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九合一”选举竞争激烈

2018-01-27刘红

统一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选情县市柯文

■ 刘红

将于11月24日举行的台湾“九合一”选举,各界候选人已经完成登记,选举进入高潮期,整体选情呈现“绿守蓝攻、白色发展”态势。选举氛围越来越热,绿蓝白三方都以各自方式全面投入。

一、选举意义不一般

作为全台综合性地方选举开始于2014年,此次为第2届,选举“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 )长、县 (市 )议员、乡(镇、市 )长、乡(镇、市 )民代表、村(里)长,以及“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和“区长”等9类地方公职。

从8月31日截止的参选登记情况看,民进党、国民党领头,各界参选热情高涨,共有20993位候选人完成登记,竞争11047个席位。其中,“六都市长”25名候选人竞争,380席“六都议员”751名候选人竞争,16席县市长68名候选人竞争,532席县市议员1018名候选人竞争,198席乡镇长529名候选人竞争,2099席乡镇市民代表3443名候选人竞争,7760席村里长15040名候选人竞争,6席“山地原住民区长”21名候选人竞争,50席“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98名候选人竞争。当然,众多候选人还要经过相应各级“选举委员会”资格审查,10月16日公布结果,19日抽签,确定候选人在选票上的排序。报名参选热烈,竞争过程激烈,胜败结果惨烈,也说明选举重要。

(一)重新划分政治版图

“九合一”选举是县市乡村级换届选举,选举结果反映朝野政党地方执政实力,反映地方蓝绿政治版图,选举也就成为各方政治势力围绕地方政权与政经资源的争夺战。2014年“九合一”选举,执政的国民党“六都”只拿下1席,16县市只拿下5席,紧接着在2016年“二合一”选举时失去台湾地区执政权,两度大败导致“蓝大于绿、北蓝南绿”版图逆变。此次选举如果国民党战绩理想,在维持原有地方执政现状同时再拿下更多县市,意味着4年前选举形成的“绿大于蓝”“北南变绿”地方政治版图有所改变。

(二)选票判断执政业绩

毋庸讳言,“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对任期过半的蔡英文执政当局信任投票。若选举中民进党县市长席次虽有减少但并未出现溃败,则意味着蔡英文当局施政基础没有完全动摇,蔡英文是民众“虽不满意、但能接受”的领导人,她本人仍能维持“泛绿共主”和党内领导地位。若民进党在选举中席位和得票都有较大幅减少,则意味岛内民众在用选票表达对蔡英文当局执政的强烈不满,严重冲击民进党“一党独大”地位。同时蔡英文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将受到极大挑战,对民进党和岛内政局掌控力会大幅下降,党内中生代围绕2020年大选向蔡英文“逼宫”和“接班卡位争夺”开始激化。

(三)振兴国民党的关键

对于经历了2014年“九合一”选举和2016年“二合一”选举、丧失执政权的国民党来说,如果选举中国民党仅能维持原有席位甚至丢掉个别执政县市,则意味着岛内民众并未接受吴敦义领导的国民党,吴敦义将面临党内“要其下台负责”的强大政治压力;国民党也会因此受到进一步打击,整体气势与士气将继续下滑,再起之路更加艰难。若选举中国民党执政县市有较多增加,则吴敦义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吴敦义成为新“蓝营共主”以及代表国民党参加2020年大选的可能性增加。最为关键的是,国民党和整个蓝营的团结、气势、士气将进一步上升。

(四)第三势力发展节点

在台湾政坛上,蓝绿阵营矛盾激化,相互之间斗争激烈,社会上始终存在寻找第三条道路的声音,第三势力一直存在。只是第三势力发展不顺,直到2014年“九合一”选举时,以无党无派自居、自称为“墨绿”的柯文哲在绿营支持下当选台北市市长,对第三势力鼓舞极大。柯文哲不仅成为第三势力的旗帜,近几年更诩以蓝绿阵营之外、与蓝绿阵营抗衡的“白色运动、白色力量”。“九合一”选举对于柯文哲及追随者来说很重要,如果在国民党人丁守中、民进党人姚文智夹击下胜出,表明柯文哲的支持阵营在继续扩大,为下一步政治上继续发展创造重要条件。

