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保密文化的主要功能
2018-01-27巨乃岐王恒桓王红英于丽先
巨乃岐,王恒桓,王红英,于丽先
(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 郑州 4500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所孕育的生产力、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比政治、经济更为深刻、更为基本和更为持久的。保密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特殊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独特的生存战略和生存方式,其作用集中体现在引领方向、提升谋略、达成共识、规范行为、服务保障、营造氛围等方面。
一、思想引领作用
文化优势是最持久的优势,文化导向是最根本的导向。保密文化作为保密实践的内在动力,是保密实践的精神源泉,从深层次上引导、支配并规定着保密活动的方向、进程和结果。概括地讲,其思想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起保密实践活动的观念先导
观念先于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保密实践作为计划周密的特殊活动,是在保密观念的引导下进行的。离开保密文化的观念引导,保密实践既不可能发生,更不可能有效地进行。实践当中,保密工作时有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究其根源,就在于对保密工作重视不够,说到底是保密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这种问题只有通过提高认识、做好保密文化建设才能最终解决。可以说,保密文化是保密活动的观念先导,是保密活动得以启动、展开并顺利进行的思维起点,是保密实践自觉进行和持续开展的思想引擎,它从根本上引导并规定着保密活动的方向和进程。
(二)决定保密性质方向的思想主导
有什么样的保密文化,也就有什么样的保密思想和观念,从而也就有什么样的保密实践和活动。进步的保密文化是以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和根本出发点的,必然孕育出进步的保密思想和理念,而落后的保密文化是以维护个别野心家、阴谋家和少数剥削阶级、反动统治者的利益为最高目标及根本出发点的,它必然孕育出落后的保密思想和理念。历史事实证明,一切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阶级,其保密文化都是进步的,其保密活动也是进步的,相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阶级,其保密文化和保密活动必然是落后的。这里的进步与落后不是就保密活动的技术手段而言,而是就保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历史性质而言的。完全可以说,保密文化的性质决定保密活动的性质,从而决定保密实践的水平和方向。这是保密文化的发展从而也是保密实践的发展之内在的逻辑和历史必然。
(三)加速保密实践进程的价值引导
文化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其中,价值观念的行为引导作用是最为根本的。实践活动的开启和进行离不开价值引导,即使理论活动也是在价值引导下发起并进行的。如果价值目标尚未确立,那么既不会有行动的激情,也不会有行动的步伐。因为说到底,价值引导行为。实践证明,一切保密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保密文化的价值引导下进行的。维护主体的生存、安全和利益,是保密文化不变的和永恒的价值目标,全部保密实践都是在这一根本价值目标下展开和进行的。如果偏离这一根本价值目标,那么整个保密实践将变得毫无意义。无意义的保密实践,既没有必要存在,也不可能实际存在。可见,保密实践始终离不开保密文化的价值引领,保密文化的价值追求牵引和制约着保密活动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进程。
(四)推动保密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
保密实践作为保密主体维护自身生存、安全和利益的特殊活动,不仅是计划周密的活动,而且是精心组织、秘密实施的活动。这种活动一刻也离不开保密文化的思维运作和理性指导。保密文化作为定型化、体系化、民族化的保密思维、保密价值观和保密行为模式,一方面源于保密实践但同时又高于保密实践,另一方面又是保密活动正常开展、顺利进行的内在动力、价值引领和理论指导。保密文化中最稳定、最核心的部分是保密思维方式和保密价值观,它对于保密实践具有决定性的支配作用,从深层次上决定着保密活动的态度和走向,规定着保密活动的原则、方向和方法。保密文化中内含的多种保密理论,如保密谋略学、保密运筹学、保密管理学、保密知识论、保密价值论、保密方法论,等等,对于保密实践的战略规划、总体设计、组织创新、体制建设、方法改进等,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智慧谋略作用
保密智慧和谋略位于保密文化的高层和高位,是保密文化的统帅和舵手。保密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增添智慧、增进谋略的过程。
(一)规定保密实践的思维起点
保密文化不仅是保密活动赖以发起的观念先导,而且是保密活动正式启动、精心组织和有效展开的思想智慧、谋略之源。保密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保密智慧和保密谋略,这些智慧和谋略无疑是保密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的战略起点和决定性环节,正是它们从根本上决定着保密思维的性质和水平,规定着保密实践的思维起点和运思方向。一方面,保密文化中的智慧和谋略,作为保密文化中的最高韬略,规定和决定着从事保密实践活动的人们的保密意识和思维,反映着保密实践活动中先谋后事的规律;另一方面,保密文化的性质和水平,规定和决定着保密文化中保密智慧和谋略的性质与水平,从而也就规定和决定着保密主体保密思维和意识的性质与水平,进而也就规定着保密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由此可见,保密文化是保密智慧和谋略的源泉,保密智慧和谋略是保密实践活动的思维起点。事实上,保密智慧和谋略是深思熟虑的保密思维,是引领、驱动和支配保密实践的思维起点和运思过程。
(二)规划保密实践的战略方向
