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中产阶级体育休闲方式及消费特征研究
2018-01-27蔡德亮
蔡德亮
1.前言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指出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对经济结构优化和完善,逐渐转向创新发展。新常态概念的提出,我国体育休闲产业的转型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中产阶层高速运转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身体的需求,迫使中产阶层通过体育休闲来实现健身与休闲的目的。中产阶层是体育休闲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以及消费的结构和趋势将是体育休闲的发展依据,同时对体育休闲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中产阶层体育休闲消费特征的研究,能够促进体育消费结构的完善,提升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中产阶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他们的体育休闲方式和消费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州体院图书馆以及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库查询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以珠三角地区中产阶级为研究对象,发放《中产阶层体育休闲消费状况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4份,回收率98.8%,其中符合中产阶级特征的有效273份,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98.53%。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次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1.0,通过该软件对回收的相关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为本次的研究提供定量分析。
3.珠三角地区中产阶级体育休闲方式分析
3.1 中产阶层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形式
调查显示珠三角中产阶级男性通常以家庭形式或者与朋友一起参与组织形式的体育休闲活动,家庭形式以及与朋友一起的组织形式占比为55%。另外,俱乐部组织休息体育活动形式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占比为17.8%;独自活动占比10.3%,社区等其他组织形式占比16.8%。珠三角中产阶级男性多选择群众自发性的方式进行体育休闲活动。他们有的是以家庭活动的方式参与体育运动,还有就是因共同爱好形成的小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形式相对自由,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既能够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够增强人际关系。珠三角中产阶级对体育休闲活动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在调查中,表示愿意、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占比75.3%,持有消极态度的占比24.7%。中产阶级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时主要是通过运动项目开展的,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个人条件选择特定的项目。即使是一个相同的运动项目,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被休闲主体采取的方式也存在区别。
3.2 珠三角地区中产阶层体育休闲参与时间分析
调查显示有67.9%参与调查的人员每周健身的时间为5-10小时。周一至周五期间,56.6%的珠三角中产阶级进行1-3次的健身运动,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珠三角地区的中产阶级大多选择周六、周天休息日进行健身活动,但健身时间较为随意。参与调查的人大多数认为自己的体育健身时间投入较少。他们虽然希望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健身,但实际中工作、生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体育健身的时间有限。在调查中,珠三角中产阶级有38%的人每周能够享受活动强度相对较小的体育健身活动,且通常在午间活动,活动的时间大多为20-40分钟,短暂的运动时间与低强度的体育运动难以起到健身的作用。但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珠三角中产阶级对体育健身有着强烈的欲望,他们认为体育运动能够提升身体素质,但缺少科学的健身指导与体育健身的时间。总体而言,珠三角中产阶级的工作繁忙,生活节奏紧凑,面临较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因此在体育健身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少。通常他们选择休息日或者节假日进行体育健身,由于工作、压力等,健身的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健身的目的。珠三角中产阶级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并且对体育健身有着较高的需求,但实际花费时间较短。由此可知珠三角中产阶级的健身特点,健身次数多、健身时间短的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健身时间较长的多为晚上族和周末族,健身缺乏规律性。
