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排球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1-27杨柳青张原平
杨柳青 张原平
排球是世界三大球之一,虽然在项目的推广与影响力方面与足球、篮球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体育运动热潮日盛,排球已然成为深受大众欢迎与热爱的运动项目。纵观整个排球发展史,我国曾是一个排球强国,国家队在世界上也有着辉煌的战绩,只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排球人才后备力量短缺。高校作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主阵地,在开设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素质、培养体育人才、促进体育运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排球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责任。那么,如何提高高校排球教学水平,培养排球人才呢?下面即对此展开探究。
1.高校开设排球课的重要意义
排球曾经的辉煌与发展丰富了高校排球文化的内涵,对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众所周知,“女排精神”曾经激励几代人奋发图强,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鼓舞。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排球项目,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排球运动中去,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进而为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兴趣爱好正处于发展阶段,外界环境的影响仍然十分重要。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因势利导,引领大学生进入正确的生活运动轨道。排球运动作为一种健康、高雅的体育运动项目,其运动量和强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节,适合不同体质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恰恰是高校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手段。再次,有利于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排球运动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至今,始终呈现一种健康、积极的姿态。这种排球文化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内涵,推动着校园运动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把学生培养成为集知识、技能、智慧、体魄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的培养目标,而借助排球教学恰恰能够让学生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高校体育排球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日趋完善,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与不足,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的现实存在,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限制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校园建设的发展。具体到高校排球教学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够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排球的知名度不及篮球和足球,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多数学生并没有排球基础,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在初次学习时难免带有紧张情绪。加之排球基础技术的学习相对枯燥,技巧性又较强,学生在最初训练阶段普遍表现出对抗情绪,尤其随着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他们更加倾向于轮滑、街舞等带有一定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对排球鲜少问津。另外,在高校的各类比赛活动中,排球比赛相对较少,即便有也大多只有有限的运动员和裁判员,很少有人观看比赛。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使得排球的魅力被遮盖,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2.2 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老套
纵观当前的高校排球教学,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排球教学的目标认识不够明确,这虽然并没有偏离教学的既定轨道,却毫无乐趣可言,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排球人才。首先,教学内容狭窄。在排球教学内容方面,很多教师偏向于单一化,他们更多地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力量的训练,却忽视了对于排球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的渗透,更没有将排球运动和学生的其他素质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对于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理论培养仍然是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进行单一、重复的强化练习,无法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加之缺乏与教师的互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付了事,无法对排球形成全面的认识。再次,考核制度单一。在考核的过程之中,一刀切的现象仍然存在,除了考查学生单个的排球技能,便是考查双人的对传和对垫,针对性不强,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
2.3 生源质量不高,整体水平待提高
作为一项在一定竞赛规则的指导下的对抗运动,排球对运动员的技巧和体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想使排球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大概需要8~10年的培养时间。所以,在挑选排球人才时,年龄范围多是11~13岁。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在读小学,而我国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很少涉及排球,更不要说组成基本的排球队、完善相关的场地及设施了。即便在初中阶段,排球训练也多是最基础的训练,无法选出特长生组建排球队。受此影响,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此感到陌生,排球人才的培养举步维艰。
2.4 教师综合素质不足,教学任务繁重
诚然,当前的高校教师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水平,有着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出众,同样无法保证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一点在高校排球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有的体育教师不是专门的师范类院校毕业,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缺乏全面的考虑,整体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并不单单是排球教员,还担负着多个其他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综合性了解,无法获得全面的学生实际及需求。
3.高校体育排球人才培养对策
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阻碍了排球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人才需求实际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排球这一项目来说可以从以下措施进行。
3.1 以兴趣为导向,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排球人才培养方面,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将兴趣的激发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点。首先,突破惯例,给学生轻松的学习体验。在实际的排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突破旧有的教学惯例,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想象力、创造力,在枯燥的理论与技能知识中渗透娱乐因子,以寓教于乐、先感悟后认知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内容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中不自觉地掌握基本知识及原理。其次,调整顺序,从学生兴趣点入手。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意气风发,对成就和未来充满期待。基于此,教师在排球教学时可由扣球的学习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大力扣球时的弹跳力和肢体力量所带来的瞬间的美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能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排球的乐趣,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次,以兴趣为导向,适时引入游戏。适时加入一些有趣的排球游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游戏时,教师不能太过随意,要结合排球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与具体内容有选择地进行,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为排球教学助力。
3.2 实施分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家庭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表现在学习中便是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的差异。这就给高校的排球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仍然采用“一锅端”的方法,则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想要更多地培养新时期的高素质排球人才,必须从学生的差异入手,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排球基础水平、心理和生理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尽其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比如,在排球教学之初,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排球的认知程度进行分组:A组为提高组,主要组员是中小学学习过排球,基本功较好者;B组为普及组,主要组员是会简单的传垫球,但不稳定者;C组为基础组,主要组员是很少或从来没有接触过排球者。分组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实际对各层次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弱者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使强者获得更多的受益,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样便能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面的排球知识和技巧,设计不同的排球活动,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培养出更多学业有成、身体健康的新时代人才。
3.3 强化体能锻炼,缩小现实差距
体育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反应速度。大学生群体普遍精力旺盛,神经、肌肉、骨骼发育日趋完善,恰恰需要适当的体能锻炼,以保证技战术水平。尤其排球运动作为一种体能消耗快的运动,更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这是所有技能学习的基础所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当加大技战术练习的强度和密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肌肉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排球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借助一些肌肉耐力训练,促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及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倒地起立、空中动作的变化和平衡掌握。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增加反应能力的培养。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在排球运动中至关重要,而学生的自身素质各有不同,因此反应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比如,各种信号的起跑,看手势的移动步法训练等,教师可以在练防守时突然改变抛球、击球方式,采用不同角度、弧度抛球,训练学生的判断反应能力。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便能具备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运动素质,从而实现更大意义上的自我提升。
3.4 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强化专业能力
要想培养排球人才,除了不断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要有一个十分关键的角色——教师。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其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高学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积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给教师创造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必要时还要聘请排球方面的教练,对教师进行指导。其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大部分学生是零基础,对教师的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广大教师必须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少走弯路,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协调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与学生进行良好、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反复耐心地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指导,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感情。
4.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排球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引起了高校的重视。由于排球教学内容有着健身性,娱乐性和终身性等丰富的特点,想要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所以,广大教师要在教学中摆正思想,提高认识,正视排球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现实中突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积极探索解决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排球学习的乐趣,轻松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要领,以强壮的体魄和灵敏的反应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成为合格的综合型排球人才。
[1] 刘波,田德林.体育院校排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2] 陈文博.高校体育排球人才培养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7(6).
[3] 周珂.关于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4).
[4] 陈勇华.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现状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8).
[5] 汪婕.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教学探讨[J].新西部旬刊, 2016(10).
[6] 焦峪平,黄世光,陈春燕.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体育师友,2012(3).
[7] 卫业钧,试论高校排球教学的优化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5(10).
[8] 陈建.高校排球文化的发展研究[J].山东青年,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