保密文化作为主体在维护自身利益,保障自身生存、安全和发展需要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保密精神成果的总和,从根本上说是主体应对各种挑战、保障自身安全的生存智慧、生存战略和生存谋略。就此而言,保密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以安全为其根本价值取向。保密实践作为保密文化的物质表现和现实运动,同样是以安全为其根本价值取向。保密实践所要追求和保障的安全,不仅有当下的、直接的和现实的紧迫安全,而且有未来的、间接的和长远的根本安全。这也就是说,保密实践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是一项求生存、保安全的特殊社会活动,又是一项求生存、保安全的特殊社会事业。而无论作为一项特殊社会活动还是一项特殊社会事业,其高效有序的运行和持续健康的发展,都离不开保密文化中保密智慧和谋略的滋润与营养。毫无疑问,离开保密智慧的光芒照耀,离开保密谋略的运思筹划,保密实践必将困难重重,保密事业必将半途而废。正是保密文化中特有的保密智慧和谋略,帮助人们认清了生存环境的险恶和挑战,擦亮了生存安全的意识和耳目,确立了保密事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保密实践的目标和重点,筹划了保密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指明了保密实践的方位和方向,保证了保密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保密实践的统帅和舵手,构成保密事业的智囊和智库。
(三)描绘保密实践的蓝图方案
保密文化作为保密实践的观念先导,要由观念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由思想精神的意识层面转化为现实可感的物质层面,必须先提出保密实践的行动方案和实践蓝图。而要提出保密实践的行动方案和实践蓝图,必须有独特的保密睿智和韬略,必须经过周密的思维和精心的谋划。否则,保密文化的意识观念就不可能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的保密实践活动。正是保密文化中内含的保密智慧和谋略,构成保密实践的思维起点,规定保密实践的战略方向,描绘保密实践的蓝图方案,谋划保密实践的行动路线。全部保密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围绕这一观念的蓝图方案和行动路线图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保密智慧和谋略作为保密文化的高层睿智和韬略,不仅是对保密实践活动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运用,而且还是对保密实践活动方式方法和路线途径的精心筹划与设计,是以蓝图方案的形式对整个保密实践活动的目标设定、方案设计、活动计划、步骤安排、路径选择、过程调控和实践要求。可以说,保密实践的蓝图方案完全出自保密文化中的高层智慧和高位谋略,保密蓝图方案本身既是保密智慧和谋略的集中体现,更是保密智慧和谋略的对象化、具体化。
(四)化解保密实践的困难危局
保密实践作为主体保障自身生存、安全和利益的特殊活动,不仅直接关系到主体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而且它本身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经常会遭遇各种复杂困难的局面,甚至陷入未曾预料的危难境地。保密实践要摆脱困难、走出绝境,离不开保密智慧的神机妙算,离不开保密谋略的巧思妙用。兵书《六韬》就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是保守机密,计谋最重要的是不被识破。由此可见,不仅在军事行动上要保守秘密、隐蔽企图、善用计谋,在任何博弈中亦是如此。保密文化中的保密智慧和谋略不仅是保密实践组织运行、有效开展的观念先导和思想源泉,而且是保密实践中克服困难、破解危局、化险为夷的独特睿智。保密文化内在的保密智慧和谋略有声东击西的方法、隐真示假的方法、欲擒故纵的方法、将计就计的方法等。实践证明,保密智慧和谋略对于保密实践的功能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和独一无二的。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巧用智慧和谋略指挥的“四渡赤水”之战,用兵如神,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化解了重重困难危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真可谓神机妙算!这其中就有着对保密智慧和谋略的灵活运用,是保密智慧和谋略特殊作用的生动体现。
三、价值认同作用
保密文化的最大功能是价值认同作用,它具有凝结价值共识、形成共同理想、内化审美情趣、强化精神意志等重要作用。
(一)形成保密实践的价值共识
文化的最大功能是价值认同作用。保密文化的价值共识作用就在于,它能凝聚保密主体的人心和力量,使所有的保密主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确立共同的价值原则,达成共同的价值选择,进行共同的价值实践。首先,保密文化能够确立主体间共同的价值取向。保密文化作为主体维护自身生存、安全和利益的文化,意味着保密主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这就是严守秘密,维护自身生存和安全。保密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就在于此。其次,保密文化能够确立主体间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原则。保密文化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维护主体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保密实践作为维护主体生存和安全的活动,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通常都是由国家和社会团体组织、领导的活动,因此必然是维护国家和集体安全的活动。保密文化作为国家和社会团体及其成员共同持有的文化,必然奉行国家和集体利益最高原则,所有的保密主体都必须自觉地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确保国家和集体的安全。原因很简单,如果国家与集体的安全、利益得不到保障,那么作为成员的个人安全和利益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共同的利益产生共同的文化,而共同的文化又使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再次,保密文化还能够不断强化保密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保密文化固有的价值性和目的性,要求主体必须把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正是由于保密主体间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保密主体才能在保密文化的指引下,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标准、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才会在保密文化的旗帜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效地发挥文化所独有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二)坚定保密实践的共同理想
