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的思考

2018-01-27王文平谭鹏成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质量监测区域

□ 王文平 谭鹏成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本文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的难点出发,指出监测评价主体内容的重点在于体现工作基调与发展水平、体现创新能力与发展效率和体现产业规模与发展模式,提出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相结合等监测评价思路拓展的建议。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上下的重要热词。事实上,目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地方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政府层面也相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加快形成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为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评价迈开实质性步伐。

三大原则: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的难点

(一)指标选择应具有代表性

一般来讲,高质量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六个方面。就经济发展而言,可以通过综合实力评价高质量,也可以通过人均指标评价高质量,还可以通过行业比重评价高质量,如何在总量、人均以及比重指标等方法之间进行平衡,这是一个难题。除此以外,高质量发展还涉及实体经济、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资本市场、创新创业、有效投入、政府债务等经济发展不同领域,如何在指标选择上兼顾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领域,这也是一个难题。如果考虑再深入再具体一点,就某一个领域,用哪一个还是用哪一类指标集中反映经济运行质态,这更是一个难题。

(二)评价方式应具有差异性

各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条件、原有基础千差万别,直接决定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地域结构、产业结构布局、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不尽相同。在区域发展不同规划的影响下,不管从全国东、中、西部发展情况看,从苏南、苏中、苏北发展情况看,还是从设区市中心城区与所辖县发展情况看,区域发展差异性决定监测评价方式必须具有差异性。区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须因地制宜,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特色,因此评价结果要灵活运用,防止“千区一面”。就江阴而言,作为经济强县,更应考虑制造业转型、资本市场拓展、民营经济贡献、跨江联动效应等方面对高质量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评价结果应具有导向性

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设置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社会效益,还要突出环境影响。具体看,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注重亩均、人均、科技等质量与效益指标;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注重能耗、治理、再利用等减排、修复与利用指标;在改革开放方面,要注重放管服、降本增效、企业感受等社会效率指标;在社会发展方面,要注重文化升级、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民生便利指标。就区域定位而言,应根据产业布局特点设定目标导向,例如,设区市中心城区应更多注重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导向,周边县市则应更多注重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导向。

三大体现:监测评价主体内容的重点

(一)要体现工作基调与发展水平

高质量发展要始终把握好稳中求进的主基调,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健康、稳定、可持续,百姓消费更安全、出行更方便、身体更健康、生活更自信,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意味着产值能耗降低、污染减少、附加值提高,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意味着区域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协调。这就要求,监测内容要体现纵向发展的成果,要体现长效机制的推进,要体现短板薄弱环节的改善,监测指标要义要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

(二)要体现创新能力与发展效率

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高附加值和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的结合。从根本上看,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传统意义上“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核心要义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发展效率的全面提升。从这个角度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转向共享发展、充分发展和协同发展,实现产品服务高质量、投入产出高效率、发展技术高新化、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成果共享化和发展方式绿色化。这就要求,监测对象要集中解决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要将“三大攻坚战”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既要从投入产出效率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效率,也要从微观主体生存状况揭示区域发展创新能力。

(三)要体现产业规模与发展模式

在企业家眼里,高质量发展就是将企业做大做强,以品质求生存,靠品牌打天下;在科技人员眼里,高质量发展就是科研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单位科研经费投入足,成果转化好;在老百姓眼里,高质量发展就是住的安稳,吃的安全,用的放心;在决策者眼里,高质量发展就是让企业家满意,让科技人员满意,让老百姓满意,最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但是,高质量发展不能因此否定“量”的重要性,在监测内容中要体现不同地区发展阶段和能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看,指标体系不能片面仅追求“质”的提升,从而忽视“量”的积累,在侧重人均、占比的同时,也需要适度增加“规模总量”考核指标。

三大结合:监测评价设计思路的拓展

(一)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相结合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的内容与目的是互融互通的。今年年初,江苏省将小康指标从原来的四大类扩展到五大类,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相应指标目标值设置较高,其中,人均GDP全国的目标值是5.7万元,江苏是9万元。除此以外,增设“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指标,将“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意度”调整到70%以上,强化了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的理念,更加突出百姓的获得感。同时针对资源禀赋、主体功能、产业分工存在差异等因素,对不同地区的指标达标工作提出了不同要求。因此,在制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同时,应兼顾指标体系之间共享共用,尽量在相似指标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终实现双向同轨。

(二)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相结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供给之侧、生产之侧、产业之侧,结构性是强调非总量性、非周期性;改革是去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具体说,“三去一降一补”是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去产能上,要做好“破无效”与“立优质”指标的监测评价;在去库存上,要做好“保刚需”与“抑投机”指标的监测评价;在去杠杆上,要做好“防风险”与“强资本”指标的监测评价;在降成本上,要做好“减税负”与“降收费”指标的监测评价;在补短板上,要做好“盯重点”与“解难题”指标的监测评价。

(三)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导向相结合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地区的孤立发展,而是协同发展视角下的地区与地区之间全面发展。监测评价应积极引导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导向,发挥不同区域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强化区域之间分工协作。例如,江苏省要鼓励苏南地区“腾笼换鸟”,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低创新价值环节向苏北地区转移,形成产业链延伸;支持苏北地区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为苏南地区提供生态产品和优质农副产品,形成产业链互补。着力增强苏南城市群辐射带动功能。科学谋划苏南城市群建设,带动苏中地区跨江发展、融入苏南,实现城市之间互联互动发展。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发挥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高质量监测区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分割区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区域发展篇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