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途径研究
2018-01-27李宝国韩童
李宝国 韩童
青少年时期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意志坚强、充满生气和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里的具体表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由教育部于2014年3月正式颁布,其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多元文化背景的产生使得青少年在得到大量信息资源的同时,面对更多的诱惑和压力,随之而来的体质与心理问题已经有所凸显。为进一步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研究试图从多维度多层次探讨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改善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1.青少年健康存在问题
1.1 体质健康仍存忧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发布《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近30年来,中国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形态发育水平逐步提高,常见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肺功能持续降低,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大幅度增加。[1]青少年健康状况堪忧,引起全国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根据2014年7月28日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5年连续下滑的趋势下,近年有所平缓,呈现乐观局面,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出现上升的良好局面,但学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1.2 不良生活习惯普遍呈现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形,很容易受到外界社会的干扰,对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资源还不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在信息网络高速发达的时代,难免会受到各种不良网络文化的侵入和影响,继而养成这种不良习惯,主要不良习惯如下:(1)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青少年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养成了吸烟、酗酒的习惯,一部分是受到电视剧、电影中的一些“黑社会、古惑仔”形象的影响,甚至一部分是模仿家长、朋友、同学的行为。(2)纹身现象难以杜绝;由于对明星盲目崇拜,青少年视偶像身体上纹身为一种非常酷的行为,是潮流象征,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与困扰。(3)网络成瘾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网络、电影、电视逐步代替体育成为青少年闲暇生活的主要部分。网络的虚拟、多姿多彩与便捷导致学生现实与生活的隔离,致使学生沉溺网络不可自拔,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1.3 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青少年自身年龄使其在此阶段往往表现出敏感、叛逆、忧郁、暴躁,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个人在自尊自信和自卑、渴望独立、关怀和孤独、勇敢尝试和畏惧失败等心理矛盾的冲击中成长。同时,外界家庭、学习、人际关系圈诸多因素均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令其内心感到无比困扰和无助;不仅如此,外界信息爆炸式发展也给青少年带来无限的考研和挑战,导致青少年身心俱疲,出现了抑郁、自闭、强迫等症状,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2.健康促进内涵解析
健康促进一词需追溯到1974年,时任加拿大卫生部长的Marc Lalonde 发表了一篇名为《加拿大人健康新视角》的文章,这是将健康促进确立为关键策略的第一个国家级政府政策文件。此后,美国、瑞典等其他国家亦将这一文件作为类似政策文件的依据,这使得国际上对健康促进热情高涨。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抓住这种日益高涨的兴趣,签署了《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进一步推动了健康促进在全世界的发展。[2]
有关健康促进的含义,随着健康促进研究领域迅速发展而不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曾就健康促进作如下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环境与人类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责任。”[3]由此可知,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是充分调动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其涉及一系列多样化的行动。
3.多维视角下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
3.1 树立健康责任感,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青少年健康不仅事关教育大计,而且事关民族未来。学校做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生活的主要场所,不仅担负着传承文化、创造科学、经济价值的重要使命,而且承载着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顽强拼搏意志、塑造强健体魄的重要责任。当前新形势下,学校体育首先树立严格的教育质量观,将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个人、家庭、社会健康责任感,在全社会营造浓郁“国民健康,人人有责”氛围。其次,学校体育坚决贯彻实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健康第一;二是坚持科学锻炼;三是坚持四育融合;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最后,学校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积极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检测、评估与促进策略,从全方位、全角度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提供政策、教学、师资、物质等资源保障。
3.2 创新课程设置,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6月公布,研究一致认为核心素养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六大素。为此,各级各类学校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需求,开设特色课程及相关课程,树立媒介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作用,引导学生能积极有效的获取、鉴别、评估、使用信用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并加强学生对负面信息的醒觉能力,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与网络伦理道
德感,强化学生信息素养,适应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3.3 丰富校园文化,促进青少心理健康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师者,除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如通过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相互学习交流的意识,增进友谊,增强社会竞争适应性。[4]学校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号召,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契合发展,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同时给予学生充足释放压力、解放内心的平台与机会,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熏陶,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3.4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
“要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务必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关心和爱护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5]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途径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整个社会都弥漫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并以这种正能量作为榜样力量,为青少年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自身职责所在,树立一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将服务于民、报效于国作为成长发展的信念动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树立远大抱负。“一个和谐的环境有助于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6]我国社会更要积极宣传传统思想美德,弘扬高尚无私事迹,让青少年在接受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鼓励学生追求崇高目标,具备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懈奋斗的胸怀,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与融合。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们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掌握着各种技能的人才,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7]为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个体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为基础,从预防、健康教育、健康保护三个方面着手,具体通过健康促进政策制定、健康传播、健康测量与评估、学校、社区与医院健康教育等具体途径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有效干预和促进,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着力解决青少年健康问题,务必从多维视角出发不断探索途径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编写组.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5.
[2] Ivring Rootman, Michael Goodstadt等.健康促进评价—原则与展望[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9:7.
[3]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5.
[4] 陶庆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美术教育[J].美与时代旬刊,2013(11):120-121.
[5] 王璐.让青少年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在音乐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和途径[J].群文天地,2011(23):280.
[6] 曹长智,王云.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1(0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