(五)提前热身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综合性选举只有本次“九合一”选举,两次选举的规模、范围及形式都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基本相似,因此选举结果也是评估2020年选情重要参考指标。若国民党总席次和总得票数大幅增长,民进党在选举中大输,则代表台湾社会真的是“民心思变”,越来越多政治势力也会向国民党靠拢,将会提振国民党重夺政权的信心和气势,胜选2020年的希望有所增加。反之,若民进党有惊无险保住“六都”现有的4席,仅在县市长部分小输,代表岛内民意氛围尚未发生根本翻转,2020年大选实现再一次政党轮替的可能性有限。

二、绿营要赢得努力

民进党当局深知“九合一”选举对于巩固蔡英文政治地位,维持民进党执政基础,扩大“台独”声势的重要性,所以两年多来一直在为“九合一”选举做准备。

(一)选举优势明显

由于蔡英文执政,民进党在选举中具有和充分发挥在野党所没有的政策性买票优势。如“台独”为主,利用公共权力推进“渐进台独”,实施“去中国化”,为“台独”造势,扩大“台独”声势,巩固“台独基本盘”,为绿营制造政治氛围。如“绿营为主”,承诺进行民生工程建设,把“中央”补助款挹注到民进党执政县市,最为典型的是“8800亿前瞻计划”由绿营通吃,甚至治理水患款也是“重绿轻蓝”。如打蓝为主,全面压制政治对手,极力追杀国民党,在控制的4个都市和9个县市强力推行“插绿旗、拔蓝旗”,压缩蓝营政治和民意空间。

为应对“九合一”选举,蔡英文基本完成党内整合,与以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秘书长陈菊、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为代表的“新潮流系”结盟,形成英菊德“三角领导体制”,整合党内和迎战选举。在选举策略上,相较于国民党保守的选举策略,在敢于和善于操作选举议题、掌控选举话语权方面,在精准评估选情和针对政治对手不足精准出手方面,在采用新媒体自媒体进行新型助选方式方面,都要强于竞争对手。只是事不遂愿,民进党选情整体上不乐观。

(二)执政绩效欠佳

民进党选情的最大威胁是蔡英文执政缺乏政绩,已经成为拖累整体选情的包袱。如两岸政策失误。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维持“一边一国”论调,强力推行“去中国化”,制造两岸关系紧张,不仅直接导致施政绩效不张,更与民意民心距离越来越远。如经济决策失误。尽管台湾经济受国际经济复苏影响有所成长,但经济转型和升级效果一般,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多数台湾民众没有直接受益,并且感觉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青年人就业问题以及就业后薪资较低问题尤为突出,和上届选举相反,青年选民可能成为拉低民进党得票率主要群体。

被蔡英文定位为重大政绩、迎难而上、先难后易的“一揽子改革计划”成为冲击选情的重磅炸弹。执政当局在经济发展规划、劳资争端解决、社保体系维护、政治社会转型、立法司法改革等诸多领域“全面开花、四处点火”做法,不仅引发泛蓝民众反弹,而且连中间选民甚至绿营民众也大为不满。“年金改革”“一例一休修法”“同婚议题”等诸多争议政策更引发岛内各界强烈反弹。执政团队决策过程粗糙、团队成员言行失当频频,两任教育部门负责人“拔管事件”,“国发会副主委”“偷拍风波”等,更是直接冲击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整体形象。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能源短缺,更使不分蓝绿的广大台湾民众感到生活品质受到“底线威胁”。

从县市层面看,民进党多个地方执政县市施政争议不断。澎湖县、彰化县、嘉义市因施政不佳备受选民诟病,宜兰、嘉义等县市因党内候选人提名引发激烈恶斗,台中市受困空气污染议题等,造成相关县市民进党支持者内部气氛低迷,选情出现不稳。上述种种,导致对蔡英文执政的满意度长期低位徘徊在20%左右,对赖清德的不满意度高过满意度,岛内社会“反对蔡英文、教训民进党”氛围渐趋形成,民进党选情面临“大盘拖累个股”窘境。

