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终身教育理念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启示
2018-01-27刘勇
刘勇
终身教育理念主张将终身教育融入人生的每一阶段,并以延续性的态势促进人的全面开发及其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身处于应试教育阴影之下的我国教育一直唯高分成绩论,奉行的是“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所以作为高考之外的体育课基本上都让位于主要课程,尤其是高中生升入高三后体育课成为了一种奢侈。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对其缺失的体育教育的一种弥补,但由于部分学生的体育基础太弱或者体育意识淡薄使得其在进入大学后对体育课程持一种不甚重视的态度,更遑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
1. 终身教育理念的相关内容
1.1 概念及特点
终身教育是人在各阶段中所受教育之和,提倡在需要之时给被教育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社会大众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束缚,第一次将教育作为一个终身不断的连续学习过程,并贯穿于人婴幼儿以及青壮年与老年整个人生阶段,具有终身的可连续性。另外,终身教育的对象并不具有特殊性,其是针对全民所有人而言的,任何人无论男女老幼均可以成为被教育者,其在接受终身教育时没有身份之差也无贫富之高低。因而,从这一层面来说,终身教育又具有全民性特点,其不只是针对精英阶层而言同时也面向全体公民。此外,终身教育也具有广泛性,通常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时也包括社会教育,实质上人在一生中所接受的教育的全部,即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及什么内容的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具体有形的实体,而是某种泛指的思想或者原则,因此其可以无限延伸为被教育者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进而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终身教育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所教授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
1.2 意义与作用
信息技术的迅速革新使得社会巨变,生产、流通以及消费一切都处于未知之中,为了安然地应付生活人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以增强其适应能力。于是,在此背景下终身教育理念便应运而生,学习者通过持续不断地充电学习来提升自己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对“教育”进行了又一次新的定义,其所倡导的终身学习思想是传统学校教育的延伸,主张人应该不分场合不分时机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并将其融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进而社会化教育的形成与建立。另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没有什么处于永恒不变之中,学校教育模式对于个人自身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而宣称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理念则能有效地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满足个人学习的需要,进而使其能继续增强自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终身教育理念也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全面变革,其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突出的是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一改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者积极性的培养大有裨益,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开放式关系。终身教育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的完善与发展。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
2.1 终身教育理念缺乏
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深受“应试理念”的影响,所有的课程设置都以高考为基准,高考所考的科目是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否则不考则不学。因此,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较为畸形,甚至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浅尝辄止阶段,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亦是如此。一方面,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目标不是过低就是过高,忽视了学生参差不齐的体育基础。由于部分学生是来自于偏远的地区,体育教学资源较少体育素质也相对较弱;还有部分学生是体育特长生,其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相对较为完整,因此在体育课程上的学习也较为轻松。然而,有些高校则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没有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反而制订了不切实际的体育教学目标,使得体育素质差的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厌烦心理之时也使得体育素质好的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了无聊之感。另一方面,高校对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解并不透彻,僵硬地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授课,完全扼杀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与热情,使其只能被动地以模式化的形式完成考试,一旦考试结束其就会将所学知识内容抛之脑后,完全背离了终身教育的宗旨。
2.2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我国的体育教学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开始建立,初衷是通过规范的动作以及专业的技术传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并熟悉运动技能模式。当前,全民健身的兴起,终身体育思想也逐渐为人所知晓。然而,高校却依然停留在原始的体育教学阶段,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依然囿于传统的牢笼之中,而且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体育素质也越来越差身体健康也愈发堪忧,这一切都与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息息相关。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过于单调。高校的体育课大多是以公共课程的形式而存在,其虽然是一种必修课程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持一种反感的心理。据了解,在一项课程评价的调查评估中发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最低,普遍反映体育课程的难度过大甚至比专业课还有压力。再者,由于资源有限每一门体育课程所招收的学生数目有限,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如愿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课程甚至还被调剂成自己最不擅长的科目,极大地增加了其学习的负担。总之,高校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压制了其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也降低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3.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3.1 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体系
高校体育是终身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的体公共体育教学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首先,广大体育工作者应该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之路,通过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来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革新。体育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旨在促进人的身体的均衡化发展,而终身体育则是使人们树立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不是使学生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体育锻炼。所以,高校的公共体 育课应该从追求量变到质变思想转变,不再以学生所学习的体育课程种 类的多少为标准而是应该以较长周期为尺度逐步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体 育课程的兴趣。例如,高校可以将一学期制的体育课模式调整为一年 制,延长学生对于该体育课程的熟悉度与依赖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 学生喜欢此运动也能以更长久地热情坚持进行该项体育运动。其次,高 校也应该从素质教育着手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化设置,将考试变为 考核完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享受体育课而不是怀着沉重的 心情上体育课,从而使其从压抑中解放出来发现体育课的另一些乐趣, 进而于无形中树立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
3.2 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设置丰富多元的体育课程
终身教育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习者额主体地位被无限放大。因此,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也应该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设置丰富多元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学习者。高校则应该率先打破教师主导地位的框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不仅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体育课程也使其能在课后积极地参加该项体育活动,从而在无意识中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再者,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也应该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普通的体育课程到进阶的体育课程全都进行多元化的分割设置,使学生能自主选择与其特长以及兴趣相契合的体育课程,从而真正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之中进而实现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继而,高校应该不断开辟新的体育课程,将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与世界前列的体育运动悉数纳进其课程之列,从而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将终身教育的广泛性贯彻到底,进而以五彩斑斓的体育项目吸引学生的目光培养其终身体育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