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2018-01-27石晓晨闫永泰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思潮教学方法

石晓晨 闫永泰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以生本教育为导向,创新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努力彰显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整体性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之一,为此,高校应努力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有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持续倒逼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性改革。

1.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内涵及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分析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倡导人是罗杰斯和马斯洛等人,其矛头直指20世纪初以来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育的技术主义倾向,对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以及学生的服从者的看法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要求要重新发现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和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各种指导,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感知世界,最终实现自我实现。

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完全颠覆了以往传统教育的固有理念和模式,要求建立起一种基于学生个体经验和个体意义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具体到学习方法上,就是要抛弃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灌输式的教学,充分地、无条件地信任学生,为学生设置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就是要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努力打破高校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讲授法”居于主导地位的现状,着力优化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努力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赋予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努力倡导和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式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赋予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在经过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学习后,大学生在体育理念、体育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已经有所发展,已经具备了进行独立的自主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阶段,教师不应再仅仅沿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惯常使用的讲授法的教学法,而应该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努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从而在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2.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分析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可靠路径是什么,应如何在实践中有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面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时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当前,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转变体育教学教育理念,真正树立生本教育思想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表面上看一种技术层面的改革,但其背后离不开相应的价值澄清和选择,教育理念的积极转变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转变,更要从教育理念这一价值层面入手,对高校师生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行扬弃和超越,这其中,尤其以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最为关键。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以日常体育教学实践为基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要加强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等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潮的学习,强化教育教学反思,批判性地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并能够在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提升,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2.2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体育课堂人际关系

突出“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其不同于其他教育思潮的显著特征之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推动和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教学技巧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更不在于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的充分与否,而在于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的特定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主要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的人际关系中,更为重要的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这种“情感”作为基本动力,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教学评价等都维系于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形成,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表现真我,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个体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尊重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要求,最为关键的是,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现实需要为中心,教师本人只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的角色,不应仅是权威者,或者说,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伙伴、朋友,不应是“上下级”的关系,教师应在理解、尊重、关爱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积极接纳学生,努力打造和谐、共生、融洽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引进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在现代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仅仅依靠一两种教学方法来进行体育课程的讲授已经不太现实。时代的变化,高校体育教育的持续改革以及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注定了教师要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为指导,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灵活地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方面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讲授法与互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相结合起来进行使用等等,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不应是固定和死板的,而应是灵活多样的,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方能做到。

2.4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乃至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包括了教师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含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应该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互为依存的方面,任何一方的改革也都影响另一方面的改革成效,为此,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指导下,教师应着力引导和鼓励开展体育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乃至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等各方面的要求,努力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就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提倡培养大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身角色,努力扮演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并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主动“让位”,适当放手,给学生创造相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并不是要求教师要完全退出课堂教学,取消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相反,只有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错误,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点拨,有时甚至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当然这和传统教育中教师进行满堂灌的讲授是有本质区别的,其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的讲授,其目的在于纠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这是十分必要的。

3. 总结

总之,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可能涉及到教师、学生、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教学反思和教学实践,卓有成效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体现出应有的担当。

参考文献:

[1] 赵增明.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

[2] 尤元灯.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危机分析和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3] 张晓燕.论教育人性化——兼谈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区别[J].上海教育科研.2010(01).

[4] 王林,王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 2003(05).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思潮教学方法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