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优化探讨

2018-10-08刘亚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必修课学位学分

刘亚东

1. 研究意义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要素,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其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并为之服务,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作为我国体育学4个高层次学科教育方向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将决定着我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要素。为进一步优化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本研究从课程设置角度出发,对南京大学等5所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以求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培养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等网络工具,并查阅了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图书馆等图书文献,搜集与体育学硕士生培养课程理论相关的著作类、期刊类、学位论文类和网页类资料等。

2.2.2 调查法

表1 江苏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内科目统计表

2.2.2.1 调查对象

南京大学体育系;东南大学体育系;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共5所高校及单位。

2.2.2.2 问卷调查法

在分析前人研究观点基础上,对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生导师、硕士生进行访谈交流,从而制定问卷。对5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94.0%;导师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问卷1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90%。其中所调查的硕士研究生均为研究生二年级。

2.2.2.3 访谈法

与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是指学校为硕士研究生选定的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设置不但包括课程类型、门类、课时和学分的分配,而且还应规定各个学期课程的先后顺序、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合理的课程设置应满足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亦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3.1 课程设置类别

通过结合表1,总结5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得知:1)课程设置类别与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相同,包括按修学要求、按学位要求和按综合分类三种分类方法;2)除南京大学外,其他四所普通高校都增设了学术实践环节;3)课程设置类别数量最多的为南京师范大学的6个,增设了学科补修课,其余的4所高校则各有4个。在课程名称方面,通过整合归类,可以采用下面3中分类方法来进行划分:第一种,根据课程修学要求分类。包括必修课、学术研究和选修课三类,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既研究方向课);第二种,根据课程学位要求分类。包括学位课、实践实习和非学位课三类,而其中学位课又包含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方向)课;第三种,根据课程综合要求分类。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学术实践四个大类,其中选修课特指包括研究方向的体育研究课程,可根据学分要求选择。

3.2 学分和课时数量

表2 江苏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学时、学分分配情况表

整体上,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学习年限为总年限的一半,约1-2年;课程总学分为38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课)28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为10分,两者之比约为3:1。通过对5所普通高校的学分和课时统计得知:1)学分和课时数量不统一,存在一定的数量差异,学分要求最高的为扬州大学为43学分,高于国家课程学分标准,而其他4个学校则均未达到此标准;2)扬州大学以738个课时的课时总量位居各高校课时数量之首,而苏州大学则仅有486个课时,课时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异;3)各高校的学分与课时比例都为1:18,东南大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比例较为11:2,公共课学分显著超越其他课程门类,而其他4所高校则趋于平均,课程结构相对合理;4)5所高校将学术实践都规划到了专业课中,但并未对学术实践规定确定的课时数量,而只是在一定要求的基础上给予2-3个学分。

图1 各学校学生对公共课课程设置满意程度分布图

3.2.1 公共必修课

我国大部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公共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各高校基本上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统计得知,5所高校公共必修课类似,都包括思想政治类和英语类。其中:1)东南大学十分重视教育原理课程的设置,开设了3门教育类课程,分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除了南京师范大学规定《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辩证法概论》两门必修课程可以2选1之外,其他学校均要求必须修满必修课程;3)公共必修课课程门类最多的为扬州大学的6个,最少的为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个;课时和学分最多的为东南大学的21个学分378个学时,最少的为南京师范大学的7学分126个课时,前者是后者的整整3倍;4)学生对公共课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有56%以上的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感觉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说明各高校的公共课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

3.2.2 专业课

专业课是学生进行教学、科研、训练、管理等最基础的理论支撑,是课程设置的重点,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其设置不仅要参考完整的学科体系,还要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比可知:1)5所普通高校的专业课程主要为教学类和训练类,都以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学、运动心理和生理学为课程主干;2)相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特色,课程科目在总体上呈现出倾向于“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向;3)南京示范大学作为专门性师范类院校,其以5门专业基础学位课和6门学科补修课构建了良好的专业课程课程,而且课程设置全面,内容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紧密相连。

3.2.3 选修课

设置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并加强其实践能力,主要分为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由于江苏省各高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体育传统的不同,各高校设置的选修课程也各不相同。调查可知:1)各高校选修课的科目数量相差较大,扬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选修课程科目达到27门,而东南大学则仅有4门;2)选修课缺少对体育教学、运动技能和科研创新等实践类课程的设置;3)部分高校的选修课课程门类较广泛,不仅有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类课程,而且包括工具类、高级运动人体类课程,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选修课程数量较多,课程类目也较为新颖广泛;4)在学分和课时数量上,扬州大学的选修课有12学分216课时,位居5所高校首位,东南大学则仅有4学分72个课时,学分和课时数量相差3倍;5)在对学生进行选修课设置是否合理的调查中,只有19%的学生认为选修课课程设置合理,其余的81%都认为不合理,通过详细调查得知,课程门类与本科相似,交叉学科、新颖学科太少,缺乏实践技术课,与就业无太大关联是学生的主要意见。

3.2.4 学术实践

改变“重理论、轻技术”的弊端是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学术实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水平和创新实践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5所高校的调查可知:1)学术实践的学分多为2或3学分,除了南京师范大学明确规定了36个课时的要求外,其他学校均未规定明确的课时数量;2)学术实践以参加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各类竞赛等为具体形式; 3) 在对学生的调查访问中,学术实践少,学校管理趋于流式是学术实践 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4. 结论和建议

4.1 五所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类别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课程设置相同,包括按修学要求、按学位要求和按综合分类三种分类方法,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在课程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建立相对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

4.2 课程整体的课时和学分数量,以及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课时学分比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环节和校本特色,设置合理的课程比例。

4.3 在课程科目设置上缺乏创新,缺乏实践、技能类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课程内容体系急需整改。

4.4 课程设置作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就业需要为出发点,在改革的基础上,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构建可行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必修课学位学分
鲸宝宝的必修课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分美食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凉山羊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