(三)党内矛盾不断

长期以来,民进党内部派系矛盾一直十分热闹,蔡英文执政以来更是如此。如在党内初选阶段,多个县市出现互发黑函、彼此恶批情况,党内团结受到伤害。如包括曾任陈水扁副手的吕秀莲、台南县县长苏焕智、嘉义县副县长吴芳铭等在内的一些党员退党,至于退党脱党违纪参选的更达60多人,其中台南市就有10人脱党参选市议员,违纪参选直接威胁到民进党候选人得票。如蔡英文虽为党主席且有“英系”环拥,但由于施政满意度很低,在党内威望日益下降,无法号令民进党各派系。如蔡英文调赖清德、陈菊北上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党内压力,但也受到“新潮流系”更大掣肘,更为严重的是,绿营急“独”势力对蔡英文没有按其设想的步骤推动“独立建国、制宪”十分不满,甚至考虑牺牲这次地方选举,借“党主席要承担败选责任”为名,逼蔡英文让出党主席位置。上述种种,直接威胁民进党选举结果。

三、蓝营选情向好

“九合一”选举结果对岛内政局尤其是国民党未来走向具有关键影响。战略定位上,国民党将选举作为谷底翻身、为重返执政夯实基础的关键一役,党主席吴敦义也将其作为“主席职位保卫战”。选举主轴上,是“固守双北市、决战中台湾、抢进南台湾”,利用民众对当前台湾整体大环境的不满情绪,将选战营造成对蔡英文执政的“不信任投票”,争取赢得“过半县市执政权”。

(一)选举环境有利

鉴于蔡英文当局上台后的“傲慢施政、胡作非为”,岛内民众“不赞成民进党一党独大、不愿意国民党彻底衰败、不放弃国民党牵制民进党”意愿逐渐增强,也就是民进党执政没有做好,为国民党加大选举操作,争取选票提供了机会,增强了国民党及其支持者打赢“九合一”选举的信心与气势。吴敦义也提出“保住原有6个县市,再多赢5至7个县市,达成过半执政”选举目标。此外,国民党过去两次大败的关键是出现不少“因为教训马英九而没有投票的人”,但是他们作为基本盘而存在,并没有流失和转向绿营。虽然近年来“绿长蓝消”的政治态势仍在持续,但在一些都市和县市支持者力量对比仍然“蓝大于绿”。特别是民进党不仅大幅删减军公教群体年金所得,而且抹黑该群体为“社会蛀虫”,更是引发军公教群体极大反弹,蓝营传统支持者凝聚力有所增强,支持者开始向国民党逐渐回流。

(二)党内胜选难点

社会选举氛围、特别是蔡英文当局没有做好,对国民党选情较为有利,但也要看到国民党实现选举目标难点所在。如多地出现分裂参选局面,国民党或蓝营至少在6个选区出现分裂,包括桃园市、新竹县市、嘉义市、台南市、澎湖县。国民党中央、吴敦义要劝退自行参选者,既无资源,也缺乏权威,导致脱党参选情势严峻。如党内诸多矛盾难以化解,高层方面,党内大佬“团结一致打选战”做得不够,吴敦义与朱立伦的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籍候选人之争暗潮汹涌,吴敦义与洪秀柱先前党主席竞选“后遗症”以及两岸路线“差异之争”不易化解;中层方面,地方派系整合矛盾复杂,尤其台中、彰化两地地方派系能否整合成功,是影响国民党候选人卢秀燕、王惠美胜算的关键;基层方面,尽管民进党打压促使蓝营支持者有所回流,但部分军公教对马英九当年“压自己人”、吴敦义对“年金改革”态度模糊等仍不谅解,阻碍蓝营支持者回流。如国民党中央及绝大多数候选人仍秉持传统选举思维与运作模式,在选举话语权掌控、新媒体运用、拉拢青年选民等方面都有所不足。如选举资金严重缺乏,国民党原本经济实力雄厚、习惯“撒钱打选战”,党产被民进党当局冻结后,每月都要借钱为党工发工资,无法为年底选举提供充足经费,不利举办辅选活动和选举造势。

