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体育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8-01-27李华英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想动作体育

李华英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体育课上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

1.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所以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1.1 营造师生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情绪低落,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让整堂体育课、训练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还有要注意训练场地的整洁优美,这样能给学生以美感,使其心情愉快,增加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1.2 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

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1.3 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

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教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1.4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

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教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和创造性分不开的。

2.1 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这是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R.w.斯佩里的研究成果。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2 充分发挥各人特长,自己编排 教学内容

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编排徒手操做为准备活动内容,变化充实体操内容,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等。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因此,应该教会学生自编游戏。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 参加人数 → 达到目的 → 活动形式 → 胜负规则 → 场地、器材、时间 → 裁判安排。然后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2.3 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 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4 善于利用发现法

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不要一上课教学生基本技术,学生容易被动机械的接受而不知为什么学,如果先让他们打比赛,他们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在比赛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的更主动的学习基本技术。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就可以按以下步骤做: ( 1 ) 设问: 你在 50m 跑中,用多少步跑完? ( 2) 观察: 让学生相互数出同伴50m 跑的步 数; ( 3) 启发思考: 每人多少步数合理? ( 4) 讨论总结: 学生经过讨论,教 师用挂图、录像结合讲解,提示步频、步幅与跑速关系及霍夫曼提出的步 幅/身高= 1. 20,步频( s) x 身高= 8 的指数法为依据来衡量步幅与步频 的合理搭配; ( 5) 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在不减速的前提下,在跑 道上按标志点跑,看哪种步长较适合自己。

2.5 讨论法

讨论法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进行篮球三攻二、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教学,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型。而比赛阵型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叠、斜线站位,3人进攻可采用传切、突分、掩护等基础配合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

这是一种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3. 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才学得生动活泼。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效果才会真正提高。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创想动作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秋叶的创想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