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2018-01-27白光斌郭玉麟张大千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系体育评价

白光斌 郭玉麟 张大千

1.前言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评价评什么,怎样评,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基本观念和导向,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现行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体育教学评价理念、方法、内容、指标等的不合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应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正确导向、服务和激励功能的体育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改革的手脚,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了许多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表面上看似客观,实际上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存在着重教师的教学表演能力,而忽视他们创造力的表现以及学生参与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总体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体育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及具有可靠、可操作性的相应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人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和手工查阅我们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收集了一些有关体育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整理出了我国目前关于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并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展望。

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朱少华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中指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体育素养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和体育锻炼习惯。而传统体育学习评价只注重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用统一单一评价方式和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也偏重于“鉴定”、“分等”属于一种奖惩性评价,评价结果,主要用作判断教师是否具备奖励或惩罚的条件,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1】。

陈为在《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指出现在评价体系单一,存在着现行体育教学评价不能体现体育教育的目标;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单一性以及不科学性;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等不足【2】。

魏胜辉,颜海波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与规划》中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体现在简化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的评估目的,评估过程形式化,人工化的简化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主要从社会学范畴的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异化的原因包括社会合理化,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观念固化的影响。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评估系统的六大措施:评价目的科学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指标关注性,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科学的评价方法【3】。

苏玥在《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指出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评价理论、教学反思理论以及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步骤、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初步构建了该体系的三级评价指标【4】。

王发昌在《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步伐越来越快的形势下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确有必要。而改革不是简单的废除某一种评价方式,因为任何评价方式都有特定的功效,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建立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确保体育教学培养人才与社会需要及社会发展接轨【5】。

张继生,杨麟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中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育教学评价不能体现体育教育的目标2.评价主体不够全面3.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缺乏科学性4.评价功能发挥得不够。还指出了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有:1.评价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2.评价标准的个体性与发展性3.评价方式的开放性与动态性4.评价功能的多维性与互补性【6】。

王大广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相关因素研究》中指出体育教学评价是以体育教学中基础的各要素为评价对象,利用科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教育因素的过程、效果评价和评价活动的判断。即通过体育课的评价,促进学生进步,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提高体育教育的价值。根据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对体育教育和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分析,对我国体育课的评价,提出科学理论依据和合理的学科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评价、研究、研究体育课评价体系、传统的体育课评价的基础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新构思的“体育教学评价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的评价,在体育课程上,在体育课上具有对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的研究效果有助于提高体育课评价理论的发展,提高体育教育改革和体育教育质量【7】。

佟铸,李贵阳在《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中指出体育教学评价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然没有实现系统的理论总结,特别是在向素质教育思想转型的过程中,更缺乏实践的全面检验。从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尚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体育教学评价认识有偏差;体育教学评价思想观念陈旧;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缺乏科学性;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单一【8】。

高斌,徐明欣,李瑞年,王秉彝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中指出根据教学评价目的性分类可分为1.管理性评价,它是教学管理部门为实现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2.研究性评价,它是对教学评价的新方案、新技术、新标准,或针对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运用教育实验法或可操作的手段及程序收集资料而进行的评价。3.诊断性评价,它是为了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性建议,以便实施教学补救和因材施教【9】。

孙冰川,唐成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多元评价模型的研究》中针对目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尚且存在的问题,结合普通高等体育教学规律的探讨,建立了一套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模型,共包括三个等级的评价因子,通过确定权重系数,较全面地反映了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等【10】。

刘志红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中指出在教育学、评价学的理论指导下,对评价、教育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论述,揭示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规律。对体育教学评价现实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揭示出其根本原因是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冲突【11】。

李广宁、闵春辉、龚宁在《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阐述了传统体育教育评价的不足之处,对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课教育评价体系的对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设想【12】。

张树巍、张劲松在《对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中指出构建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文中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认识做了详述,指出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有:信息反馈功能,体育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并且指出了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蛀牙哟问题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目的认识的不明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单一、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等方面【13】。

蔡瑞广、邱梅婷等在《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中指出现代体育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纯生物观的影响, 现在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是以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为核心的体育教育评价体,这种传统的评价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背离了高校体育的目的。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服从体育教学目标;2.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3.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作用;4.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易操作【14】。

黄祖文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路径探索》指出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不足;评价定位失准:内容存在偏颇等问题。指出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走向:大力革新体育教学评价的理念和内容;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三个发展方向【15】。

杨宇飞,段红安在《构建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设想》中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设想是基于这种背景应运而生【16】。

甄丽月在《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有五点:1、高校体育教学本身具有可操作性;2、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具有可操作性;3、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可操作性;4、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支持;5、高校具备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条件【17】。

范汝清、马琳等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指出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有:人才管理理论、行为目标模式评价理论、教学目标分类模式评价的理论。还指出了建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四项原则【18】。

吴坦在《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的研究》中指出高校体育评价系统的实施现状中存在着:体育教学评价定位不合理、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不均衡的问题【19】。

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展望

3.1 突破单一量化评价模式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采用的是“构建评价指标—确定量化权值—加权平均求和”的评价模式。该量化评价的方法有优点的一面,因为科学的指标体系具有简明性、完备性、独立性、联系性、客观性等特点,因此能够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的实质,运用模糊综合评分的数学方法,有助于体育教学量化评价。

3.2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与观念的发展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引导下,社会对未来体育教师的认同已从“专业技能型”向“广博智慧型”转变。

3.3 重视个性差异,改革评分方法

体育课考核的评分方法,将取决于评价的不同类型。“绝对评价”是用来衡量每个学生达到“客观标准”的程度,所对应的是“绝对评分”。“自我相对评价”是用来衡量个人的“进步幅度”,所对应的是“自我相对评分”。

4.结论

虽然现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内容与指标细化工作,科学体现新《纲要》的目标要求。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应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应实现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改变,充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体育学习评价标准的设定,要充分体现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直观性与客观性。

[1] 朱少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4.

[2] 陈为.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09(8):171-171.

[3] 魏胜辉, 颜海波.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与规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4(5):10-13.

[4] 苏玥.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 王发昌.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6(1):103-106.

[6] 张继生, 杨麟.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5):106-108.

[7] 王大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相关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8] 佟铸, 李贵阳.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J].体育学刊, 2003, 10(3):90-93.

[9] 高斌, 徐明欣, 李瑞年,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体育学2 003, 10(6):77-80.

[10] 孙冰川, 唐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多元评价模型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0(1):69-72.

[11] 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7.

[12] 李广宁, 闵春辉, 龚宁,等.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 2005, 27(5):71-72..

[13] 张树巍, 张劲松.对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7(1):131-133.

[14] 蔡瑞广, 邱梅婷, 步秀青,等.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7(1):78-82.

[15] 黄祖文.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路径探索[J].科技展望, 2017, 27(10).

[16] 杨宇飞, 段红安.构建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设想[J].体育学刊, 2014(3):100-103.

[17] 甄丽月.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11):121-121.

[18] 范汝清, 马琳, 袁玉涛.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 2011(18):65-66.

[19] 吴坦.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的研究[J].田径, 2017(5):21-22.

猜你喜欢

体系体育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们的“体育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