式上完成了职业道德教育,实际上学生没有学到任何与自己所从事的医学行业相关的知识。部分学校虽然针对性的开展了医学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所选用的教材,任课教师以及教学设计都不具有专业性,甚至讲授职业道德的教师不具有医学类学科背景,根本达不到开课的要求。
(二)学生不够重视。绝大多数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医学类专业学习的学生,一心只放在专业学习上,对于专业主干课目之外的科目不够重视,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大多数学生认为此类课程需要到工作岗位之后再去学习。
(三)综合评价不合理。高职院校对于医学类学生的综合评价仍然停留在文字表面,所有课程都是通过试卷的形式完成。这样的考核方式,从导向上已经将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职业道德的考核绝不是试卷考试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内心深处形成的对于医学专业的敬畏,对于治病救人的行业认可以及对于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二、社会对于医务工作者的新要求
医务工作者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病人的生命安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对于义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一)认真且有耐心的工作态度。医务工作者的一时疏忽大意就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认真是医务工作者的首要态度,一个认真的医务工作者才有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能力,必须时刻做到一丝不苟。患者生病时,身心状态都不好,身体遭受疾病折磨,心理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保持耐心,不厌其烦的对病人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解答,使患者在良好的就医环境中进行身体恢复。
(二)细致无微的人文关怀。现代人生活压力各种各样,患者的病状也是各有不同,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各种状态,了解他们生病时前因后果,并且给予专业性的人文关怀,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能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三)合理处理医患关系。近年来医患关系十分复杂,很多地方甚至发生了伤人事件。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学会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对医务工作者,患者只是自己工作对象中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但对于患者本人而言,治病是自己百分之百甚至是一个家庭百分之百的事情。发生医患不理解时,要耐心认真的作出合理解释,有效的实现换位思考,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
三、高职院校医学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合理化建议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医学类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于医务工作者的新要求,制定新的、适合学生成长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更好的使学生适应今后工作的需求。
(一)针对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因此,在制定医学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时,要体现出针对性和专业性。所选教材必须专业,任课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和从事医务工作的经验,教师能够进行合理化的课程设计,尤其是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技能。
(二)转化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方式。以考核推动学习,改变原有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性考核和实践考核,制定专门的考核方案。尤其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考核将作为对学生的重点考核。
(三)加大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获得的是知识而并非技能,仅仅是纸上谈兵,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尽可能邀请一线医务工作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实际工作的经验带到教学中。转变授课场所,从课堂转移到医院,在实践中进行有效教学。
“医者父母心”每一位医学类学生都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学校在加大专业教育的同时,把医学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是所有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医学类学生的教育在这方面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