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分层教学

2018-01-27王曦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田径背景分层

王曦

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尊重、赞赏、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发展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习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田径课程也需要融入新课程教育环境,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入手,尝试把分层教学法渗透到田径课程教育实践当中,以提高田径课程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丰富田径课程理论和实践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分层教学的全面推广与实施也是素质教育、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田径课程改革的需要。

1.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分层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班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水平,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水平,确定层次划分,以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田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需要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心理学基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田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法的革新和创新,是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改变以往仅仅把田径看成枯燥的跑、跳、投的错误认识。分层教学法在田径课程中的推广与实施需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空间特点的课程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运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田径运动参与的成就感和热情,激发学生的田径运动潜能。另外,分层教学法在田径中的运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实际,找到自己的定位,让自己能够在符合自己层次范畴内最大限度得到提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心理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学生在田径运动参与过程中也能得到最大的尊重,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

1.2 教育学基础

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田径课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吸收和借鉴多种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或假说的基础上提出的。首先,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存在一定差异的,针对每个学生所定位的层次和能力水平也应当有一定区别,教育者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和能力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策略,才能最大现代发挥各自专长。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谈到“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能力基础是不同的,教育者需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学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就是在因材施教理论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科学合理制定分层计划;其次,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把学生置于属于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发挥最佳教学区的潜在水平。田径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实施就是把学生划分到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田径运动参与兴趣,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最大的发挥和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 经典学习理论

现代倡导的经典学习理论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这些理论主要包括: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校田径课程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信念、态度和知觉,这些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人与人差异的内部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教育过程在于知识的建构活动本身,学习活动过程不是单纯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建构知识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在建构知识中,学生由于存在客观差异,对知识的建构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把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层次,引导和建构知识系统,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分层教学的设计

2.1 实施的流程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程分层教学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实施前对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水平进行测试,主要测试的内容包括技术能力,以及速度、协调、灵敏、力量、柔韧、耐力等运动素质发展水平,由此确定分组依据,根据班级规模确定等级层次。

2.1.2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水平制定相应的分层教学实施目标,选择合理适合该层次学生难度需求的田径运动项目内容。

2.1.3 组织实施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分层实施计划,选择教材,认真备课,撰写教案,组织实施田径课程教学,并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确定学生内部分层调整计划。

2.2 实施的注意事项与变量控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田径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2.2.1 层次的差异性需要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也要体现差异性,体育教师需要承担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2.2.2 不同层次学生都要遵守相同的教学大纲执行标准,教学进度需要根据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做出相应的调整。

2.2.3 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无形当中可以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目标努力。

2.2.4 教学手段的选择、具体练习方法和评价方式要体现多元化,这也是分层教学特点所决定,尽量避免对学生自尊心、自信息的打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田径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否则,非但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之效。需要控制的指标主要包括:①气候因素。分层实施的前测工作需要选择气候适宜,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因大风、雨雪天气造成的测试结果不准确;②身体因素。在测试前对学生的身体状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学生感觉身体不适,如:发烧、眩晕、腹泻等症状不宜进行测试;③心理因素。测试前让学生正确认识测试的目的,不要有紧张情绪,放松心态,只是了解学生田径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并不作为学期考核的量化评价依据。

2.3 教学评价的确定

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程分层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传统教学评价把学生的田径技能水平作为唯一标准,而分层教学则是把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评价标准和要求,考核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把学生的提高幅度作为衡量依据,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田径运动技术标准和教学目标。通过评价当低层次学生达到高层次标准以后,可以晋升层次等级,没有提高反而退步的学生降低层次等级,由此作为奖惩依据,这无形当中也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3.1 教师指导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田径课分层教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根据不同田径运动项目特点来确定教学指导策略,教师要注重以问题导向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求知欲,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小组学习团队,帮助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高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相互合作进步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建立多维、互动探索的教学模式。

3.2 创新学习策略

新课改注重创新教育,田径课程的分层教学实施也需要加强创新思维,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水平,制定教育目标和途径,通过组织多种学习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找到问题解决答案,另外,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对各组的练习情况和进步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教师要注重分组指导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学习信息,把这些信息进行汇总集中讲解,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1] 邓卫权.“分层研究性学习”在田径专修课程中的运用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6):162-164.

[2] 高亮.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铅球项目课程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猜你喜欢

田径背景分层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有趣的分层现象
黑洞背景知识
雨林的分层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