从事保密实践的过程,既是保密主体自觉践行保密文化的过程,也是保密主体不断强化保密文化的过程。保密主体之所以能够在同一个文化旗帜下共同行动,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安全和利益,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而在这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中,同时也包含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政治信仰。事实上,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中的“价值”,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关系型价值,即客体对主体、事物对人、手段对目的的价值;一种是自足型价值,即主体对自身、人对自己、目的对本身的价值。自足型价值不因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种永恒性、持有性价值。关系型价值由于受外部条件的直接影响,因此是一种不确定的和消费性的价值。显而易见,自足型价值高于关系型价值。价值追求在对象意识的层面上,往往表现为关系型价值,常常以追求钱、财、物等物质价值和真、善、美等精神价值为目标,在心理上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欲望和态度;价值追求在自我意识的层面上,往往表现为自足型价值,常常以追求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根据为目标;价值追求在认识和精神层面上,表现为科学的理性认识、崇高的精神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保密文化不仅追求外在的关系价值,以维护主体共同的生存、安全和利益为使命,而且追求内在的价值,以维护主体有意义的生存和发展、维护国家和集体的荣誉和尊严为更高价值。保密文化的价值认同作用更高更重要的表现是后一个方面。正是保密文化中的理性思想、崇高信念和坚定信仰,使得保密主体汇聚在同一个文化旗帜下面,形成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整体,具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选择和价值共识。
(三)统一保密实践的审美情趣
保密文化作为主体维护自身生存、安全和利益的实践能力和精神成果,不仅表现为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而且表现为共同的兴趣、情感、爱好、愿望和心理,表现为共同一致的审美情趣。保密实践活动作为以感性的形式展开在人们面前的保密文化,既是保密文化中共同的审美情趣的现实表现,同时也是进一步强化保密实践的审美情趣、固化保密文化中审美判断、强化保密文化的情感体验的过程。正是在保密文化的驱动、引领和推动之下,保密实践才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才表现出共同的审美观念、审美对象、审美情感、审美体验,也正是在保密实践的不断进行和发展过程中,保密文化中蕴藏的精神能量才会进一步释放,才能成为凝聚保密主体价值共识,统一保密实践审美情趣,推动保密实践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共同的文化培育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体现共同的心胸,表现共同的美感,反映共同的体验,展现共同的情趣,一句话,表达共同的审美观,彰显共同的荣辱观。毫无疑问,保密文化孕育的审美观一定是以保守秘密为荣、以失泄秘密为耻的审美观,保密文化的审美观与保密实践的保密观、价值观一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荣辱与共关系。信奉和守护同一种保密文化的人们,必然坚持同一种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必然具备同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可以说,保密文化既是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和理想的精神源泉,也是形成共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精神源泉。
(四)强化保密实践的精神意志
保密实践对保密主体的要求极高,不仅要身体健康、技术娴熟、身心素质良好,而且要沉着冷静、执着灵活,更要勇敢顽强、临危不惧、百折不挠、视死如归。世间万事万物都应以人为本,保密实践尤其如此。一切保密活动最终都要落到人身上,要靠人来完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装备如何先进,保密手段如何现代化,保密精神和意志始终是保密主体下定决心、忠于职守、完成任务的最后防线和主体依托。在具体的保密活动中,实践残酷到一定的程度,或情形演变成“山穷水尽”时,再好的保密原则、先进设备、战略策略都会失去作用,唯一能维系主体既定信念与忠诚力量的只有始终不渝的保密精神和坚不可摧的保密意志[1]。然而,这种内在的精神意志并不是人们天生具有的,而是在长期的保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就其实质而言,它来源于保密文化的长期孕育,来源于主体对职业的信守、崇尚和忠诚。保密实践证明,保密精神意志是保密主体的信念、品格、胆识、忠诚、智慧、才能等诸要素的综合表现,是在最困难、最危险、最绝望的情境下对信念、职责表现出的非凡勇气和义无反顾的忠诚与捍卫。保密文化价值认同作用的至高境界和精髓就在于,它能够培育和强化主体的保密精神与意志,能够使精神力量成为主体心智功能的统帅,使强大的意志力成为主体的主宰,从而能够培养出保密事业所必需的人才,也只有真正具备保密精神和意志的人,才能够在艰苦卓绝的保密实践中披荆斩棘、百折不挠。
四、行为规范作用
国家和集体利益是保密文化中最高的价值原则和制度要求,既是保密实践活动的最高尺度,也是保密主体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对于保密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规范力,这就是保密文化的行为规范作用。
(一)规定保密实践的行为准则
保密文化作为保密主体在维护自身生存、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实践中,形成的保密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由一整套保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内含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保密法律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安全法等,以及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解放军保密条例、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等。二是保密行政管理制度。保密法规制度必须通过具体的科学管理来落实。保密行政管理制度就是保密法律规章制度在各机关和归口单位的具体化,包括秘密信息管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涉密网络管理制度、保密检查制度等。三是定密、解密和秘密变更等标准制度。定密、解密和秘密变更标准是保密工作的基石和依据。各种秘密的确定,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和权限的单位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随意妄为。在我国,所有秘密由制密单位按照具体秘密及其密级范围的规定,按照“对号入座”办法来确定,对是否属于秘密和属于何等密级不明确的事项,依照最低权限来确定。四是保密技术标准制度。保密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法和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规而制定,其内容非常丰富,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安全保密条例》《国防工程安全保密规定》等。
