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体育中考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8-01-27蔡水看
蔡水看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施,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检查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
动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以此同时其负面问题也相伴而生。如:有些学校未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长期加强体育考试项目的训练;有的教师将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变成了一成不变的体育中考项目训练课;有些学校将体育课变成了中考项目训练,以体育中考项目代替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除了中考项目外,其余运动技能、运动技术及教学质量也引人堪忧……如何有效借助体育中考渠道,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个体育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课题。
1.改变传统观念,贯彻实施《课程标准》
体育考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而不是让体育考试是成为学校体育的“指挥棒”,为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厦门市体育中考项目上不断调整,至今已有100米、立定跳远、中长跑、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等项目,既有必考内容,也有自选项目。但不管怎样,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就是:为了所谓的中考成绩,大多数的学校、体育教师忽视了运动技能的传授。有些体育教师以运动训练方法作为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变成了运动训练,违背了体育教学规律,体育课变得单调乏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难以有效实施。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第一执行人,这种变“应试体育”为“快乐体育”的观念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师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体育课,以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去施行每节体育课,从而决定了每节体育课的性质和课堂效果。许多体育教师为了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最终成绩,从初一开始,就对学生长期进行体育中考的专项训练,有的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三年如一日。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是有违国家的教育主导思想、有违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有违体育运动的原则、有违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它将给体育教学、带给学生的一生的负面影响,是一种非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体育教师改变“应试体育”教育的观念是必需的,而且是迫切性的。
2.抓好体育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课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并安排大量的体育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的身体运动,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进体质健康。体育课要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长。体育课成绩应计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总分中,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尤其是体育教师面对升学率以及用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教学时,有些教师重复地组织枯燥而呆板的教学活动,严重冲击了学校体育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们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重“教”轻“学”、重知识的灌输、轻能力发展和学习情感的培养,用考试代替了评价,陷入教→考→分数→升学的漩涡。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朗、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3.结合教学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体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多数体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缺乏新意;教学实践中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体育中考内容;从而导致了学生体育课感到失去兴趣,体育教师则很难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发育。为改变这种困惑, 教师应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上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该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如可安排越野跑、健美操、武术操、街舞、网球、保龄球、飞标等内容,这些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禅益。
4.完善中考制度, 科学设置考试项目
在全方位的教育和压力下,体育教学的地位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都得到相应提高,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关心和重视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质的提高有了质的改变,教师的思想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所有体育教师将体育中考的内容列为教学内容,树立重要的体育中考思想意识。实践中又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以体育中考分数为追求核心内容,集训与课外时间也被利用到体育训练中,这种训练方式严重违背了新课程体育教学理念。可见,体育中考项目设置科学合理的重要性,项目的设置首先要有所依据,要做到有章可寻,既要有健康素质项目,又要有运动技能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设置了符合我国学校实际情况、简便易行的测试项目,它们的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在多年的学校体育实践中得到了证明,这些测试项目涵盖了人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多各方面。所以体育中考的项目设置要能促
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项目进行有选择性的设置。项目设置应考虑终身体育的需要,尽可能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等具有群众基础的项目。对运动技能项目不再仅考察单个技术动作,而应当考察技术动作组合,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于体育锻炼。考试项目设置要征求体育教师、学生的意见,尤其要考虑青少年的意愿,避免学生运动技术单一化。
5.适当增加权重,发挥考试激励功能
增加体育中考权重有利于促使学校更加重视体育,使学生关注健康并积极锻炼身体。如果分值或者标准过低,没有区分度,体育考试的激励功能就会弱化,就不能达到促进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当前,全国各省市学校也采取增加初三体育课,加大体育中考的分值比重和增设考试项目的做法,如武汉45分,贵阳、长沙、上海、重庆、成都等位50分,济南高达60分。很多省市已经由原来3个项目增加到多个项目的选择。厦门市中考总分30分,分值过低导致高分与低分的差距不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社会、家长形成了误解,认为体育并不那么重要,认为考下来差距不大分数拉不开,文化知识抓一抓就可以弥补回来,更不谈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尤其在体育中考录取中,没有限定体育考分的及格线,不管考生考多少分,甚至不及格也一概计入总分。照样可以被高一级学校录取。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体育成绩不及格不得毕业,不得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精神(丧失运动能力的残疾学生和有伤病的学生除外)。从这方面说明一点厦门市中考的分值还不够重,对学生的升学起不到一定“震慑”作用。以至于现阶段的体育中考分值无法让学生、家长、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和学生出现了体育考不好没关系分数不多拉不开距离,从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可以弥补回来差距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
总之,要改变这一现状,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构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对于体育这门特殊的学科,教师必须了解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当前体育中考的现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体育课堂教学真正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1]张海涛.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学探索,2016,3 .
[2]杨国军.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的因素及发展对策初探[J].体育教学,2016,9 .
[3]朱琳.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