3.3 珠三角地区中产阶层体育休闲项目分析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中产阶级健身项目调查可知,最受欢迎的健身项目是网球与羽毛球,占比分别是19%、17%,随后是保龄球和游泳,占比分别是14%、13%。其他还有高尔夫、乒乓球、登山、跑步、篮球等等27各项目都是珠三角地区中产阶级层的重要健身项目,但占比不高。珠三角中产阶级较少选择集体类型的项目,包括足球、篮球运动,在调查中参与足球、篮球的人数不足5%。主要是因为大型集体项目组织难度较高,同时珠三角中产阶层害怕在运动中受伤、输掉比赛,这些心理因素也决定了大型集体类项目的占比少的现象。而网球、羽毛球、游泳、保龄球等小型非直接对抗性的体育健身项目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健身效果明显,且对组织要求不高,通过场地与服务的保障,能够体现出阶层的优越性,与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一致。根据珠三角地区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时选择的项目可知,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和健身观念决定了健身项目的多样化。
3.4 参与体育休闲方式场地的选择
受到参与方式与互动的影响,珠三角中产阶层健身基于不同的体育健身形式选择不同的健身场所。根据对珠三角中产阶层在不同的时间内选择的体育休闲活动场所调查可知中产阶层通常选择家里或者社区进行体育休闲活动,占比为41.6%;其次,珠三角中产阶层还选择公共体育场所进行体育健身,占比为31%;珠三角中产阶层还有部分选择单位、收费体育场所和其他场所进行体育健身,共占比27.4%。由此可知,珠三角中产阶层大多选择在家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休息日,珠三角中产阶层大多选择公共体育场所、收费体育场馆进行健身活动,其次选择家里和社区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节假日,中产阶层仍然首选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健身,但在其他场所健身的人数增加。
4.珠三角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征
4.1 体育健身消费动机趋于拓展性
通过R型因子分析模型对珠三角中产阶层的体育消费目的进行分析,结合统计学原理,并且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因子,分别定义为休闲时尚因子、健身娱乐因子、自我发展因子、审美提升因子、社交因子以及消费攀比,6个因子的贡献率分别是15.787%、13.994%、12.742%、11.987%、9.821%以及8.276%。结果显示,珠三角中产阶层将体育健身作为健身的方法,但更多的将体育健身作为提升自我、时尚休闲的消费手段,同样也是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珠三角中产阶层能够认识到体育休闲的健身功能,同时也认知到体育消费的更深层次的价值。
4.2 体育健身消费激情与节俭并存
调查显示珠三角中产阶层中有82.%认可花钱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调查中有6.3%中产阶层不认可这一消费价值。结合调查结果可发现珠三角中产阶层个性化消费的特征,并且他们更注重自我发展和休闲享受。但在对珠三角中产阶层消费选择如何消费1000元的调查中,仅有少数人选择体育健身的消费方式。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可知,珠三角中产阶层消费相对前卫,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他们消费的矛盾性以及多样化特点,他们既存在理性消费,又存在冲动消费。
4.3 体育健身消费时段选择偏向“晚热”型
调查显示有49.8%的中产阶层通常在晚间进行体育健身消费,25.7%的中产阶层选择在下午进行体育健身消费,1.8%的中产阶层选择上午进行体育健身,另外还有22.7%的中产阶层不选择体育健身消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珠三角中产阶层大多数选择在晚上这个时间段进行体育消费,占比最高,说明中产阶层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压力大,处于较高的竞争状态,空闲时间较少,只能占用晚间时间进行体育健身。
4.4 体育健身消费行为存在滞后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健身方式也日益丰富,健身活动也成了人们的消费需求。珠三角中产阶层是我国消费群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同时对消费潮流有着引导的作用,体育健身消费是日常消费中的重要构成。城镇多数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每年约为201-500元,但基本上都在1000以内。结合珠三角中产阶层体育消费水平数据可发现,珠三角中产阶层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提升珠三角中阶层的健身消费水平、完善体育健身结构是重要的话题。
4.5 体育休闲消费“品位至上”与身份区隔的日益凸显
通过对珠三角中产阶层体育消费场所和项目的调查,不难发现中产阶层多数选择在消费场所进行体育健身,选择高档场所进行体育健身占47.9%。体育健身项目选择中,中产阶层多数选择热门、流行的消费类型体育健身项目。虽然珠三角中产阶层在选择体育健身项目时,逐渐从跟从转向特色,并且形成独特的阶层消费特点。但是,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中产阶层在选择体育健身场所与健身项目时,仍然没有脱离大众化体育健身的消费需求,缺乏个性化的特征与风格。由此可知,珠三角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点逐渐趋向于注重品味的消费特征,并且形成与其他阶层所区别的消费特点。
[1] 邵雪梅,徐莉,肖焕禹.中产阶层的成长对我国体育休闲发展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5).
[2] 周爱光.体育休闲本质的哲学思考——兼论体育休闲与体育休闲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9(05).
[3] 唐夏琳,陈艳,高晓发.中产阶层——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