(二)规范保密主体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保密习惯是保密实践对每一个保密主体的基本要求,而厚重先进的保密文化又是培育保密主体良好保密习惯的观念原型和精神酵母。良好的保密习惯离不开长期而自觉的日常养成,离不开自觉的保密心理和强烈的保密意识。自觉的保密心理和强烈的保密意识作为保密文化的内在素质和精神底色,无疑是在长期的保密实践中特别是在厚重渊源的保密文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密文化中不仅包含有保密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而且包含有保密法律、保密制度、保密道德、保密准则、保密心理、保密意识等,它们是保密行为习惯养成的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主体保密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源于保密文化的浸染、熏陶和积淀,正是保密文化为主体保密习惯的养成提供了观念原型、精神酵母、心理意识和行为准则,是保密主体良好保密习惯养成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元素,对主体良好保密习惯的形成与固化具有孕育化成、润物无声的特殊作用。
(三)培育保密团体的纪律作风
保密实践的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离不开严格的保密纪律和优良的保密作风,保密文化既是反映保密团体纪律作风状况的测量仪、显示器,更是培育保密团体整体纪律作风的精神泉、营养液。纪律、作风和传统都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一种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生活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强大文化力量。就保密文化与保密团体的纪律作风而言,一方面,保密文化作为保密主体维护自身生存、安全和利益的系统思想和精神成果,本身就包含一整套保密行为规范和实践要求,它们本身就是保密文化中极为重要而又非常丰富的保密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位保密主体都必须遵守的铁的保密法纪;另一方面,保密文化作为保密实践中形成的保密实践能力和活动方式,本身又是保密主体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态,是主体以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是主体保密心理、保密意识、保密思想、保密精神和保密规范的动态体现,是一种以作风、习惯、礼仪、传统等形态显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一句话,是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共同一致的保密行为文化,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个人的保密习惯和行为模式,而且包括团体的保密作风、保密传统和保密风尚;再一方面,保密文化作为保密实践的长期积淀和思想结晶,本身具有“修于内而形于外”的特点,既是保密主体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内在规定,又是保密主体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外在表现,既体现为主体内在的精神品质、道德素质和思想作风,又表现为主体外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精神风貌[2]391。更为重要的是,保密文化是保密主体精神上的“钙”,没有保密文化,保密主体的理想信念就不会坚定,保密主体的精神上就会“缺钙”,保密主体就会得“软骨病”。原因很简单,保密文化作为主体的精神系统,既是保密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保密主体自身形成、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内在的修养和改造始终是根本,外在的状态和风貌始终是表现,只有不断修炼内功,始终以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改造为根本,坚守保密思想阵地,守护保密精神家园,才能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有严格的保密纪律、严整的保密作风、优良的保密传统。一句话,没有保密文化,保密纪律就会松散,保密作风就会松懈,保密传统就会丧失。
五、服务保障作用
保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国家文化、民族文化、政治文化、军事文化、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保密文化维护国家安全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保障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用、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战斗力作用和维系公民利益的重要保障力作用更为突出。
(一)维护国家安全的文化软实力
