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路径研究

2018-01-27高国军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全民战略

高国军

1. 前言

“民之所望,政治所为”,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基本概念,这是我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举措。“健康中国”并不仅仅指的是推动全民健身,提升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其还涉及到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健康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与民政养老问题等多个方面,在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因此,本文就在此背景下主要针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践的基本路径作全面研究。

2. “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基本概述

2.1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发展背景

在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健康中国”的理念之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共国务院于2016年10月颁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的推行促使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也是今后我国15年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有着重要的引导与指引作用。而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所在,同时其对整个国家与民族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着我国繁荣富强。基于人民群众而言,健康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追求与保障。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开始,到上面所提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与实施,这足以表明健康中国已经成为了我国一大重要的国家战略。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就社会养老保险的持有率来说已经全面覆盖了近9亿多人,而基本的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近13.5亿人,就全球来说,这是最大的一张社会医疗保障网。同时,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不仅凝聚着我国政府、社会各界还有众多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其更像是一种保障人民健康的权利,也称为“健康权利”。在这种特殊的“健康权利”中,笔者认为不仅是一种寿命的延长与身体素质的提高,在精神方面也要加强“健康”锻炼,从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增强素质,这才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健康中国”。

2.2 “健康中国”战略引导下的“全民健身”活动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引导下,近几年全国各地上下都掀起了一股狂热的“全民健身”浪潮。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投身于日常的运动与锻炼中,在增强力量、柔韧性、耐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强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这便是“全民健身”的最佳阐释了。在“全民健身”发展的初期,其重点对象是针对儿童与青少年展开的,旨在在校内与校外提高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体质与健康水平,进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延伸为倡导社会各界的人民(全民)每天做到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学会两种以上的健身方法,最常见的如慢跑与健身,并规定全民每年需自愿参加一次体质测试,而针对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也逐步以“阳光运动”的口号得以代替。

虽然,我国针对“全民健身”计划展开了详细的部署并颁布、实施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保障,如在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并确定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要求各级政府与相关体育行政部门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育、锻炼与运动的场所与其他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身体与心理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现状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的不少地区仍有不少人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足,且广泛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也难以开展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因此,这些问题也是本文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

3. “健康中国”引领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践路径

3.1 坚持以“健康中国”战略引导,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

在我国的体育发展战略中,共有两大巨头,分别为:竞技体育与全面健身。这两大巨头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不断发展,并相互促进、相互进步。然而就目前竞技体育与全面健身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不少地方没有协调好“竞技体育”与“全面健身”工作之间的关系,常常会产生“厚此薄彼”的现象,尤其是在财政拨款、人员调动以及管理体制方面都会有着一定的差别。然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则更强调了“全民健身”在国家体育综合实力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坚持以“健康中国”为基础的体育管理体制,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并不断推广全面健身运动,这是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加强健康中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政府而言,要想更好的在“健康中国”战略引导下实现全民健身,就必须要加强对政府所管辖地区体育运动管理制度的监督与管理,深入引导体育部门有效、深入改革,进一步形成“由政府主导、体育部门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体化、社会化工作布局。

另外,在政府的职能与财政方面也需加大对体育事业与项目建设的关注与投入。在政府的文化职能中,就有积极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这里的卫生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职能的象征,对政府管理部门而言更要在管理方法、职能权利、管理模式与监督体系等方面相互转化,并正确协调好“竞技体育”与“全面健身”之间的关系,要切实地发挥好竞技体育是“塔尖”,全面健身是“塔基”的重要作用。而在政府的财政管理中,也应充分重视全民健身的重要作用,在该方面加大投资与引入,尽可能在所管辖区域的每一个街道、社区内都安装体育锻炼器材与设备,并要求街道与社区居委会积极的在小区内宣传全面健身运动精神,定期的举行“全面健身与运动大赛”,也可以围绕“全民健身”运动精神开展人民群众优秀论文竞赛,不仅切实的为人民群众的锻炼提供了必要的场地与物质保障,在精神方面也应积极地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

3.2 协调健康产业与全民健身产业之间的关系,推动两者和谐发展

就健康产业而言,其是一种潜藏着巨大市场的新兴产业,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有医疗产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健康咨询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健康产业主要覆盖了四大产业体系,第一是以“医疗产品与服务”为主的产业体系;第二是以“健康食疗、康复治理”为主的跨医疗产业体系;第三是以“保健食品与健康用品”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体系;最后是以“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方案”为主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而全面健身产业更主要的是一种基础性的健身活动,其更偏向于一种休闲化、社会化与群众化的运动项目。健康产业的核心诉求在于健康,而这正是全面健身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在推动社会体育运动发展,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方面,这两者是可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

另外,在促进健康产业与全民健身产业“共同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笔者所期望的是两大产业可以“取长补短”,吸取对方产业优良的部分进行自我改善,以此达到共荣共存,双向共赢的目的。要想达到共赢目标,笔者认为在健康产业与全民健身产业的发展渠道与价值链中应予以必要的管理与整合,即两者相互融合进以推动全民身心健康为发展目标的一条价值链中,并不断推行“健康”与“健身”的生活方式,以此利用“健康产业”的理念来提高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关注与重视,并有效地刺激大众健康与健身的消费与发展。

3.3 加强医疗卫生与全民健身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体医结合”体系)

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不少来自体育领域的专家就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建议,其中不少专家认为应积极加强“体医结合”体系来促进人民群众的体育与健康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浙江省正不断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项目的实施,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自由、便利的体育锻炼与健身需求。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经济空前增长,人民群众的锻炼与健身需求不断高涨的时代,相比于一些较远的公园或者健身房来说,出于便利群众更倾向于在家门口或附近的公园、绿地进行锻炼或者健身。同时,就基层来说,不少农村的群众锻炼设备与措施相对欠缺,这也是需要不断改进的一个部分。另外,目前一些慢性疾病在我国的高龄人群中呈现高发趋势,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与糖尿病等,在治疗的同时医生更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而全民健身恰好为这些易发病的老年人群提供了锻炼与健身的场所与条件,单一的医疗偏重于临床,而单一的体育侧重于健身,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与全面健身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全面的“体医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此外,笔者还建议在加强“体医结合”的同时,乡镇卫生部门还应在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科学全面的居民体制监测中心,进一步推广运动处方。同时,在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加大培养力度,创新医疗卫生教学模式,为医疗卫生与全民健身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更有利的人才供给与保障。

4. 结语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影响与引导下,“全民健身”在我国不少地区得到了全面且广泛的开展与实施,这是我国体育方面取得的一大重要进步与成就。而就目前不少人参与全民健身的意识形态而言,还只是停留在为了延长寿命而健身,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而健身,这虽然是全民健身的基本形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还应将其进一步的上升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要敢于在全民健身中实现自我突破,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将会是我国“全民健身”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全民战略
全民·爱·阅读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可持续全民医保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