(三)绿营全面打压

国民党选情主要危机之一,是民进党全面打压。政党政治中朝野政治上势不两立、选举中鱼死网破是正常之举,即使国民党失败也无话可说,艺不如人,甘拜下风。问题是,民进党依靠选举起家,针对国民党的拉票、助选做法和特点,不仅对选举战略策略有过人研究,而且评估选情细致,打压国民党候选人手段精准和独到。为了胜选,在历次选举中多次无视法纪、不择手段进行贿选,现在作为台湾地区执政党,掌握国民党所没有的公共权力,更是胡作非为,手段狠辣。以民进党为主体的绿营打压,成为阻碍国民党达成选举目标最大障碍。

面对国民党向好的选情,民进党继续采取各种手段挽救不利选情。如利用“转型正义”,成立“促转会”,由公共权力出面在全社会对国民党算老账、算总账,刨国民党老根,铲国民党祖庙,否定国民党对台湾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利用司法手段抹黑和追杀国民党候选人,剥离国民党的社会支持者群体。如利用“政党法”,无视国民党党产对台湾经济的历史性贡献,无视党产被李登辉操纵和扰乱的现实,全面追缴国民党党产,彻底摧毁国民党党务发展和辅选经济基础。政经高压下,国民党胜选难度可想而知。最为关键的是,民进党拿手的“选举奥步”,在选举倒计时阶段,在特困选区针对选情看好的国民党候选人,绿营会使用阴招损招,一举毁掉竞争对手,“九合一”选举也不排除这一可能。

四、第三势力很活跃

第三势力政党和政治人物,长期以来一直把地方选举作为争夺权力与利益的主要舞台。与以往选举相比,第三势力参与“九合一”选举的企图心更为强烈。

(一)参选热情高涨

近年来,民进党为赢得执政权推进“台独”,不断操弄“统‘独’对立、族群矛盾、阶层对抗及世代分歧”等议题,严重激化社会冲突与族群裂痕,引发越来越多民众不满,这为第三势力寻找第三条道路、谋求更多政治利益提供了民意基础。“九合一”选举成为第三势力显示实力、扩大影响、增容阵地的最好机会。

岛内移动新媒体普及大大降低第三势力选举动员成本。随着脸书 (Facebook)、Line、微信等移动新媒体在岛内大量普及,逐渐成为民众特别是青年人获取信息与相互沟通主要途径,在选举中成为即时和长期动员支持者有效方式,不仅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取得“低投入高收益”的特殊效果,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柯文哲胜选就是这种“低投入高收益”新型选举模式成功的案例。选举低成本化,成为第三势力热衷“九合一”选举重要动力。

柯文哲的成功也成为鼓舞第三势力参选重要原因。表面上无党无派、自外于蓝绿、先是“墨绿”再称“白色”的柯文哲,能够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战胜国民党候选人、政经实力雄厚的连胜文,成为其他无党籍参选的希望所在。就此次“九合一”选举来说,具有一定实力的有新竹县县长候选人、民国党主席徐欣莹,台南市市长候选人林义丰,金门县县长陈福海等。在县市议员、乡镇市长、村里长选举部分,无党籍和中小政党候选人更是占据相当比例。从选情看,柯文哲和其他县市第三势力参选者,虽说组织上没有过多辅选联系,但在选举主张、具体政策、选举造势上互相支援,互抬选情,也就是说柯文哲现象已经产生“外溢效应”。