维护我国家安全需要经济、军事、人口资源、工业产业等硬实力,也需要精神、制度、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软实力。保密文化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软实力。毫无疑问,一个国家要维护自身合法的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就必须首先保护好国家秘密,做好国家安全防卫和保密工作。当前的国防安全,不但面临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而且面临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不但要面对传统战争威胁,更要面对信息战争的威胁。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今天,只有不断提高保密能力,做好保密工作,才能有力提高综合国力竞争能力、军事斗争制胜能力、信息社会管控能力。保密文化之于保密工作犹如水之于鱼、空气之于生命,离开先进系统的保密文化,既不可能有正确的保密理念、智慧的保密谋略和周密的保密计划,也不可能有科学的保密理论、严格的保密纪律和坚强的保密意志,更不可能把与时俱进的保密工作做实做好。保密文化作为维护国家生存、安全、利益的观念体系和精神成果,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并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看,保密文化发挥着一般文化无与伦比的双重作用:对内,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重要、不可动摇的政治信仰力、思想感召力、价值引导力、人心凝聚力和精神意志力;对外,它是维护国家安全、防御分化渗透的战略震慑力、思想分化力、精神免疫力、核心竞争力和安全防火墙。也正因为这样,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力加强保密文化建设,加速提升保密工作质量效益,全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军事强国的共同做法。
(二)保障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保密文化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安全威胁多样化和世界政治格局趋向多极化的形势下,也是保障经济安全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家知道,经济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决定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决策和运行中,国家秘密信息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各国在加强涉密经济信息保护的同时,纷纷调整情报战略,加大对别国经济情报的搜集,经济领域保密与窃密的斗争不断升级,涉密经济信息已成为经济领域信息对抗争夺的焦点。保密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安全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使得知识、情报、信息和文化成为人类社会的战略物资,成为超越土地、资本、材料和能源的第一资源,人类社会也因此从数千年的物质经济和数百年的能源经济转变到现代的知识经济。在现代,知识、技术、情报和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国家经济振兴的核心竞争力,保守经济科技领域的信息秘密,建设系统有效的保密文化,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安全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在进口铁矿石谈判中的信息外泄、三大石油公司的重大窃密案等惨痛教训,也从反面证明保密文化建设绝非纸上谈兵,已成为保障经济安全与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经济安全与发展的思想发动机、精神防火墙、战略智能库。
(三)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战斗力
保密文化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军事实践的内在动力,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战斗力。一方面,保密文化是军队战斗力有效发挥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军队的根本职能和核心能力是能打仗、打胜仗。而能打仗、打胜仗都是以保密为其前提条件的。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军队战斗力不再是人与武器的简单结合,而是人、武器和信息的有机结合,用公式表示就是:战斗力=(人+武器+信息)×保密系数,其中的保密系数是人、保密手段和保密预警信息等的有机结合,是实际保密能力与理想保密能力的比值[3]160。可见,保密文化和保密系数之于军队战斗力具有一票否决的决定权。这也就是部队生活中官兵常说的“练为战,战为赢,不保密,等于零”[3]210。另一方面,保密文化是军事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军队战斗力、争取战略主动权的前提条件。保密文化作为军事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智慧谋略,广泛渗透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各个领域,对于提高军事谋略全局性、对抗性、威慑性、欺骗性、隐蔽性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军事谋略孕育产生、完善提高、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军事谋略任何环节上出现信息泄漏,都会导致被动甚至惨败。军事活动中只有确保军事秘密安全和高效有序利用,才能隐蔽战略意图,赢得战略主动,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因此,保密文化历来是军事谋略的重要内容,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战略家的高度重视。如今的军事对抗和较量,更是先进军事思想、武器装备效能、军事运筹能力的综合对抗和较量,保密文化更加牵动军事斗争全局,更能提升军事谋略能力和水平,更能发挥威慑作用和实战效能。
(四)维系公民利益的重要保障力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更加紧密,世界经济与各国经济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格局和总体局面,发生在遥远地区的冲突、战乱、危机等不仅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紧密相连,而且与每个家庭、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不仅是关乎国家发展利益的重大安全问题,而且也是关乎每个个人权益的现实安全问题。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联通,公民个人的身份、财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和隐私也受到史无前例的挑战,这些本该完全属于个人的信息和隐私一旦泄露出去,就会成为不法分子进行人身攻击、诬陷诽谤、敲诈勒索、财产侵害的重要依据,就会给公民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伤害,进而还会影响公民前程、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近些年来,频频出现的隐私侵权、名誉侵权、财产侵权、信用卡盗用等案件已经成为人们街谈巷议、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保密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不无关系。可见,建设文化强国,繁荣文化发展,本来就包含创新和发展保密文化,满足公民保密文化需求的内容。
