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性别视角下解读我国瑜伽的发展

2018-01-27刘艺文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瑜伽建构

刘艺文

1. 社会性别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掀起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中社会性别概念产生。洛兰·科德在《女性主义理论百科全书》中提到的社会性别概念是基于生物学的性别基础上的社会角色。索尼娅·安德马赫尔等人主编的《女性主义理论词汇汇编》中,对社会性别是这样解释的: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初期,女性主义者采用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托勒(1968)所提出的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划分方法,将性别差别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其生物学基础上区分出来。世界女权主义创始人之一西蒙娜· 德·波伏娃提出的“生理性别是天生的,社会性别是建构的”理论观点。主张男女平等,男女双方应该形成相互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反对以牺牲一方而作为另一方自我发展的前提。它不赞成生理性别决定论,指出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或文化建构。丁颖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消费行为研究》认为社会性别并非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社会、文化个人等因素的影响而有着不同时代意义,并影响女性消费行为。

2. 我国社会性别制度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的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社会性别则是后天社会文化习俗影响的结果,妇女所扮演的社会性别角色并非全部由生物学因素决定,它还会受到社会文化的规范,男女性别角色能够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发生改变。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产物,家庭、居住环境和学校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着社会性别的建构。在社会中例如:老师和家长大都认可男生理性适合学理科、女生感性适合学文科,柔韧性的运动适合女生,力量性的运动适合男生,女生就应该柔弱、温顺,男生就应该阳刚,霸气,但其实感性、柔韧度好、柔弱、温顺等不是因为这是女性的生理特征,理性、阳刚,霸气等也不是男性的生理特征,而是漫长的男性中心的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性别建构。在这种无意识的指引下被建构者们认同、接纳和模仿这样的观点。因此,生物学性别并不能完全限定男性和女性的气质,这是受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

在我国的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妇女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权,在政治上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在教育上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在思想上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儒家思想不断的削弱女性的地位。在宋明理学后,对女性的要求更为严苛,“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裹足等恶习作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把男尊女卑的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形成了我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致力于改变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严重状况,我国1954年就将男女平等写入了宪法。从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到2005年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条例,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完成了从"政府的承诺"到"立法的确认"再到"执政党意志"的全方位"认证。现在我国的女性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

3.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瑜伽的发展现状

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与贯彻执行,我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快速提升,推动了经济迅猛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史清琪在参加 2003 年 8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了“女性经济”的概念,也称“她经济”。“她经济”,也称“女性经济”,是指随着女性在经济能力上的独立和在社会中地位的普遍提高,市场围绕女性理财、消费逐渐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经济圈的经济现象。史清琪指出,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女性消费群体,从女性的角度来确定自己的目标消费群。

现代女性作为家庭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我国现代女性拥有了更多的资金支配使用权,但随之而来的是其承担社会角色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压力必然大幅增加受肥胖、腰背部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失眠和痛经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袭扰,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愈高,她们主体性意识愈强,对形体美和身心健康的追求也愈发高涨,体育锻炼需求相应增多,健身观念和锻炼意识持续增强。女性经济上独立、旺盛消费需要及自主的消费能力致使其正在成为健身房与美容院的忠实客户,女性在百度平台搜索最多的关键词不是“爱情”、“美食”,而是“减肥”。体育休闲娱乐已列为女性日常生活的主要消费项目之一。

20世纪80年代,瑜伽以气功的形式在中国传播,习练瑜伽的热潮悄然兴起。进入21世纪,由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瑜伽进一步以健身的形式流行于我国,世界上大多数瑜伽流派相继在国内出现。瑜伽传播者和推广者敏锐领悟了时代发展特征,他们抓住女性的感性、冲动和从众等消费心理,借助网络、电视和杂志等媒体宣传报道,有意识的向国内健身人群渲染瑜伽塑形、减肥、美容、提升气质、安神减压等锻炼功效,很多青年女性为了追求拥有苗条的身材,积极选择参加纤体瑜伽、排毒养颜瑜伽、高温瑜伽、亲子瑜伽、孕产瑜伽等健身俱乐部。