(二)胜选难度不小

第三势力打破蓝绿结构、“白色力量”主导政坛社会为时尚早,在“九合一”选举中冲击蓝绿选情、实现理想目标也有难度。因为很难提出行之有效的、与蓝绿不同的政策主张,如两岸政策,只要接受“九二共识”就自然列入蓝营一方,如否认“九二共识”就自动归为绿营一组,类似的政策主张有一些,很难走出一条中间道路。因为很难出现领军人物和政治领袖,“宪政改革”以来,台湾政坛出现过一些被认为是第三势力领袖的政治人物,但是都不理想。即使现今政治动作频频的柯文哲,已经有过辅选共同站台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没有成为第三势力“共主”。因为第三势力政党和政治人物普遍缺乏基层组织基础,组织动员能力大大落后于国、民两党。再加上缺乏国民党和民进党多年发展、历次执政所积累的庞大政经资源,可运用的选举资源有限,这些都成为第三势力在“九合一”选举中的短板。

(三)柯文哲与“弃保”

柯文哲胜选2014年,虽说是得益于“白色力量”突起,但民进党“礼让与配合”是关键因素。此次“九合一”选举,基于民进党基层强烈反弹、“独”派对柯文哲深为不满,民进党不得不推出候选人姚文智。由于柯文哲支持者中有不少是绿营民众,因而可能分走柯文哲的得票,柯文哲因此倍感压力。此外,在不久前发生的“为‘两岸一家亲’道歉风波”中,柯文哲进退失据的表现使其进一步流失浅绿和浅蓝支持者。这些情况使得柯文哲原有的支持高民调,一度下降到与丁守中大体持平,后又开始领先。

从目前情势看,如果未来民进党加大辅选力度,那么将对选票来源与民进党重叠度较大的柯文哲十分不利,丁守中可能因此胜出。如果姚文智的支持度一直未能有起色(目前仅有约5—10%),民进党则可能在“宁可自己不当选也不能让国民党当选”的考虑下,投票时鼓动支持者“弃姚投柯”,从而使柯文哲连任可能性增加。问题是柯文哲如果连任台北市市长成功,又有可能直接进军2020年大选,对民进党构成巨大威胁。可以说,左右为难的民进党的最终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柯文哲的选情。

五、选情还在变化中

“九合一”选举重中之重是“六都”。综合台湾媒体报道看,新北市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优势较大,民进党候选人苏贞昌行情不起。桃园市争取连任的民进党市长郑文灿选情稳定领先,国民党候选人陈学圣处于劣势。高雄市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和台南市民进党候选人黄伟哲占据基本盘优势,国民党高雄市市长候选人韩国瑜选战策略灵活,国民党台南市市长候选人高思博政经资源雄厚,但要弥补基本盘不足实属不易。台中市争取连任的民进党市长林佳龙和国民党市长候选人卢秀燕较量呈现五五波,林佳龙略显下风。台北市“三强鼎立”,争取连任的无党籍台北市市长柯文哲选情处于领先地位,国民党候选人丁守中目前第二,民进党候选人姚文智3人中最弱。

在其他16县市,综合台湾媒体报道看,民进党执政的屏东县(潘孟安)、嘉义县(张花冠)、新竹市(林智坚)、基隆市(林右昌)等4县市选情稳定;国民党执政的苗栗县(徐耀昌)、连江县(刘增应)、南投县(林明溱)、花莲县(徐榛蔚)等4个县市选情领先;台东县国民党候选人饶应铃的有利选情因为同党的邝丽贞自行参选而复杂化;无党籍金门县县长陈福海寻求连任,选情暂时领先国民党候选人杨镇浯。其他存有变数的县市,包括国民党执政但选情不定的新竹县(国民党杨文科,民进党郑朝方,民国党徐欣莹);民进党执政但选情不定的澎湖县(民进党陈光复与国民党赖峰伟)、彰化县(民进党魏明谷与国民党王惠美)、宜兰县(民进党陈金德与国民党林姿妙)、嘉义市(民进党涂醒哲与国民党黄敏惠、萧淑丽)、云林县(民进党李进勇与国民党张丽善、林文瑞),存在“绿蓝转换”空间。

决定“九合一”选举胜负因素很多,现在还在演变之中,蓝绿白三方都在努力。

猜你喜欢

选情县市柯文
小而美的“项目制”:县市报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寒冷的子宫
县市报本土评论题材的深度开发
新传播格局下地方媒体的创新与发展——县市报观察篇