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细化落实《反分裂国家法》

2018-01-27寇准

统一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动武祖国大陆细化

■ 寇准

一、当前台海局势面临的不确定风险上升

民进党在台湾重新上台后,已占据总共113席立法机构中的2/3多数席次,充分利用这种制度优势通过了一系列夯实“台独”社会基础的法案,其中部分法案修改使国民党陷入历史和现实困境,如“不当党产条例”与“转型正义条例”等;部分法案则直接削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如“国安”系列修法对两岸交流的限制甚至监控;部分法案甚至公然挑衅两岸关系的红线与底线,如最近通过的“公投法”,埋下了严重的政治隐患。许多“公投”议题如“台湾和平中立公投”“台湾省变成三个省”“撤销福建省改为离岛省”“修改国歌歌词”等,非常容易通过,披上民意的外衣做掩护,让祖国大陆很难做出强硬的直接回应,挑衅祖国大陆所设的红线。

当前,祖国大陆主要依赖《反分裂国家法》来遏制“台独”。《反分裂国家法》是2005年针对陈水扁的“法理台独”“激进台独”所制定,以划定底线的方式管控“台独”冲撞,有其时代背景。如今,针对蔡英文“柔性台独”“事实台独”的做法,《反分裂国家法》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因为“台独”分子就在岛内大肆去中国化,只做不说,也不宣布“台独”,也不反对和平,事件看起来也不重大,但危害却是现实、长远而深刻的。“台独”势力掌控立法机构,以转型正义之名推动一系列修法行动,甚至形成一种“台独”市场,“台独”分子逍遥各地。因此,需要更加细致、更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出台,以实现依法制“独”、止“独”。尤其是对这种以民意为外衣、以法律为外衣,实质上削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挑衅两岸关系底线的行为,祖国大陆更应该予以实质上的回击。因此,对《反分裂国家法》进行细化落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细化落实《反分裂国家法》的具体思路

细化落实《反分裂国家法》有两条思路,一是针对现行的规定比较原则,主要是就宣誓性质的寥寥数条法律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细化现行《反分裂国家法》,尤其是细化第八条“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件,增强其可操作性。如果单独就“动武”讲“动武”的话,优势是可迅速操作,容易出台。缺点主要是被动防范,且防范对象主要是岛内“台独”势力,对境外干扰、对境内其他势力的分化瓦解照顾不到。如果不仅仅讲“动武”,那就需要对可运用的手段做出更进一步的授权。需要注意的是,“动武”条件的设定不能自缚手脚。对于第八条规定的什么是重大事件,例如修改“国旗、国歌、国号”或者“公投”通过某项议题,什么是丧失和平统一的可能,是否参考民调决定,总体上仍需要保留一定余地,尤其是自主空间,可以以授权国务院决定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释法的方式予以细化;重点是考虑增加“动武”以外的其他军事威慑、经济及法律制裁手段,如定期巡航、绕境演习。

另一条思路是扩充《反分裂国家法》的内涵体系,例如最近通过的《间谍法》实施细则,明确纳入反分裂意涵,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需要从严认定,重点打击。甚至可以在反分裂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统一促进法》,除了反“独”还要促统,除了针对岛内还要针对境外,手段需要更加多元化,难点是对统一的路径方案都需要成熟的讨论,相当于实质提升解决台湾问题在祖国大陆战略定位中的优先层级,容易引发争议。因为当前形势主要是遏制“事实台独”,把握战略机遇期发展自身仍是最优先考虑,所以这种思路下应该是扩充自身的手段。

三、细化落实《反分裂国家法》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细化落实《反分裂国家法》的重点,是需要明确主张“台独”的绿营支持者,与实际上做出了危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具体行为者之间的差异。重点是惩办首恶与典型,要将祖国大陆的实力转化为影响力,灭掉“台独”极端分子认为祖国大陆无法在岛内执法就可以嚣张行事的侥幸心理,如对被认定为具有分裂行径的“台独”典型要充分利用与中国大陆建交国家的邦交关系,限制其财产及活动范围。难点是对绿营以法律名义、台湾人民名义做出的不利于两岸统一、甚至直接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的政治及行政行为做出切实的反制与回应,这种回应也应该是具有祖国大陆民意基础的,具有法律明确授权的,经得起程序检验的政治与法律行为。难在要有针对性。操作上要细致准确符合法定程序,主管机构要明确,谁来认定谁是“台独”分子,国台办、中央统战部的建议权及与检察院、法院乃至涉外部门的关系协调,都是需要明确的。当前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是有利于祖国大陆整体战略的,所以针对对象主要是极端“台独”分子以及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不能无限扩大,否则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动武祖国大陆细化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民进党当局煽动两岸敌意对抗注定失败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
找麻烦
本期导读
袭馆事件给“对伊动武”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