国外瑜伽锻炼人群主要以女性和老年人为主、慢慢延展中青年男性群体,我国目前却仍是以女性人群为主,并没有向男性群体延展的趋势,我们走访可以发现在健身房、专业瑜伽馆或学校体育场馆内进行瑜伽练习基本上都是女性。有研究显示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市8所高校667名大学生选修瑜伽课程的女大学生比例高达86.7%。其实国内瑜伽人群以女性为主,这与瑜伽在中国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过程有着密切关联。张蕙兰被称为当代中国瑜伽之母,因为她是女性,此后国内很多瑜伽教练或教师也都是女性,这就容易让我国大多数男性健身人群在思想上产生瑜伽是专属于女性运动项目的误区,而在国内瑜伽的推广者将瑜伽的练习的动作侧重于柔美,在男性看来瑜伽的柔美动作与娴娜多姿、窈窕优雅、温柔婉约的女性特质等同,认为瑜伽就是女性习练的一种柔软操,不太适合男性练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女性进入瑜伽的行业,成为我国瑜伽练习主力人群的情形相当于就是一次次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潜移默化的会觉得瑜伽与女性运动等同,并最终转变为男性群体有意识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

而这其实瑜伽是男女老幼皆宜的一项健身方法和运动方式,瑜伽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是一种异化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女性瑜伽锻炼人口的快速增加,瑜伽并非“女性专利”。

4.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瑜伽的发展策略

4.1 社会性别视角下发挥政府在瑜伽发展中作用

瑜伽运动可运用于健身健心、康复治疗、缓解城市压力、预防慢性疾病等方面,有利于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推进,符合我国目前请提出《健康中国2030》的发展纲要。瑜伽要更好、更远的发展,则需要拥一个有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社会大环境。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工作的各项决策中,在健身领域的资源配置上,坚持男女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促进瑜伽运动的发展。

4.2 社会性别视角下发挥大众传媒在瑜伽发展中作用

传播者是瑜伽传播的首要环节,主要作用是选择传播内容,并对之进行加工、处理,向谁传播等三个方面。大众传媒则是传播瑜伽文化的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和纸质的大众媒体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所有空间。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化的构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的理解、社会性别的建构都影响着社会性别制度。从社会性别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主流媒体的从业者进行社会性别培训,有意识的宣传瑜伽的健身、运动康复治疗、缓解城市压力与疲劳等功能,不能只看见纤体、排毒养颜等打着适合女性标签的功能。细化瑜伽种类希望每一种人群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瑜伽,例如:年龄段区分的孕妇瑜伽、亲子瑜伽、老年瑜伽等;以性别区分而设计,特别针对女性的舞韵瑜伽、阴瑜伽,以及针对男性的力量瑜伽、流瑜伽、阿斯汤嘎瑜伽等;针对适合身体柔韧性较差、受伤需要恢复、残疾人士等特殊人群设计的艾扬格辅助瑜伽,针对缺少运动、需要减压与健身的办公室上班族的办公室瑜伽,双人瑜伽,瑜伽呼吸、唱诵和冥想课程等。任何人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瑜伽类型。不同的瑜伽练习类型都是以实现身心健康为终极目的。

4.3 社会性别视角下发挥高校在瑜伽发展中作用

其实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关于社会性别教育的专门课程,少数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中,社会性别教育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个性的形成、关于男女特质的思想形成是一种社会性别构建的问题,在社会大环境下渐渐被同化,就像是默认瑜伽运动是一种适合女性的运动。社会性别教育能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性别不平等情况,让学生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寻找社会性别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有意识的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认识自我、观察社会、思考问题。不再随大流,自主思考我是否有练习瑜伽的需要,而不是被社会的宣传所束缚,认为瑜伽是女性练习的运动,作为男性不适合或者是不好意思练习瑜伽,鼓励学生挑战现实社会中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从而正确地面对现实,塑造自我,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瑜伽课程的开展在师资方面,引进专业的瑜伽教师,培养教师的瑜伽水平,例如选送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调整教师的男女比例结构,随着男教师加入瑜伽师资队伍,校园瑜伽势必吸引更多男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内容方面,应创编出一些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并与我国太极、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文化相融合的瑜伽体位、呼吸、唱诵、冥想等形体动作。在学生方面,通过社会性别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跳出“瑜伽是一种女性运动”的怪圈,通过教师对瑜伽的讲解,让同学们正确认识瑜伽,培养学生练习瑜伽的兴趣。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促进瑜伽的发展。

5. 结语

在社会性别文化构建下,并随着“她经济”时代来临,女性群体成为了练习瑜伽主力军,这也推动了学者对瑜伽关注度,瑜伽练习热潮在全国各地不断攀升。瑜伽是一项男女皆合适的运动,政府与社会群体都应将社会意识纳入到决策与宣传中,促进瑜伽运动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瑜伽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山羊瑜伽
Hello White瑜伽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迎接瑜伽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