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探讨

2018-01-27魏胜辉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跆拳道训练方法高校学生

魏胜辉

跆拳道这项搏击运动讲究手脚并用,以手为辅,以脚为主。为了使高校学生更好的掌握并完成跆拳道技术动作,需要对柔韧素质训练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动作速度,进而为高校跆拳道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下面对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1.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

柔韧素质训练对跆拳道运动的学习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备较好的身体柔韧性,才能更好的完成高难度跆拳道技术动作,提高动作的优美性和协调性;并且通过柔韧素质训练能够使学生动作速度、力量等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动作的灵活性,有效防止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最后,柔韧素质训练对高校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同样具有一定帮助。下面对柔韧素质训练的几方面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1.1 提升学生的动作速度及力量

柔韧素质训练对学生动作协调性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能够提高其韧带弹性及肌肉收缩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高质量完成跆拳道动作的要求。另外,通过柔韧素质训练能够使学生关节力量有所提升,提高身体的灵活性,进而为运动意外发生几率的减少奠定基础,避免学生在跆拳道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

1.2 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

高校跆拳道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高校学生年龄特点、身体素质情况等进行考虑,针对大学生年龄大、基础较弱和课时安排不多的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对柔韧素质影响因素的分析,了解跆拳道运动对哪些重点部位的柔韧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并将其作为训练和发展的重点。柔韧素质训练时,教师对学生腿部、髋部柔韧素质的训练进行重点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柔韧素质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柔韧性,使其动作更加标准和规范,提高动作质量,最终为高校跆拳道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1.3 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意志品质

柔韧素质训练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在训练过程中因韧带拉伸一类的原因可能使学生产生较多的疼痛感,若学生没有足够的毅力便不能克服身体疼痛和心理压力,无法使柔韧素质训练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相反通过长期坚持,学生的意志品质必然能够得到加强,可见长期的柔韧素质训练能够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承受能力的提升等提供更多支持,促进高校学生未来发展。

2.如何有效发挥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

为了促进柔韧素质训练作用的发挥,需要对训练方法及策略进行合理应用,下面对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1 动力拉伸训练

该种训练方法需要结合具体动作和一定的规律进行使用,多次重复进行拉伸训练,通常情况下主要分成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在静力拉伸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动力拉伸训练,训练过程中,应对拉伸速度、程度等进行控制,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肌肉过度拉伸之后,神经便会把信息反馈至大脑中枢系统,神经细胞结合大脑中枢系统获得的信息形成拉伸反射自我保护机制,拉伸力度有所减少时肌肉自动恢复,此时拉伸训练便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及价值,因此若未能对拉伸速度、程度等进行合理控制,随意增加拉伸速度和强度,不会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甚至可能引发韧带拉伤问题,可见动力拉伸前的静态拉伸十分必要,能够使学生神经感知得到放松,之后通过缓慢增加拉伸强度的方式进行动力拉伸训练。

2.2 静态拉伸训练

被动拉伸和主动拉伸为静态拉伸的两种训练方式,通过静态拉伸训练,能够使学生肌肉、韧带等被拉伸至一定的程度,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酸痛、胀痛以及疼痛,此时需要将拉伸动作维持一段时间,保持静止,使肌肉、韧带等得到长时间刺激,让学生逐步适应这一拉伸强度。应用该种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的目的便是使学生加强对自身肌肉和韧带极限的了解,能够逐步适应并超越原有极限,并且有效避免过度拉伸受到伤害的问题。在实际的跆拳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本班学生分成两两一组,相互帮助完成静态拉伸训练,最初使学生进行适当的无疼痛感拉伸训练,将各部位拉伸训练时间维持在四十秒左右,之后缓慢提高拉伸深度,直至学生产生酸痛、胀痛等感觉时维持相应的拉伸动作十秒左右,多次重复训练。

2.3 PNF拉伸训练

该种柔韧素质训练方法也被称为神经肌肉促进疗法,从医学的领域讲,对肌肉损伤问题的治疗具有较多的帮助,在柔韧素质训练中,PNF拉伸训练主要指一次静态拉伸,之后立即开展一次固定外力等比例强度肌肉拉伸训练,确保在静止状态下学生韧带长度得到延长,多次重复训练后韧带能够稳定增强。PNF拉伸训练使学生肌肉在最大等长收缩结束时才能放松,伸展阻力有所降低,当然对该种柔韧素质训练方法进行应用时教师需要对等长收缩非爆发性的特点进行了解,一名学生进行练习时,另一名陪练学生需要在等长状态下提供单一的阻力,静止时增加较小的助力,缓慢增加阻力的时间控制在两秒左右,维持动作的时间控制在四秒左右。