六、氛围熏陶作用
保密文化对保密工作的影响,对保密主体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一)积蓄保密工作高效有序的正能量
保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既与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相关,也是各项业务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保密工作要高效有序进行,不仅离不开一整套严格配套的保密方针、政策、原则和机制,而且离不开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稳定的审美情趣、自觉的保密意识、坚强的保密意志以及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而所有这些要素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长期的保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保密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可以说,高效有序的保密工作是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保密文化,是保密文化长期润物无声、集腋成裘的能量聚积的结果和表现。毫无疑问,没有保密文化的长期熏陶、思想教育,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武装和规范保密主体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行为,正是浓郁的保密文化,在长期的宣传教育中增长主体的保密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主体的保密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主体的保密习惯,在思想熏陶中增强保密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积蓄了保密工作高效有序的正能量,才使保密的意识和理念进入了保密主体的思想,融入了保密主体的血液,成为主体自觉的情感认同、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审美情趣。
(二)形成保密法规人人遵守的好氛围
保密工作的开展,保密实践的进行,既离不开认真负责的保密精神,也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保密规章制度。稳定性、系统化的保密规章制度,无疑是保密实践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基本保证。更重要的是,保密工作的有效推进和保密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都离不开保密文化的氛围熏陶和环境保障。良好的保密文化既可以强化主体的保密意识,提高其保密认识,规范其保密行为,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保密环境,营造人人防失密、堵泄密、反窃密、诛卖密的大氛围[3]75。只有这样,保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保密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可见,保密文化对于保密实践的制度规范作用是双重的,作为规章制度的保密文化,本身就是保密实践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南,是必须遵守的纪律制度和规范要求,具有普遍的刚性约束力和准则强制力;作为环境氛围的保密文化,它又是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保密规章制度得以贯彻、落实不可缺少的环境和氛围,具有无形的行为塑造力和广泛的软性影响力。
(三)营造保密事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是关系民族兴旺、国家强盛、企事业发展有成的大事。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家间综合国力角逐不断加剧,控制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尖锐复杂,保密工作的地位更加突出,保障作用更加明显,保密任务更加繁重艰巨。保密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保密文化的引领和支持,而且需要保密文化的环境和土壤。保密文化作为保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审美情趣的思想体系,是人们对保密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保密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保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主体保密观念的形成,保密认识的提高,保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养成,既离不开保密文化的观念引导,也离不开保密文化的环境熏陶、氛围浸染和长期同化。浓郁的保密文化环境,不仅能够强化主体的保密意识,增强保密实践的自觉性,而且能够提高保密实践的谋略性、层次性,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高度自觉的保密意识、率先垂范的纪律意识、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坚忍不拔的保密精神、坚不可摧的精神意志,从深层次上孕育、涵养并增强主体严守保密纪律、忠诚保密事业、坚守岗位职责的坚定信念力、价值认同力和精神驱动力,为保密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大环境、搭建大舞台。
[1] 巨乃岐.论军事人才的“六力”培养[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10):57–62.
[2] 王恒桓,巨乃岐.走向辉煌:实现“强军梦”的理论思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3] 刘怀彦,巨乃岐.军队保密文化建设[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