3.柔韧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分析

为了提高柔韧素质训练作用及效果,教师需要对几方面注意事项产生足够重视,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减少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3.1 柔韧素质训练要有恒心

柔韧素质训练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学生柔韧素质发展较慢,消退很快,一旦间断训练便会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需要使柔韧素质的训练贯穿至整个学期课上及课下,提高阶段确保学生能够坚持每天进行柔韧素质的训练,保持阶段也需要保持一周3至4次的频率。

3.2 柔韧素质训练需要具备较强的耐心

高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至23岁左右,这一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基本结束,肌肉、韧带以及关节的柔韧素质不高,并且很难对其进行改变,因此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进行正确使用,鼓励学生坚持。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柔韧素质训练实用技巧进行传授,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进行鼓励,减少学生焦躁情绪,最终为高校跆拳道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柔韧素质训练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3.3 科学、灵活地安排柔韧素质课堂训练内容

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跆拳道教学时,最初阶段可以设置较多的柔韧素质训练内容,例如在课前热身运动和准备活动环节增加柔韧素质训练内容,并且将时间进行适当延长,通常情况下可维持15至20min,并且训练过程中需要使学生各个身体部位均得到有效的拉伸。在一节课的教学工作结束前,同样可以进行适当的柔韧素质训练,并且将训练定位在恢复及放松上,通过静力拉伸方法使机体得到放松。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能够为跆拳道教学课堂时间的节约、柔韧素质实效性的提升等奠定基础,并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柔韧素质训练兴趣。

3.4 柔韧素质训练和力量训练的合理结合

为了提高跆拳道教学工作效果,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柔韧素质训练方面的工作加强重视,还需要兼顾力量训练方面的内容。前者能够使学生动作更加灵活、柔软,后者能够为学生肌肉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柔韧素质训练和力量训练有效结合的情况下,能够使学生柔韧性、肌肉力量两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在两种素质的协调发展下,能够让肌肉“韧而不僵,柔而不泻”,使柔韧素质训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3.5 应用适宜的训练方法,加强不同方式的联合应用

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柔韧素质训练和专业性训练具有一定差异,例如在课时安排等方面较少等,为了促进高校学生柔韧素质的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师需要加强对柔韧素质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能够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对训练方法进行调整,使高校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行训练,为高校跆拳道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即使在学生毕业之后,也能够以这种方式进行柔韧素质的训练,最终为学生柔韧素质发展、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等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教师需要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组合方面的工作加强研究,前面已经对动力拉伸训练、静力拉伸训练以及PNF拉伸训练方法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柔韧素质训练目的、时间安排、学生个体差异、机体部位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对多种柔韧素质训练方法进行联合使用,跆拳道课堂最初阶段,教师可以对后两种训练方法进行应用,在学生的肌肉、韧带等得到一定的拉伸后,应用动力拉伸训练方法。通过训练方法的组合应用,教师能够对静力拉伸训练方法韧带、肌肉增强方面的优势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之后通过动力拉伸方法提高肌肉迅速收缩能力,最终使学生动作速度得到更好的发展,为跆拳道技术动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4.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促进高校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跆拳道技术动作,需要加强对柔韧素质训练方面工作的重视,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柔韧性的提高等奠定基础。本文已经对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高校教师能够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并参考文中训练方法对柔韧素质训练工作进行调整,为柔韧素质训练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提供更多保障。

[1]马亚萍.柔韧素质训练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5):41,43.

[2]黄金玲.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柔韧素质训练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2):68-69,128.

[3]康高超.高校跆拳道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体育时空,2013(21):103-103.

[4]韩伟.浅析大学生跆拳道课的柔韧素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6):194-195.

[5]孟云鹏.柔韧素质在跆拳道运动中的作用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92-93.

[6]常化洁.体教专业跆拳道专选课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5):75-77.

猜你喜欢

跆拳道训练方法高校学生
跆拳道奶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嘻哈跆拳道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